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踏春只能看花?在北海撈蛤蜊、下昆明湖游泳,才真的叫舒服!

都說清明好時節,大夥兒爭踏春。小編雖沒功夫兒出遊,卻可以在朋友圈瀏覽各種春景,什麼用力綻開的花朵,什麼安靜恬淡的鄉村,什麼爭相一蹦的好友們……

咱們把時間往回捯幾十年,在那人少景兒美的北京城裡,年輕的郎郎先生會到哪裡去踏春呢?

北京踏春只能看花?在北海撈蛤蜊、下昆明湖游泳,才真的叫舒服!

▲最近朋友圈裡最常見到的櫻花

“十年浩劫”前的春天

在北海釣魚、撈蛤蜊是難忘的記憶

“十年浩劫”前的春天,我最常去的是北海和什剎海。

當年,這兩個地方都能划船。我讀初中時,和同學去北海划船,本來在河中間划著玩,但後來我們發現,把船靠近岸邊看河裡的小動物更好玩兒。

那時的北海不像現在,裡面有好多小動物。除了魚,小王八兒,還有一些河鮮。看著那些靈動的小動物,我覺得比上生物課要生動活潑得多。

除了看這些動物,我們還會釣魚。用什麼釣呢?當時我是中隊委,我就把中隊袖標的別針兒窩成勾兒,偷著釣魚。

後來,我還和我乾爹朱丹的兒子,晚上去北海游泳。但也不是單純的游泳,因為我們還撈蛤蜊。

當時,撈蛤蜊特別容易,因為北海的水沒那麼深,我們就用腳踩,踩到蛤蜊了,就潛下去,把蛤蜊從石頭上一掰,就拿上來了。有的蛤蜊紮在比較深的泥沙裡,我們得掰半天,扎一個猛子不行,得上來喘口氣,再扎進去掰一回。

當時我們掰蛤蜊,就是心心念念地想著裡面肯定有大珍珠!

為了這個念想,我們每回都能撈半船蛤蜊,然後把蛤蜊都塞到書包裡帶出北海,當時根本不關心會不會把書包弄溼的問題。

裝著滿書包的戰利品,我們就直奔乾爹家,讓他們幫忙把蛤蜊給做了。可誰曾想,蛤蜊肉特別難吃不說,哪兒有半顆珍珠啊!

上世紀50年代的夏夜

我們常在頤和園昆明湖裡游泳

春天的時候我們去北海、什剎海,到了夏天,就主要貓在頤和園和香山了。

當時,我們家的暑假有時去北戴河。但當年渤海的水就灰不拉幾的,而且北戴河的海灘全被各個療養單位給瓜分了,特別沒意思。所以,我們總是選擇不隨大部隊去北戴河,而是全家一起住到頤和園去。

我們在頤和園的“家”就在慈禧太后的小火輪兒旁邊,石舫的後身兒。當時,那兒有兩排房子,我們家就住在前面的一排單獨的房子裡。而住在後面的,正好是《人民日報》的記者們,我還和他們交上了朋友。

夏天住在頤和園裡面的人,都懂這麼一條規矩:白天不出門兒,在屋裡貓著避暑,等晚上頤和園關門兒清人後,再摸黑兒出動。那種四下沒遊客,看著月光,吹著風,彷彿皇家園林全為己有的感覺,真是特別舒服。

當然,男孩子們絕不甘心只散步,肯定得跳進昆明湖遊一遊,那才叫過癮。不過,我們游泳不是隻為玩兒水、涼快,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划船。

因為當年頤和園的遊船都在昆明湖中心拴著,我們得先游到栓船的地方,才能解下一條來划著玩兒。等玩兒夠了,我們還得原封不動的給人家栓回去,然後再游回岸邊。

在昆明湖游泳大概是上世紀50年代吧,那時就算是我們家最舒服的時候了。以前我爸比較忙,都不和我們玩兒,只有到頤和園過暑假這段時間,他才有功夫兒陪我們,當然,他也是昆明湖游泳小分隊的成員。

北京踏春只能看花?在北海撈蛤蜊、下昆明湖游泳,才真的叫舒服!

▲頤和園夜景


郎郎先生在各個平臺的賬號都為:郎郎尚口

歡迎您前來關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