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記:在蕪湖房價上左右徘徊

無論樓市的前景如何,此時此刻總歸會有人要買房的。看了很多家樓盤,也聽了很多買房故事,我們還是一樣遇到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蕪湖,我該買哪家的房子?

買房之前最大的心理障礙大概就是現在買房會不會虧?很多人都說你一個剛需買房自住,升值了你還要賣掉不成?從精神層面看,剛需一樣有對房價走勢的擔心,這可能不是錢的問題,估計是面子上的事情,同一層樓,鄰居比你少用了100元/平的價格拿下,你窩不窩心?或者就在一個區域,朋友買了一套差不多品質的房子,但比你少花十萬塊,這以後可怎麼好好吹牛了呢?至於投資客,房子買虧了更是自己投資史上的又一筆劣跡,損失的不止是錢,而是英明無比的形象。

買房記:在蕪湖房價上左右徘徊

無論在金錢還是在臉面上,大家買房之前都會對行情走勢有個基本的判斷。通常情況下,我們會把這一部分人看作觀望群體,他們視自己獲取的樓市信息作為入市的一盞信號燈。他們的樓市信息或來自置業顧問的滔滔不絕,或來自家人和自我經驗和認知,抑或來自樓市專業人士的觀點。當然最終通常誰掏錢誰做決定。

這個階段來諮詢買哪個盤的網友就出現了。最常用的一個句式是:XX盤怎麼樣?排在第二的句式是:能推薦個樓盤嗎?對於第一種問題,能說出樓盤的案名,說明對這個樓盤和開發商做了一定的瞭解,甚至也已經被置業顧問洗了腦。但還是在複雜的信息中難以做出確定的判斷,需要一個信任的專業人士給他一個砝碼,不重,幾克就能讓他的天平傾斜。

第二種問題,反映出一定的購房意向,但不知道怎麼確定範圍。我一般會先了解他的預算和需求層次。根據這些主要的因素推薦一些適合的樓盤,給些個人的建議。無論是自己選樓盤也好,還是根據專業人士的意見看房也罷,這個階段是判斷和實際相結合的重要節點,因為每個樓盤都有自己獨自的特點和相應的價格,反饋給購房者的信息往往是:

我知道蕪湖房價貴,但沒想到這麼貴。

買房記:在蕪湖房價上左右徘徊

這個心理上的落差很多情況下再次將購房者嚇回到第一個階段,重新估算一下行情發展。他們會存在一定的僥倖:也許房價會降點吧或者它會打點折吧。當到了這個自我強化,自我驗證的階段,他驗證的信息來源一般只在置業顧問和專家人士中選擇,由於屁股決定腦袋,置業顧問往往是老王賣瓜,更增加了購房者的煩惱。

說的冠冕堂皇一點,房地產發展到這個階段,建築工藝的成熟完善和開發商越來越注重自我商譽,常態下在樓盤品質,定位和價格上沒有立分高下的樓盤。蕪湖市面上在售的樓盤沒有太大的差別,或者說更趨向同質化。200萬的購房預算確定之後,只有具體的需求才能決定花落誰家。

但這也並非容易的事情。高端同質化嚴重的蕪湖市場,舉手說自己是高端生態公園盤的,十個裡面有九個半,說自己不但是公園盤而且還是學區房的,十個裡面有七個半,還有兩個看情況。至於說自己是綠色小區,科技住宅,智能住宅等概念化營銷的,是個樓盤都可以舉個手。

買房記:在蕪湖房價上左右徘徊

在蕪湖這種膠著的,同質化嚴重的市場裡,購房者該怎麼做出選擇呢?

最多的情況是,與開發商喜歡舉手相比,購房者則喜歡用腳投票。這就是我們說的被高房價逼停的剛需群體。(節選自在蕪湖買哪個樓盤的房子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