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古代女子能否參加科舉考試?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希清在其學術著作《中國科舉考試製度》中寫道:“科舉制度創始於隋,確立於唐,完備於宋,延續至元、明、清,前後經歷了1300年之久。”他還曾對科舉制度下過一個定義:科舉制度是一種由朝廷開設科目,士人可以自由報考,主要以考試成績決定取捨的選拔官員制度。

科舉制度——古代女子能否參加科舉考試?

科舉制度的起源

張希清曾在一次關於科舉制度的演講中講了科舉制度起源的四種說法。

第一種是創始於漢朝說。黃炎培先生是這個觀點的支持者,他說:“如果真要說科舉的起源,該說西漢。”

第二種說法是創始於隋朝說。鄧嗣禹先生和范文瀾先生支持這一觀點,近年來,黃留珠教授、吳宗國教授等人也採納這種觀點。

第三種說法是創始於唐朝說。俞大綱先生、何忠禮教授等支持這一觀點。閻步克教授也認為:“進士科始之於隋,而科舉制度,則確立於唐。”

第四種說法是兼顧漢朝和隋朝說。劉海峰教授認為:“廣義的科舉指分科舉人,創始於西漢;狹義的科舉指進士科舉,創始於隋朝。”這種說法與他給科舉所下的定義有關。

那麼科舉制度究竟起源於什麼時候呢?

張希清說:“科舉制度創始於漢朝的說法難以成立。因為漢朝察舉也分科,有秀才,有孝廉,也有明經,但它並不是以考試成績作為主要的依據來取捨,主要是靠推薦。”

張希清還說:“根據科舉制度的定義和史書記載,唐朝已經實行科舉制度是毫無疑義的。”

那麼,科舉制度是否就起源於唐朝呢?張希清認為科舉制度起源於隋朝,他用了反證的方法來推論出科舉制度並不起源於唐朝。

張希清引用的是唐朝初年發生的一次典型的科舉事例來證明科舉起源隋朝。武德四年四月一日,唐高祖下詔實行科舉考試,彼時,唐朝建立還不到三年,還在打仗,忙著平定隋朝的殘餘勢力和竇建德領導的農民起義。很顯然,這時候忙於用戰爭手段統一全國的唐朝政府根本沒有時間來創建一套文官管理制度。杜佑在《通典》中說:“大唐貢士之法,多循隋制。”張希清得出結論說:“根據《唐摭言》和其他記載,可以推斷,唐高祖武德四年四月一日敕中所反映的科舉制度,應該只是沿襲隋制,並非唐朝新創。”

隋朝科舉制度的進步意義

魏晉以來,官員的選拔制度實行“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選拔標準是按照家世、道德、才能把官員分為上、中、下三等,又在每個等級中再分三等,這樣,出身名門望族的人就可為高官,升遷也快。隨著時間的推移,才德的標準日益淡化,逐漸背離了當初“不計門第”的原則,憑出身入“仕”日漸慣例,到東晉南朝時期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

勢族”的官僚體系,形成了“出將入相、高官厚祿”的士族階層。即便是一些出身寒門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因為某些原因而入朝,也只能做小官,而難有正常的升遷機會。

隋文帝實行的科舉制度改變了這一弊端,是一種進步。他令各州推舉人才,參加考試,合格的可以做官。科舉制度客觀上對開創清平的政治文化局面是有利的,它使社會中的平民知識者開始有了發揮自己才華的機會和有了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社會地位的出路。這樣,不但刺激了社會各階層的人敬慕知識和人才,也使不少門第清貧的人脫穎而出,充分顯示了朝廷重才學、輕門第的良好風氣,也是國家興盛的一種標誌。

科舉制度——古代女子能否參加科舉考試?

唐朝對科舉制度的完善

推翻隋朝統治以後,唐王朝的帝王承襲了隋朝傳下來的人才選拔制度,並做了進一步完善。由此,科舉制度逐漸完備起來。在完善制度上,唐朝的三位皇帝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關鍵人物。

唐太宗時期的科舉每年定期舉行,常設的考試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等,比隋朝有所增加。其中,明經、進士二科在考試科目中最重要。唐太宗擴大進士科,提高了進士的進身之階,對於唐朝前中期科舉制的興盛,無疑起了推動作用。

武則天非常重視科舉,她曾一連幾天在洛成殿親自測試貢舉人,還曾命令把在吏部複試者的名字糊掉而進行暗考,開了後世“殿試”和“糊名”的先河。武則天稱帝后,還破例開了武科,即在科舉考試當年同時進行武舉考試,內容有騎射、步射、馬槍、負重等內容,考中的可以任用為武官。在唐朝,最著名的武狀元便是郭子儀了。

唐玄宗時期,進士轉為兼考詩賦,並且成為了最重要的考試內容。唐玄宗在位時,曾多次在長安、洛陽的宮殿親自面試科舉應試者,錄取了很多有才學的人。開元時期,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以後成為定製。

古代女子能否參加科舉考試

雖說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但封建思想依舊頑固,即便是武則天掌權,女性也不能參加科舉考試。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的所有政權中,只有太平天國在1853年開始允許女子參加科舉考試,並且在太平天國提倡“男女平等”思想的影響下產生過一名女狀元,叫做傅善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