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铁血宰相”——俾斯麦

一提起俾斯麦,人们的脑海里就会闪现出“铁血宰相”的威名,这个“绰号”源于俾斯麦在1862年9月26日在帝国议会下院发表的“铁血演说”:“

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但俾斯麦的一生远不止这么简单。

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我们从“铁血宰相”的全名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位老派的普鲁士容克贵族,作为十九世纪德国乃至欧洲最卓越的政治家,他对德国的影响之深估计只有拿破仑对法国的影响可以相比。他在担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铁血战争统一了四分五裂的德意志诸邦国,并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宰相。由于其对德国统一的伟大贡献,俾斯麦在2005年德国电视二台票选最伟大的德国人活动中,排名第九,次于第八的欧洲印刷术发明者约翰内斯·古腾堡。


德意志“铁血宰相”——俾斯麦

1881年的俾斯麦

俾斯麦的早年时代

俾斯麦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容克家族,他的父亲是一位地主和退休军官,思想守旧而专制,他的母亲自小生活在资产阶级家庭,思想较为开放、先进。他父亲希望他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人,为国尽忠;而他母亲则希望他成为一名政治家,在政界大显光芒。但俾斯麦竟同时达成了双亲的愿望。

俾斯麦的童年柏林度过的,他的同学大多生长在资产阶级的家庭,因此大多排挤他这样一个容克之子,这令他的童年承受着极大的痛苦与压力。中学时代的俾斯麦勤奋向上,成为通晓英语、法语、俄语、波兰语、意大利语的多语言天才,这为他日后的外交官生涯打下基础。

1832年,未满17岁的俾斯麦入读哥廷根大学。大学时代的俾斯麦业余生活丰富,遛狗、决斗、赌博、被女人甩无一不缺。他经常腰间佩剑,并牵着一只大狼狗到处走;他亦无心向学并染上很多恶习,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他与哥廷根时的同学、美国历史学家和外交家约翰·洛斯罗普·莫特利是好友,后者在其小说《莫顿的希望,或乡下人的记忆》中谈到

“当时的俾斯麦鲁莽而古怪,但却是一个很有天分和魅力的年轻人。”


德意志“铁血宰相”——俾斯麦

1836年21岁的俾斯麦

大学毕业后俾斯麦成为一个小公务员,这时他同一位贵族女子订婚,他为了筹集聘金去赌博,结果血本无归,美人也很快离他而去。其后他结识了一位牧师的女儿并订婚,但女子亦跟一位富有的军人离开。所以他只能带着一身债回家。

步入政坛

1847年5月,年仅32岁的俾斯麦当选为柏林州的议员,正式步入政坛。1849年,俾斯麦进入普鲁士州议会,当时他的立场是“反德意志统一”。此后俾斯麦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他曾先后担任过普鲁士驻法兰克福邦联议会代表、普鲁士驻圣彼得堡大使、驻巴黎大使等职务。

在1862年的普鲁士议会选举中,自由派获得了绝对多数,因此议会很快便否决了普鲁士政府的对军事改革的全部拨款,政府和议会之间陷入僵局。此时,俾斯麦成为首相的唯一可能人选。1862年9月23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就任首相后并未能解决与议会的冲突,因此他以德国统一大业来转移自由派议员的视线,并争取劳工阶级的支持来抗衡资产阶级自由派。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俾斯麦?就我来说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在这里只能说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现实政治主义”

我们前面说过俾斯麦是一个老牌容克贵族,那么他有容克贵族所具有的一切保守、专制与独裁,但俾斯麦又同时拥有聪明的大脑与灵活的手腕,脑子里并不只是花岗岩,他是一个“保守的政治强人”

俾斯麦是一个典型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他极度崇尚“政治实用主义”,他的身上同时具备“狮子般凶猛”与“狐狸般狡猾”。为了霍亨索伦王朝的王权,俾斯麦可以毫不手软的去镇压社会民主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共产主义者以及一切他视为反动的东西;为了拉拢劳工阶级,他也可以通过立法建立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以及社会保险制度,可以实行那时的欧洲都少见的成年男子普选制度(尽管选举方式很复杂,权力很有限)。

普鲁士威权主义和国家主义传统培养了俾斯麦这样的“铁血”政治家,也因此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和普鲁士官僚的出色表现(实现德意志民族统一的理想),使得和平泛日耳曼主义之下德意志民族国家的概念由1848年革命中的自由和民主转为迎合俾斯麦的保守“现实政治”。彼时自由派还把普鲁士与容克视为德国的专制堡垒,后来他们又为这个专制集团实现了他们所没能实现的目标而感激涕零。历史学家特奥多尔-蒙森晚年曾说到,俾斯麦砸碎了德国自由主义的脊梁骨。

俾斯麦的“文化斗争”

对于普鲁士人来说,“国家”的概念并不包括多元化。俾斯麦等普鲁士官僚们担心天主教徒与教宗的联系会使他们对国家不够忠诚,因此他试图通过学校、教育和语言政策来限制天主教的发展及帝国议会中天主教中央党的影响力。1873年的五月法令将任命和教育教士的权力收回国家,此举导致大量神学院关门和教士数量短缺;而1875年的《会众法》更是取缔了天主教修会,国家停止对天主教的补助,并将宗教保障的条款从普鲁士宪法中剔除。但该政策最终还是以失败告吹。

俾斯麦政府随后又开始“围剿左派”,1878年10月19日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了《反社会主义非常法》(正式名称镇压社会民主党危害社会治安法令),该法规定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共产主义组织皆属于非法,其活动必须解散,禁止为该类组织印刷宣传品和提供集会场所。该法令一直持续至1881年3月31日,并且期间得到多次延长;1890年,俾斯麦辞职后,该法令停止生效。


德意志“铁血宰相”——俾斯麦

讽刺普鲁士王国与罗马天主教会政治角力的漫画

“铁血政策”

俾斯麦素有“铁血宰相”之称,其“铁血政策”时常被视为对政治进程的否定——但俾斯麦本人却并不支持这一否定。他对于血与铁的强调并不是简单地暗示普鲁士的军事实力,而是其他两个方面:德意志国家生产钢铁和其他战争资源的能力,以及在需要的时候使用这些资源的意愿。

1860年代后,德意志对铁与血的需求变得明显,精于政治和外交的俾斯麦借助外部敌人提供的战争借口将全体德意志人团结了起来,普鲁士通过三场战争(即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最终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


德意志“铁血宰相”——俾斯麦

德意志统一

统一德意志之后,俾斯麦一改与过往“铁血宰相”完全相反的风格,他自称“诚实经纪人”来协调欧洲大国之间的纷争。普法战争后为了防止法国的报复,他采取与俄奥结盟的政策,极力孤立法国。俾斯麦认为地处中欧的德国面临着东西两方面的安全威胁,因此1870年后的二十年间,他对外政策的焦点是阻止法俄结盟,为此他编织了一个复杂的条约体系,这个体系在《再保险条约》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德意志“铁血宰相”——俾斯麦

1862年的担任普鲁士首相的俾斯麦

1898年7月30日,俾斯麦悄然离世。他离世后不久,德国走向了他生前一直努力控制及防止的军国主义,最终导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下期再见!

欢迎交流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