開源社區探路:紅帽被高價收購,“綠蜥蜴”SUSE重走獨立路

巨頭對開源社區的大力投資似乎越來越流行。

僅去年一年,就有微軟宣佈以75億美元收購開源代碼託管平臺GitHub,Salesforce以65億美元收購MuleSoft等。其中,最奪人眼球的無疑是IBM宣佈以340億美元收購開源解決方案提供商紅帽(Redhat),收購溢價超60%。

而作為與美國企業紅帽同樣以Linux操作系統起家的德國開源企業SUSE,選擇走向獨立道路。今年3月,SUSE宣佈,私募股權公司EQT完成了從SUSE老東家Micro Focus對其的收購,它再次成為一家“獨立公司”,併成為全球最大的開源公司之一。這家公司的標誌就是一隻綠色的蜥蜴。

在當時發佈的公告中,這家企業12次提到了“獨立”。SUSE公司副總裁,亞太區及日本總經理江永清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回應稱,“我並不想特別強調我們是一個反潮流者。兼併和收購都是生意,到最後買賣雙方當成一個協議。另外,看買方想要得到什麼?有時候買方希望得到更好的回報,從這個角度來看,各有所取。”

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SUSE第一次獨立,在過去十餘年的發展中該公司多次易主。SUSE創立於1992年,原本是獨立的企業級Linux發行套件原始提供商。2003年以來,SUSE陸續被Novell、Attachmate Group和Micro Focus收購。

江永清告訴記者,大企業有自己的經營方向,“你要配合他的經營方向,你還要跟各個部門之間進行協調。當然也有兩面性的,一方面大家幫你忙,但是你永遠是之一,不是唯一。獨立了之後,優先級完全按照我們的意思去執行,這是變化比較大的。”

並不是所有的開源軟件都免費。江永清指出,開源和閉源商業模式最大的區別是,閉源公司擁有其原代碼,因此閉源公司的客戶買的是使用權,“買了使用權以後,每年要交一定比例的維保。”

而開源軟件本身就在社區裡面,“我們跟友商,比如說紅帽,把開源裡面的這些成果,我們稱為上游的成果拿出來,發展到某一個地方,我們就把這個地方切一刀,說這個是我們的某一個版本號,進行加固,加固完以後拿到市場上來,商家如果要用我們這個東西,我們會收一個訂閱費。所以這就是訂閱跟license(授權)模式根本性的區別。”

根據SUSE的數據顯示,2018財年該公司總營收首次突破4億美元,較上年增長約15%。而走上獨立後的SUSE稱要加快發展,特別從市場方面,“歐洲人宣傳方面還是太嚴謹,美國人在市場宣傳方面會更加激進一點。SUSE最近被EQT收購變成獨立公司之後,我們在市場覆蓋方面有比較大的變化,會更加開放、更加激進,我們會很快上一個更新的臺階。”

江永清認為,開源的未來一片光明,“從領軍的開源廠商經營模式的改變,業界的大併購到開源廠商的獨立,都充分說明投資方對於開源市場本身非常看好。我們的合作伙伴,我們的廠家,我們的客戶也非常看重開源的技術。”

紅帽CEO Jim Whitehurst曾表示,開源是企業IT的未來。到2021年,開源的市場規模將達到730億美元。

隨著對混合雲和多雲解決方案、應用交付、容器化與微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企業對雲和數據中心解決方案的需求同樣不斷增長。

市場調研機構451 Research 首席分析師 Jay Lyman 表示:“在成為獨立公司之後,SUSE 應該繼續保持在操作系統市場上的優勢,同時還可以對其他新興市場進行動態投資,如原生雲和 DevOps。”

江永清告訴記者,SUSE會分配很多資源在新產品方面,但傳統的操作系統業務也非常重要,“因為現在還有很多客戶,還有以前遺留下來老的操作系統,大部分會遷移到開源的平臺上,開源到底是用免費的開源,還是用訂閱的開源,對我們來說生意上會有很大的不一樣,我們肯定要保證住。”

目前在中國大陸,SUSE的客戶主要包括中國電信、中國銀聯、中國石油以及深圳銀行,其操作系統仍是佔其業務比例最大的一塊,但是也有OpenStack業務。

不過,有一雲服務廠商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在中國用的更多的是免費的centOS,收費的是紅帽,再次是免費的Ubuntu,中標麒麟這些國產Linux用的也很多。”

談到市場,江永清表示,各地的競爭都很激烈,“發展中國家在價格方面競爭會更加激烈,發達國家可能更加看重商業價值,並不是說價格不重要。”

他以中國、印度和日本市場為例,“中國搞數據中心的主管人員可能原則上都會往開源的方向走,應用交付方面比境外的要求高很多。印度在這方面要求會更多,而且要求你支持的程度、靈活的程度、廉價的程度會更加厲害;中國從商務方面來說已經比較成熟,不一定是最便宜的,而要看什麼是最適合我的;而日本客戶的忠誠度非常高,非常保守,所以商業模式也很穩定,對服務的誠信、穩定性要求非常高,不能容忍做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