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回家

小说:回家

葛文忠说小柱子这事难办,让君庭和长林的心就是一咯噔。他看了看君庭,道:“你别着急,听我慢慢说。小柱子和张老板,他们的错误是坐实了的,并且已经闹得满城风雨了。此时,不能公然放他们走。不过,我可以马上停止冯贵再闹下去,然后关他们几天,等事态平息下,人们的热乎劲过去,就放他们出去。”

君庭一听,面露喜色:“哎呀,如果真能这样,葛叔,我谢谢您了!”

葛文忠道:“嗨,还说什么谢啊。”

君庭又道:“葛叔,冯贵那边,怕不会轻易松手吧。我听说,他此番大动干戈,是为了升官?”

长林这时在旁道:“还为了发财呢,想起这人我就生气,拿了我们的钱,不办事。”

葛文忠奇道:“怎么,他还收你们钱了?”

长林就将他和君庭给冯贵送了200块钱的事儿说了。葛文忠一拍桌子,把碗筷都震了起来:“胡闹胡闹,你们怎么能这么干。冯贵也感受,这个官儿是干到头了。”

君庭道:“我也没想到,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人,能干出这样的事儿。”

葛文忠鼻子一哼,道:“他哪打过仗啊,都是吹的。其实,我们内部人都知道,就是都不愿意揭穿他。冯贵的事,我处理,你别管了。君庭啊,今儿不行了,明天我一上班,就着手办这事,你看行不?”

君庭自然没意见。饭吃完了,他和长林要走。葛文忠媳妇道:“你们在县城里,吃住都不方便,就留在家吧,等信儿,你叔被放出来,一起再回去。”

君庭道:“姨,我留在你家诸多不便,被人看到,会对我葛叔造成影响。没事,我们往远走,能找到住的地方。等这事平息了,我再登门处理兰兰的事儿。”

葛文忠道:“君庭说的有道理,如果让别人知道我们认识,那这事儿就不好办了。这样,县城东5里地,有个小村子,叫李家沟。你去那找个人,叫李满仓。他是我干爹,你们就住在他家,也方便随时来打听消息。”

君庭和长林千恩万谢,这才离开葛文忠家。

他们没直接去李家沟,而是在县城里转了转。今天,冯贵接着整小柱子和张老板,还是那一套,先在县城中间喊口号,然后四处游走。君庭见小柱子他们除了精神不佳,没啥变化,放下心来,这才赶奔李家沟。

5里地真不远,一会就到了。李家沟很小,也就10多户村民,一打听李满仓,都认识,就住村西边。

他们到了李满仓家一看,四周环境真好啊。两间土坯房,后面就是树林,篱笆小院,收拾的十分整洁。君庭叫门,出来一个老头,60多岁,中等身材,非常瘦弱。

君庭说自己是葛主任介绍来的,要在这住几天。老头十分热情,将他们让到屋里,寒暄几句,就烧火做饭。

一顿饭下来,双方也熟悉了。君庭这才知道,老头李满仓一辈子无儿无女,生活很困顿。葛主任在下乡走访时了解到,就经常帮扶老人,这一帮就是10多年。后来,爷俩越处越热呼,葛主任就直接叫老头干爹了。

李满仓道:“孩儿,文忠是个好人啊,没有他,我早就死了。你看我现在,吃喝不愁,文忠隔三差五就来送米送面。他媳妇更是没得挑,有啥好吃的都想着我。你看老了老了,还享福了。”

君庭对葛主任又有了新的认识。看来,这人虽然有些古板,但心肠是热的。

住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君庭和长林就去县城内,等了一上午,果然没在街上见小竹子他们。他心里高兴,等到晚上,在夜幕掩护下,又来到了葛文忠家。

一进门,葛文忠一家三口人正吃饭呢。君庭向他打听情况,葛文忠道:“我已经把这事向县长汇报。县长也认为此事有点小题大做。小柱子二人也不用关押了,明天再交代交代情况,后天一早,你们来县政府领人就行。”

君庭十分高兴,不住地称谢。葛文忠又道:“至于冯贵收钱一事,暂时先别追究了。因为要查起来,你也得受牵连。不过,我既然知道了他是啥样的人,以后心里有数了。”

君庭道:“只要人能放出来就行,钱的事儿无所谓。”

君庭和长林又在李满仓那住了两夜,临走还给老头扔了20块钱。老头坚持不收,但还是被君庭他们硬塞到手中。

到了日子,他们早早来到了县政府,和门卫说要找葛主任。门卫通报后,将他们让到里面。葛主任装作不认识他们的样子,不多说什么,正常履行程序,签字、领人,并交了这些天的伙食费。

不一会,小柱子两人被带了出来。小柱子一看君庭,咧开大嘴就哭了。君庭不住地安慰,向葛主任告辞,离开了县政府大院。

刚走到门口,君庭突然觉得浑身不舒服。他猛一回头,就见一棵树下,冯贵站在那,正恶狠狠地盯着他们的背影。君庭摇了摇头,心说这样的人,以后还是少打交道吧。

天色尚早,还有回乡里的汽车。他们一边往车站走,一边安抚张老板,小柱子更是当街跪下磕头道歉。

张老板道:“唉,兄弟,谁让咱倒霉呢,这事儿不怪你。你没听审咱们时冯贵说,他这是知道我们戏班子唱戏,老早跟过来的。从这一点看,还是我连累了你呢。”

几个人坐车回到了乡里,君庭掏出50块钱,非要塞给张老板,作为补偿。张老板不收,但盛情难却。最后,他道:“咱们也是共患难了,以后到乡里,想着来看看哥哥,常走动。”

送走了张老板,君庭、小柱子、长林又走了半日,天黑了才回到青山沟。

这几天,君庭和长林一直没回来,可给青山沟的乡亲们急坏了。小柱子他爹整天要死要活,孙二叔一刻都不敢离开。这回,终于把人盼回来了,皆大欢喜。

当晚,小柱子他爹做了几个菜,摆了一桌酒,给儿子接风,也是感谢君庭和长林。

又过了两天,君庭说自己得再去县城,给兰兰破灾。因为这是答应了人家的事儿,不能食言。小柱子不放心君庭,也要跟着去。

他们可没想到,这一去,又是一场风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