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之水哪裡來?雨洪工程, 留住更多“天地之水”

作為一名威海人,你可能知道威海有哪些有名的水庫,但未必瞭解這些水庫的建設及蓄水情況;你可能知道有引黃入威、南水北調的事,但未必瞭解這些客水幫威海解決了多少問題,威海還有多少局部的引水工程。簡言之就是,威海之水哪裡來?

為了讓大家全面瞭解威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情況,從今天起,小編將分期介紹威海之水的來源,讓大家瞭解水務人為保障威海水安全所作出的努力,激發大家的愛水、用水、節水意識,共同保護我們的美好家園。



威海之水哪裡來?雨洪工程, 留住更多“天地之水”


米山水庫增容工程

大家都知道,威海市屬嚴重缺水地區,人均水佔有量573立方米,僅為全國的1/4、世界的1/22,最近4年更是連續乾旱少雨。科學開發利用雨洪資源,已成為破解我市水資源瓶頸制約最直接、最現實、最有效的途徑。為此,市水務局把加強雨洪資源利用作為水利建設的重中之重,不斷加大水利設施投入,統籌推進雨洪項目建設,有效提升了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


威海之水哪裡來?雨洪工程, 留住更多“天地之水”


乳山龍角山水庫增容工程

堅持規劃先行,科學謀劃構建水資源保障體系。組織編制了《威海市水安全保障總體規劃(2016-2050年)》,以蓄水、護水、治水、飲水、管水、節水工程建設為重點,以水系連通、跨流域調水工程建設為紐帶,充分發揮主要框架在雨洪資源利用、供水、防洪、改善水生態等方面的綜合功能,統籌地表水和地下水、黃河水、長江水、非常規水等水源,科學調控洪水,達到“上蓄中攔下調”,構建“庫河相連、蓄排結合、豐枯相濟、餘缺互補”的供水、防洪等工程體系,保障全市水資源安全。其中,規劃實施雨洪資源工程共11項,包括大中型水庫增容工程5項、新建水庫工程2項、新建地下水庫工程3項、新建擋潮閘工程1項。所有工程實施完工後,可新增興利庫容4.5億立方米。


威海之水哪裡來?雨洪工程, 留住更多“天地之水”


黃壘河地下水庫工程效果圖

注重統籌實施,有序推進雨洪資源利用工程。前期,已實施完成米山水庫、八河水庫、龍角山水庫、逍遙水庫增容工程及新建乳山河地下水庫、南海擋潮閘等6項工程,新增興利庫容1.5億立方米。近期,重點推進坤龍邢水庫增容,泊於水庫、黃壘河地下水庫、母豬河地下水庫工程等4項工程,再新增興利庫容1億立方米。威海市泊於水水庫今年汛前完成蓄水驗收並下閘蓄水;文登區坤龍邢水庫增容工程計劃年底完成抬田主體工程建設;威海市黃壘河地下水庫工程爭取3月份開工建設;文登區母豬河地下水庫工程2月底完成可研報告評審,汛前完成批覆立項。


威海之水哪裡來?雨洪工程, 留住更多“天地之水”


泊於水庫新建工程

突出挖潛增效,切實發揮雨洪利用綜合效益。在全省率先提出並採用“抬土造田”施工方案,實現了綜合效益最大化。該方案通過改徵用庫區土地為從水庫庫底取土,將需要淹沒的土地抬高,取得了徵地變造田、薄地變肥田、荒地變良田、塊田變片田、魚塘變水面、補償變收益等多重效益。目前,已實施完成的米山水庫增容工程、八河水庫增容工程、龍角山水庫增容工程,共可增加、恢復庫容1.1億立方米,減少淹沒土地1.7萬畝,改造良田1.8萬畝,單方水投資降低60%以上,極大促進了抬填區農業產業化、集約化、規模化體系建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巨大。目前,我市“抬土造田”的經驗做法已在全省應用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