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一條錦江

穿起天府之國的靈動

見證古蜀之國的變遷


無論是泛舟江上

還是散步兩岸

都充滿了詩情畫意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錦江是岷江流經成都市區的兩條主要河流,府河、南河的合稱,也即府南河。

因漢代成都織錦業發達,成都設有錦官城,故稱之為濯錦江、錦江。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興,沒有錦江,就沒有天府之國“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富庶與安逸。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縱貫三百里、潤澤四千年”,作為成都的母親河,錦江曾肩負著灌溉和航運兩大功能。

上游都江堰,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也開了郫江和撿江,這是錦江的前身。

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成都的河網上通岷山山區、中聯平原各地、下連萬里長江,是避開難於上青天的蜀道,進行大宗貨物運輸的最佳方式。

成都從戰國末年起,就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城市。從戰國末年到明清民國時期,水運一直在成都的運輸系統中佔據了重要地位。由於地形原因,成都出省的陸路交通狀況不好,古蜀道盤亙在崇山峻嶺間。成都平原水系發達,四季不凍,水路取代陸路成為主要的交通方式,可算是巴蜀先民的必然選擇。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至今在合江亭下、老南門大橋、百花大橋上游南邊,都可以見到上世紀90年代修建的碼頭,共有12個。

古時,蜀商往返於成都和江陵之間,把蜀麻、蜀錦等各種貨物販運到荊州,再轉運至江南,又把吳鹽和各種海貨販運入川。

《成都市交通志》中記載,唐貞元年間,錦江萬里橋一帶港運繁忙,客商雲集,歌樓酒家鱗次櫛比。往來貿易的發展也促進了成都的發展。成都水上商貿的繁榮從杜甫名句“門泊東吳萬里船”可見一斑。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錦江,從數百里外雪山冰川奔騰而來,河水甘冽清涼,是泡茶水的絕佳選擇。

曾經不少茶館,都會專門僱人每天從河裡挑水回去泡茶,有的茶館甚至直接開在河邊,要用水伸手就用吊桶打回來了。如果沒有錦江,河邊就不會有牽串串的茶館,成都人還怎麼“生在屋頭、泡在茶館頭”,成都還怎麼茶館數量第一!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如果沒有錦江,成都也不會這麼宜居。

古時候,坐船遊江是時人最愛,遨舟下游,到黃龍溪探幽尋勝;溯江而上,去百花潭、草堂發思古幽情。到了上個世紀,每年端午節,府南河上都要賽龍舟,搶鴨子,扔粽子,轉糖餅兒,熱鬧非凡。一到夏天,住在河兩邊的居民基本都會下河洗澡、抓魚、游泳。還有些膽子大的在水裡放個木板,站上去就跟衝浪一樣,或者在身上套個廢舊汽車輪胎,往河裡一躺,玩起了漂流。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錦江一灣碧水蜿蜒而上,多處名勝猶如明珠散落在江畔,一路由南至北,可感“合江亭前送我來,合江縣裡別我去。”的離愁別緒,盡覽“望江樓 望江流 望江樓上望江流 江流千古 江樓千古”的亙古之景,獨品“取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的飄逸超然。


合江亭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唐朝貞觀元年,西川節度使韋皋在府河和南河交匯的地方修建了合江亭。到了晚唐的時候,合江亭成為達官貴人、文人墨客聚會的首選,風雅所及,蔚然成景。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望江樓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屹立著望江樓。“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雲影波光,道盡天地間韻事。

望江樓又名崇麗閣,取自晉人左思《蜀都賦》中的名句“既麗且崇,實號成都”而命名。這是明清兩代為紀念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而建立起來的,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都江堰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隨江水向上,便是都江堰。深淘灘,低作堰。汨汨都江堰,沉著地為天府之國提供庇護與濡養,從此蜀中大地告別旱澇無常。

世界文明史上,大多古老的事物都用來追憶和緬懷,然而都江堰不是,她至今鮮活地存在著,滔滔不絕,未曾被歷史的風塵堙沒。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錦江這個名稱,在詩人心目中,不但饒有歷史內涵,而且富有文采和詩意。

古往今來,描寫和歌頌錦江的詩歌層出不窮。最著名的詩句莫過於杜甫的“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登樓》),和劉禹錫《浪淘沙》“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悠悠煙水,永不停息地為這座城市注入智慧,浸泡出成都溫和的基因,澆灌出成都人的豁達與開闊。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儘管現在的錦江風景如畫,然而在七八十年代也曾面臨著水汙染的嚴峻挑戰。

從“府南河工程”到沙河治理美化,從“成都治水十條”出臺到錦江水生態治理和錦江綠道建設,成都重拳治水的力度與步伐一直從未停息,並取得了成效。

按照“治水、築景、添綠、暢行、成勢”的實施路徑和“一年治汙、兩年築景、三年成勢”的目標要求,倒排工期、清單管理、統籌推進,確保2018年5月前全面完成錦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截汙、清淤、補水工程;2019年建成錦江綠道四環以內及都江堰市示範段;2020年實現錦江水環境全面達標,錦江綠道全面貫通,錦江環境景觀全面提升, 錦江沿線功能業態全面升級。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2018年,採取新建、治理病害汙水管網、行政執法等措施因地制宜實施截汙。一是採取行政執法措施責令限期整改汙染源10餘處;二是採取工程措施修復塌陷管網治理汙染源4處,新建汙水管網3000餘米治理九眼橋下游10米和鳥語林處支渠上游排汙下河口;三是積極協調政府、河長辦及水行政主管部門治理轄區內汙染源。

今年春節期間,“烏篷船遊錦江”一定讓你印象深刻。錦江遊船在部分河段下水,市民可體驗到錦江流水悠悠,坐著畫舫,聽著古樂,順江而下欣賞沿岸美輪美奐的光影秀。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從339成華公園碼頭到合江亭,這條線路以“錦江故事卷軸”為主線,串聯都市休閒、東門集市、鬧市禪修、錦官古驛四大片區,繪製出老成都、蜀都味、國際範的生活美學地圖。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隨著成都全力治水工作的逐步深化,成都“水潤天府”的盛景定能早日重現,成都將更加充滿蓬勃生機與活力!



從錦江看成都水生態治理之路



錦江

讓成都有了

“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從容

也給了成都人

“濯錦江邊兩岸花”的神仙日子

在錦江

品味成都的千年滄桑

感受治水的豐功偉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