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上網亟須“護航”

未成年人上網亟須“護航”

騰訊網4月2日發佈的《未成年人安全上網保護》白皮書顯示,我國互聯網低齡化發展趨勢明顯,8.8%的未成年網民在5歲或5歲以前首次觸網,81%的未成年網民在6歲至15歲第一次上網。未成年人在社會生活中對網絡的接受程度和依賴程度高於成年人。

加強未成年人上網保護,是檢察工作中的一大課題。近日,部分地方檢察機關發佈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顯示,未成年人通過網絡等渠道引發的犯罪佔到一定比例。

“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未成年人用極低的成本就可以獲得不良信息、習得犯罪手段,甚至購買犯罪工具。”中國傳媒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王四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存在作案方式隱秘、被害人空間分佈較廣等特點,導致辦案機關收集固定證據困難等問題。為破解這些難題,檢察機關需要提前介入偵查,指導辦案機關儘可能全面收集各種證據,依法從嚴從快批捕、起訴,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

整治網絡涉黑:建好“隔離帶” 取締“黑網吧”

記者採訪發現,黑惡勢力有通過網絡向未成年人滲透的趨勢。福建省上杭縣檢察院檢察長戴宇明介紹,該縣城區“東南島網吧”“颶風網吧”等眾多網吧違反相關規定,長期容留未成年人上網。該院2018年辦理的溫某、梁某等23人涉黑案,就涉及13名未成年人。梁某長期出資邀請一些輟學的未成年人到“東南島網吧”上網,籠絡這些未成年人為其爭奪社會地位、爭強好勝而參加聚眾鬥毆或尋釁滋事,該網吧儼然成為梁某等人犯罪組織的一個窩點。

“‘東南島網吧’也是石某、陳某等人尋釁滋事案中,主犯石某與同夥互相聯絡糾集人員實施犯罪之地。”戴宇明認為,上網的未成年人多為早早混跡社會的輟學生,法律意識淡薄,極易在朋友或同學的邀集下參加一些黑惡勢力組織的犯罪活動。這些現象的出現與網吧監管漏洞存在一定關係。

為此,福建省上杭縣檢察院向上杭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加強日常監管、開展專項整治、建立長效機制”等。接到檢察建議後,上杭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高度重視並及時給予反饋:“已出動執法人員460餘人次,檢查網吧116次,行政處罰3起。”

2018年11月,重慶市檢察院調研發現,互聯網上黑惡文化蔓延的苗頭,以及低俗、暴力等不良網絡文化“隔離帶”的缺位,是影響未成年人“網上網下”成長環境的不良因素之一。為此,重慶市檢察院向重慶市公安局發出檢察建議書,建議進一步加大對網絡空間的監管力度。同時建議積極開展嚴防黑惡勢力滲透校園周邊地區專項清理行動和KTV、網吧、賓館等特殊場所的專項整治行動,形成常態化監管機制,建好“隔離帶”,管好“危險區”。

收到檢察建議書後,重慶市公安局推出“一攬子”舉措,在開展“黑網吧”清理工作的基礎上,部署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校園周邊網吧專項集中整治行動。排查網吧5400次,取締“黑網吧”及違規接納未成年人上網的網吧20餘家。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廳廳長史衛忠表示,今年將繼續嚴厲打擊黑惡勢力引誘、脅迫、組織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活動,依法辦理好未成年人涉嫌黑惡犯罪案件,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挽救和犯罪預防工作。

懲治網絡性侵:形成打擊合力 研發“一鍵查詢”系統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利用網絡實施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新型違法犯罪行為增多,有相當比例的未成年人通過網絡結識不法分子進而被侵害。而利用網絡而非直接接觸猥褻未成年人的新類型案件,使網絡平臺成為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新的多發點。

