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惊人利润和官司,1年利润超两亿,日均8.3起官司,你是如何看待呢?

小车说理财


视觉中国事件再次敲响了版权保护的警钟,通过本次事件也唤醒了更多人的版权保护意识,而一个健康规范的版权市场才能激励原创者更高的创作热情。



简单回顾一下视觉中国事件:

  1. 4月10日晚,网上发布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引起人们一片惊呼。随后视觉中国就将其放进“版权所有”的编辑图片中,没有标注来源,每次下载使用需要支付150元费用。然而,经过有关方面核实,这张图片属于欧洲南方天文台,可以免费使用,视觉中国没有取得版权。
  2. 4月11日,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点名视觉中国存在违规问题。12日,天津网信办通报称,已经连夜约谈视觉中国网站相关责任人,责令该网站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立即全面彻底整改。
  3. 4月13日,视觉中国创始人、董事柴继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视觉中国对签约摄影师上传图片把关审核存在问题,目前正在仔细分析整改,从这一表态来看,明显缺乏诚意。

来自天眼查数据,视觉中国以著作权归属、侵权纠纷、网络传播权纠纷、著作财产权纠纷为主的法律诉讼有138条视觉中国借壳上市五年来名事纠纷累计9146起。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视觉中国营收7.01亿元,同比增长20.97%,净利2.2亿元,同比增长35.31%。


从公司业绩上来看,各项财务指标都非常亮眼,公司客户数量也是逐年增长,在业内也是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此次事件不管是视觉中国故意为之,还是审核上存在问题,都暴露出公司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


对于视觉中国的这种商业模式,很多业内人士称之为维权式营销,更有人将之称之为敲诈勒索,让法务工作为销售,一边是无视原创者的合法权益,另一边对图片使用者进行维权敲诈,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

其实对于视觉中国这个图片的版权问题,我们要从两个层面分开来看,对于合法拥有版权的图片,如果受到了权益侵害,通过诉讼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这个是合法合理的;但如果是视觉中国图库中有大量并未取得版权的图片,还仍以版权方或授权人的身份去向这些图片使用者索赔,如果金额较小,可以称之为欺诈,如果金额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可以称之为诈骗罪。



视觉中国现在需要在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督下,迅速作出整改,加强内部各环节的管理,一是要对摄影师的作品严格审核,防止未经授权的图片入库;另一方面,要对图片做分门别类,并标明图片来源和版权归属,制定更加合理的价格,通过正常的商业行为来服务客户。

通过视觉中国这一事件,提醒我们每一个人要提高自身的版权意识,在使用图片时,要关注作品的版权归属,不能将图片过度使用,如果图片用于商业,就需要购买版权。

从国家层面来说发改委和国家版权局已经共同制定了《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方法》,但图片使用的相关办法还没有出台,所以希望国家尽快能出台相关的规定和办法,尤其对于有偿使用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以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同时也要加强对图片公司的日常监管,定期对各个公司的图片库进行核查,对于存在侵权的行为要予以严肃追查和惩罚。


刘sir财富观




旅游科代表


国家立案侦查,没收非法所得!判刑法人和相关责任人!


挎富追神


我们也是视觉中国和全景网的受害者!

首先是这种商业模式的不透明,用户无从知道这些平台产品的版权是否真实!

其次是,如果一个商业模式,靠敲诈勒索作为主业,无论如何监管机构和市场应该投反对票

第三,中国的版权保护意识的确薄弱,但如何建立体系,流程,谁来做?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


韩玮烨0睿和智库


公司涉嫌敲诈勒索,是黑社会惯用手法,建议政府依法坚决从重从快扫掉,将法人和大股东依法逮逋,防止其逃出中国


江波143063839


监管不力造成的。


观海涛波涌


在法律许可与禁止的边缘,只要有办法不被法律打击,来钱很快。

任何一条新立的法律规则,只要有利可图,一定不缺这种不怕法律打击,在灰色领域吃钱的吸血虫。

法律规则越复杂,这样的事越多。人都是逐利的,一定有人能在复杂的规则中,找出可以利用的地方。譬如本次图片版权事件。


逆流成河351


浪费大量司法资源


大道至简A


市场越来越规范,不规范的企业将越来越少


不老阿萨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桌球皇帝已经说了,起诉视觉中国,滥用他的照片,而且说了,中国除了视觉中国,谁都可以免费使用他的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