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金公司第一梯隊排位變化 捷信超中銀成“吸金王”

2017年,中銀消費金融以13.75億元的淨利潤成為當之無愧的“吸金王”。2018年,中銀消金的淨利潤卻降至5.59億元,被另一家老牌消金公司捷信以13.96億元的淨利潤甩在身後。

作為首批成立的消金公司之一,中銀消金自開業之後的營收和淨利潤便一路向上,其中2015到2017年,其營收從10.11億元增長到40.05億元,淨利潤則從2億元增長到13.75億元,可以說是高歌猛進。與捷信相比,中銀消金展現出更強的賺錢能力,2017年中銀消金的營收為40.05億元,實現淨利潤13.75億元,而捷信的營收達到132.55億元,淨利潤僅為10.21億元。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營收利潤率與各自的風控水平即不良率有關,也與運營模式、資金成本的差異有密切關係。

消金第一梯隊排位生變

2010年,首批三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成立,分別是中銀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四川錦程消費金融。三家背景不一,中銀和錦程大股東分別為中國銀行和成都銀行,捷信為外資背景,是捷信集團(Home Credit B.V.)在中國的子公司。

儘管同一批成立,但錦程消金的利潤水平遠不及另外兩家,2017年,錦程消金的淨利潤僅為6055.49萬元,而中銀和捷信均超過10億元,中銀13.75億元,捷信10.21億元。2017年另一家淨利潤超過10億元的持牌消金公司,是2015年才成立的招聯消金,其2017年淨利潤達到11.89億元。

不過,2018年,持牌消金公司第一梯隊的陣營發生了變化,捷信淨利潤升高至13.96億元,招聯12.53億元,而中銀淨利潤減少至5.59億元,馬上消金則以8.01億元的淨利潤超過中銀。

回顧過往業績可以看到,2018年之前,中銀消金的營收和淨利潤均在穩步增長。2015到2017年,其營收從10.11億元增長到40.05億元,淨利潤則從2億元增長到13.75億元,可以說是高歌猛進。

捷信消金2018年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底,公司總資產990.75億元,同比增長12.73%,負債總額887.06億元,同比增長12.41%,截至2018年底,捷信發放貸款846.51億元,貸款餘額898.35億元,同比增長15.29%。與中銀不同,捷信2018年淨利潤同比仍增長37%,且增速高於2017年。

值得注意的是,捷信的營收遠在中銀和招聯之上,但淨利潤差距卻不大。2017年,捷信的營收達到132.55億元,淨利潤10.21億元,中銀和招聯的營收分別為40.05億元和41.63億元,淨利潤則分別達到13.75億元和11.89億元,捷信的營收是中銀、招聯的3倍還多,但淨利潤卻不及後兩者。2018年同樣如此,捷信的營收185億元,淨利潤13.96億元,招聯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69.56億元和12.53億元。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向記者表示,就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而言,營收利潤率之所以出現分化,與各自的風控水平即不良率有關,也與運營模式、資金成本的差異有密切關係。

“從運營模式上看,有些持牌機構側重於做純粹的資金方,獲客和用戶運營成本就很小,營收利潤率就比較高,而有些機構側重於線下自營獲客,佈局大量的人力和渠道,管理成本很高,營收利潤率就偏低;從資金成本上看,有些持牌機構背靠銀行股東,低成本資金充裕,也會表現為較高的營收利潤率,反之,則會呈現出較低的營收利潤率。”薛洪言表示,整體上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股東結構、運營策略差異很大,雖是同類型公司,但在很多財務指標上可比性並不高。

中銀35億增資尚未完成

從中銀和捷信披露的不良率等數據來看,中銀的資產質量要好於捷信,但資本充足水平不如捷信。2015至2017年,中銀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51%、3.06%、2.82%,撥備覆蓋率分別為 163.05%、197.93%、189.86%,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09%、9.73%、10.43%。2015至2018年,捷信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3.7%、4.45%、3.82%、3.98%,撥備覆蓋率分別為130.09%、150%、158.36%、150%,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86%、12.06%、11.28%、11.35%。

2018年7月發佈的聯合資信2018年跟蹤評級報告曾指出,中銀消費金融負債結構仍較為單一,對銀行借款依賴度高;隨著業務規模的持續擴大,其以信用貸款為主的業務發展模式加大了信用風險暴露的可能性;同時消費信貸業務的快速發展對資本的消耗較為明顯,有限的資本限制了其未來業務的快速發展。

聯合資信彼時在報告中表示,中銀消費金融已啟動增資計劃,擬增資35億元,該計劃已經董事會通過,現已上報監管機構,增資後其資本充足性將得以提升,從而為其後續業務的持續發展提供較好的支撐。

2018年4月,中銀香港發佈公告,其全資子公司中銀信用卡按持股比例向中銀消金增資月人民幣4.331億元,中銀消金的其他股東,中國銀行、百聯集團、陸家嘴、博裕及紅杉按同比例向中銀消金增資。中銀信用卡持有中銀消金約12.37%的股份,也就是說,增資總額將達到35億元。增資完成後,中銀消金的資本金將從8.89億元增加至43.89億元。

不過,這筆增資目前尚未完成。4月3日,中銀香港公告增資調整計劃,博裕及紅杉退出此次增資,原定由博裕及紅杉承擔的增資額將由其他股東按股權比例承擔,中銀信用卡的增資額變為5.059億元人民幣,增資完成後,中國銀行、百聯集團、陸家嘴、中銀信用卡、博裕及紅杉將分別持有中銀消金約42.8%、22.08%、13.44%、13.23%、5.81%及2.64%的股權。

隨著業務的擴張和監管趨嚴,持牌消金公司自2018年開始掀起了一輪增資熱潮,去年至今,已有至少10家消費金融公司進行了增資,其中興業消費金融在一年時間裡進行了兩次增資。目前,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註冊資本金最高的是捷信,至2018年末,其註冊資本為70億元人民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