近日,江西省檢察院發佈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顯示,帥某以大樂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的名義在網上發佈招錄11歲至16歲的女孩為童星的廣告。在取得被害人的信任後,以上鏡面試需要檢查身體為名,通過QQ與被害人劉某、李某、王某等多名幼女視頻聊天,要求對方脫掉衣服、撫摸敏感部位與自己裸聊,並拍攝部分視頻留存。

據瞭解,江西省景德鎮市檢察機關受理該案後,圍繞如何收集固定網絡證據及僅通過網絡言語調戲而非直接接觸是否構成猥褻等難點問題,主動提前介入,引導公安機關偵查取證。在審查起訴階段,檢察機關嚴把質量關,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訴。後帥某因犯猥褻兒童罪被法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二年。

“由於此類案件具有作案方式隱秘、被害人空間分佈較廣、收集固定證據困難等特點,需要辦案部門不斷提升協作打擊能力。”江西省檢察院有關負責人表示,在該案辦理過程中,景德鎮市檢察機關圍繞案件焦點問題和關鍵證據,依法主動提前介入,與公安機關形成打擊合力,取得了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2019年3月初,廣東首個“未成年被害人已決案件查詢系統”正式投入使用,通過“一鍵查詢”就可以將不適宜從事涉未成年人行業的人員“擋在牆外”。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檢察院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系統通過整合該院轄區內106名性侵、拐賣、拐騙未成年人的成年犯罪分子資料研發而成,不僅具備“批量查詢”功能,能在10分鐘內完成百餘人的信息比對,還可對已發案件進行數據分析,找出案件共同點,使開展防範教育更有針對性。

最高檢發佈的《2018—2022年檢察改革工作規劃》提出,探索建立罪錯未成年人臨界預防、家庭教育、分級處遇和保護處分制度,建立健全性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信息庫和入職查詢制度等等。在史衛忠看來,建立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信息庫和入職查詢制度,可以更好地落實從業禁止制度,有效預防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防治網絡欺凌:“疏堵”結合 加強法治教育

近日,河南省滎陽市檢察院檢察長李國強結合自己兼任滎陽市高中法治副校長的體會表示,當前未成年人犯罪呈現暴力化、低齡化、成人化趨勢,校園欺凌和暴力案件時有發生,網絡引發的校園欺凌現象應引起重視。

打開手機,先看看同學微信群朋友圈裡更新的內容,再評論一下,因言語不和,便互相謾罵,繼而約定時間教訓對方……這是不久前發生在河南省鄭州市一所學校裡的校園欺凌案。“發生在網絡上的校園欺凌就是校園欺凌的間接形式。”李國強說。

據瞭解,鄭州市有些中小學已明確禁止學生帶手機入校。李國強認為,硬堵很難根本解決問題,應當把使用手機上網的風險給孩子講清楚,特別是不能突破法律底線。比如,不能在微信朋友圈、QQ上使用不文明的字眼,不與陌生人聊天等。同時,要加強學生的法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法治意識與法律素養,增強其自律自護能力。

2018年六一兒童節前夕,全國四級檢察院共同組織了“關愛祖國未來,擦亮未檢品牌”主題檢察開放日,邀請未成年學生代表走進檢察機關進行參觀座談,近距離接觸司法辦案工作。各地檢察機關還組織運營未成年人檢察新媒體,利用情景劇、微電影、微視頻、公益廣告等多種形式進行未成年人法治宣傳。

王四新認為,未成年人犯罪領域逐漸擴大,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青少年網絡犯罪正成為一個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檢察機關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研究制定防範對策和措施,教育引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網絡,遠離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

“今年,我們將繼續推行‘一站式’詢問未成年被害人工作機制,做實做好未成年被害人救助工作,儘量防止未成年被害人及其家庭因案致貧、因案返貧。努力克服簡單從輕、單純打擊和幫教形式化問題,依法懲戒、精準幫教涉罪未成年人。積極開展對未達刑事責任年齡等重點未成年人的處置、教育工作。”史衛忠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