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半馬跑者心臟驟停 和睦家AED志願者及120使用AED成功施救

中新網4月16日電 2019北京半程馬拉松在日前結束,21.0975公里的賽道上彷彿還留有2萬名跑者的腳印和汗水。跑者們和其他人賽跑追逐著速度,然而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對於當天所有的北京半馬醫療保障者來說,他們也在與死神賽跑,追逐著更為驚心動魄的“生死時速”。

北京半马跑者心脏骤停 和睦家AED志愿者及120使用AED成功施救

兩例心臟驟停跑者經AED成功施救

在當天的北京半馬賽道12公里處,一名男性跑者突然心臟驟停倒在地上,現場工作人員立即通過對講機向組委會進行彙報,請求120急救車到場的同時,迅速呼叫11-12公里及12-13公里處的AED志願者到場救援,同時,要求就近的12.5公里醫療站點醫生、就近的和睦家醫師跑者趕到現場第一時間參與救助。AED志願者趕到現場後,立即進行心肺復甦急救、AED除顫,直至120急救車輛趕到現場。因及時進行心肺復甦、AED除顫,送上120急救車時,該跑者已恢復呼吸和脈搏,目前在安貞醫院進一步接受治療;

當天,一名男子在終點附近突然失去意識和生命體徵,和睦家AED志願者發現後,立即對其使用心肺復甦及AED進行除顫,直到跑者恢復脈搏。120急救趕到將跑者進行轉運時,跑者再次無脈搏,和睦家AED志願者再次對其心肺復甦,跑者轉危為安,送至306醫院……

跑者心臟驟停,可以說是馬拉松賽場上對醫療保障最嚴峻的考驗。由於半馬初級跑者較多、風險較大,賽前衛計委主管領導召集賽事組織方、醫療保障單位進行嚴密部署及指導,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充分提示,對賽前、賽中醫療多單位協同機制進行深入探討,確保本次賽事在安全保障上不斷升級,將賽事惡性事件發生風險降到最低。

作為連續5年的北京馬拉松賽事官方獨家指定醫療服務支持商,北京和睦家醫院從過去五年的北京全馬賽事中總結豐富經驗,和組委會保持高效溝通,賽前聽從衛計委統一指導,特別對AED志願者進行培訓,保證設備熟練使用。

北京半马跑者心脏骤停 和睦家AED志愿者及120使用AED成功施救

醫療系統合力打造安全守護天網

在當天的搶救現場照片中,可以看到這樣幾重身份的工作人員——120急救人員、戴有白色標識帽子的和睦家AED志願者、和睦家醫療站點醫生、和睦家醫師跑團醫生,而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就是2019北京半程馬拉松賽事的醫療保障團隊。

在過去五年的北京馬拉松賽事中,北京市衛計委整體一盤棋,指揮120等具有急救能力的隊伍參與北馬醫療保障,北京和睦家醫院有幸作為其中一員納入統一管理和調配。

本次,北京和睦家醫院首次牽手北京半馬,作為賽事官方獨家指定醫療服務支持商,在賽道沿途10KM、12.5KM、15KM、17.5KM、20KM設置5個醫療急救服務站,每個站點均配備至少3名醫生或護士以及1位服務助理,可為參賽選手提供CPR(心肺復甦術)、緊急創傷處理等專業賽道救援。

此外,20名受過專業急救培訓的和睦家醫務人員隨身佩戴20臺AED設備,均勻分佈在自起點開始到終點衝線區域後的20餘公里區域內,以騎行或步行的方式全程在自己被分配到的公里點位範圍內進行往返巡視,發現、跟隨、勸退並救助出現包括嚴重中暑、意識模糊或心臟早搏等狀況的高危跑者,直至收尾兔通過該站點公里牌處才能結束工作。

同時,15名自協和醫院、安貞醫院、宣武醫院等大型三甲醫院的急診科、 ICU(重症監護室)、外科等科室、有著豐富急救經驗的醫生,共同組成“和睦家醫師跑團”,與跑者們一起奔跑,作為“流動的醫療站”, 在比賽中隨時為跑者提供零距離的醫療支持。

賽事當日,20位AED志願者連同沿途5個醫療服務站志願、15名醫師跑者,一起納入到賽事醫療保障體系中,接受統一管理和調配,這才保證能在危急時刻與多單位迅速協調共同救援,生死關頭力挽狂瀾。

北京半马跑者心脏骤停 和睦家AED志愿者及120使用AED成功施救

你所需要了解的AED

據瞭解,本次賽事中緊急救援的成功,除了包含著所有醫務人員的全力以赴,還有一個格外值得提及的功臣——AED。

AED是什麼?要了解AED,首先要了解下心臟驟停。心臟驟停一般是由室顫這種危險的快速心律失常導致的心臟驟停,是指心臟射血功能的突然終止,大動脈搏動與心音消失,導致重要器官如腦嚴重缺血、缺氧而死亡。這種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又稱猝死。

據瞭解,馬拉松比賽發生意外身故者的原因中90%以上是心臟問題,常見的是心室異常顫動,發生後如果不能及時進行電除顫,每晚1分鐘,存活幾率便降低7%至10%,僅10分鐘後,生還希望便會十分渺茫。

北京和睦家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白書玲介紹,人類在從事一些競技性運動或極限運動時,主要考驗心肺功能以及肌肉的耐力。極限運動時刺激身體短時分泌大量腎上腺素,而腎上腺素具有所謂的強心作用,可使心跳加速,耗氧增加,血壓升高,增加心臟做功。此外,劇烈運動使人體喪失大量水分,導致脫水,造成人體內環境紊亂,如電解質失衡,滲透壓改變,血管內外液體再分佈,血液濃縮時激活機體凝血系統而導致血栓形成,這些調整過程會誘發具有潛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生急性事件甚至猝死。

馬拉松訓練並非一朝一夕的易事,白書玲建議,跑友在正式參加馬拉松比賽前要進行規律訓練,增強心臟的儲備功能及有氧運動能力。同時要保證規律充足睡眠,避免長期熬夜增加心臟工作負荷,引起一些心律不齊或血壓升高的心血管問題。如果在跑步過程中如出現心悸、氣短、胸悶胸痛、頭暈等不適立即終止運動,避免繼續比賽挑戰身體極限。

而AED的中文名字叫做自動體外除顫器,是一種急救設備,能夠識別需要電擊的異常心率。AED能夠給予電擊來終止異常心率,並使心臟正常的節律得以恢復。因此,醫護人員使用它可以為心臟病突發的患者進行電除顫,幫助發生心室顫動的病人恢復心律。及時除顫也是迄今公認制止心臟猝死的最有效方法。

本次賽事中, 20名受過專業急救培訓的和睦家醫務人員隨身佩戴20臺AED設備,均勻分佈在自起點開始到終點衝線區域後的20餘公里區域內。賽前,這20位志願者經和睦家護理總監進行資質篩選,由具備急救能力、應急能力強的專業醫護人員承擔,同時,他們也於賽前統一接受120專業急救培訓,並配合現場考核。

這些志願者均通過了基於美國心臟學會標準設立的BLS(心臟驟停後拯救生命的基礎)課程考核,熟悉成人甚至嬰兒的心肺復甦操作,並每兩年進行一次再考核,保證持證上崗。因此,無論從急救技能還是綜合素質來說,都稱得上是北京和睦家醫院的“急救超能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