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炮發射炮彈後,彈殼怎麼處理?回收還是扔海里?

秦皇見漢武


先談談空軍航空兵艦炮射擊後彈殼是否回收,曾經在軍械部門工作過,航炮打靶後彈殼是否回收,取決於彈殼的材質,鋼殼不回收(一般都是23彈),銅殼回收(一般都是30彈)。回收方式也不一樣,當時真沒去了解過,有時從機載彈殼回收箱回收,有時是組織官兵到苞米地裡去撿,因此還與老百姓發生過打架事件。

海軍艦炮彈殼是否回收,平時應該是回收的,一般不會設計彈殼蹦到海里,而是掉在甲板上,那樣便於回收彈殼。戰時就不好說了,彈殼太多也麻煩,佔空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收集裝箱也是個問題。平時從節約資源的角度來說,一般都會回收的,特別是銅殼彈。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炮彈殼都逐漸放棄使用黃銅作為彈殼,而是以鋼殼代替之,廉價的彈殼失去回收的意義,拋棄也是正常的。

當年在年底報彈藥實力時,上級業務部門特地詢問打靶回收的彈殼怎麼處理了,要求是應該上交的,實際上沒有一支部隊上交過。不知道其他軍種部隊如何處理打靶回收的彈殼,不少官兵用彈殼做成筆筒、飛鷹等工藝品。





兵民情


答案:回收啊!當然要回收啊!都是錢!不回收你家裡有礦啊!

其實現在軍艦的主炮遇到一個很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各國海軍都不知道這個主炮到底在未來戰場上是否還有用武之地?甚至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英美有好幾款軍艦都取消了主炮,不過後來發現主要在對付小艇,或者與其他國家海軍對峙的時候還有那麼一點點用,比如對峙時態度要強硬一點怎麼辦?主炮炮口對準“敵方”軍艦,表達自己的態度。還有就是主炮在近防防空還能勉強用用!

現代軍艦真的就不怎麼用主炮了,當然訓練不能荒廢,有時候還得打上幾發!至於軍艦的近防速射炮,這玩意自動化程度很高,基本都是在演習或者演練打擊空中目標時才會用到!不可否認,中口徑以上火炮使用的炮彈,尤其是定裝速射炮炮彈絕大多數都是使用的銅質彈殼,這些炮殼都是錢,可是不便宜的!

銅作為彈殼的好處我們大家都知道,相比鋼,銅有更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而且非常柔軟。在炮彈送入跑堂內完成閉鎖後,銅殼相比鋼殼更不容易對坡膛造成損害,而且在拋殼的過程中也不容易出現損傷,因此精度更高。

圖:炮殼回收的兜網,兜網下還有一層橡膠墊,防止銅殼拋出對軍艦造成損傷!

常規狀態下艦船開火一般都是訓練,這個時候有足夠的時間回收炮殼,中國軍隊向來講究節儉,能省則省,掛兩網收收彈殼不費多大勁,畢竟我們不是中東的土豪王爺們,得勤儉持家!

戰時就不一樣了,輪到主炮和速射炮開火得時候,軍艦都快保不住了(主炮10公里近防,速射炮5公里近防,能讓導彈打到這個份上基本這船快涼了),這時候怎麼快就怎麼來,那裡還管得著炮殼回收的問題,保住軍艦才是至關重要的,炮殼那都是小錢!

子彈和炮殼其實原理都是一樣的,使用銅殼得子彈不容易磨損槍機,並且精度更高,比如家裡有錢又有礦的美國就喜歡使用銅殼的SS109彈藥。

中國銅礦匱乏,進口一點銅都得用在刀刃上,比如建設用的各種砼電纜,各種電機的線圈、電子元件等都得用銅,鋁線可以代替一小部分,但是性能不可靠,只能用來臨時設施代替,唯一可靠的替換是銀,但是這種貴金屬可是以“克”來計算價格的,中東土豪們也不敢這麼奢侈!

但是中國產鋼,產量世界第一,全世界的鋼鐵都快一半是中國產的了,還大量進口鐵礦石來煉。因此我們的子彈基本都是用鋼芯彈,而且陸軍炮彈能用鋼殼的就用鋼殼,因此銅殼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資源,能回收重複使用就得回收,就連美國這麼大戶不也回收銅殼嗎?正好銅要用在刀刃上。

圖:這是典型的“敗家玩意”

不過對於速射炮,尤其是1130和HPJ-26這種速射炮,由於對射速和抽殼力度的要求,必須使用銅殼才能保證可靠性。也正因為如此,海軍用的炮彈彈殼基本都要回收(國外有錢的咱比不了)


狼煙火燎


相信大家都看過這樣一個畫面,我國730或者1130艦用近防炮開火的時候,彈殼如流水般的落入大海中,不少網友都心疼道“有點錢了,就這麼敗家,這掉海里可都是錢啊”,難道我國艦炮彈殼不回收?

▲730近防炮彈殼如雨點般落入海中

但是也能看到這樣的畫面,艦艇主炮開火的時候,在主炮射擊時彈殼拋出的方向附近有專門的墊子或者網子,免得彈殼落到甲板上彈飛了,所以網友們也蒙了了,難道大口徑的就回收,小口徑的無所謂?

▲我軍76毫米艦炮射擊是對彈殼的處理

其實對於艦炮彈殼是否回收並不是取決於炮彈口徑的大小,而是取決於彈殼的材質。

比如在一二戰時期,炮彈一般採用黃銅製造,銅價格較高,無論海軍還是陸軍對炮彈彈殼都是有要求的,各國能回收的還是要求回收的(當然戰鬥正酣或者逃命的時候就不管了)。我國在鋼殼炮彈研發出來之前,對艦炮彈殼同樣也是要求回收的,畢竟我國銅資源稀缺,回收後重複利用,可以節省資源。

▲銅殼,銅是一種比較貴的有色金屬

我國在鋼殼彈研發成功後,艦炮炮彈一般採用鍍鋅鋼殼炮彈或者覆銅鋼殼炮彈,這類彈殼成本就低的多了,對於回收並沒有特別的要求,掉海里就掉海里了,我國鋼產量全球第一,真不心疼,而且就是專門回收了,帶回去也不能用重複利用,因為鋼殼炮彈發射後因延展性差變形嚴重是無法重複使用了,只能當廢鐵回爐。這也就就是為何730或者1130射擊時彈殼如雨點般落入海中不回收的原因。

▲730/1130近防炮的鍍鋅鋼殼穿甲彈

▲航母1130射擊的時候彈殼落入海中

▲艦炮的鋼殼彈

至於主炮為何要在拋殼方向墊墊子或者拉網兜也並不是為了回收彈殼,而是防止又燙又重的彈殼砸壞艦體甲板塗層,算是對甲板的一種保護,當然戰時是不可能這樣的,這樣的情況只會出現在訓練中。至於彈殼掉海里也就掉海里了,落在甲板上的能帶回去的還是帶回去,並不刻意回收。

▲100毫米艦炮設計,用網兜接住彈殼,不是為了回收,是防止砸傷甲板

▲土豪如美帝,也要墊個東西保護甲板,至於彈殼從來不在乎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有殼彈將會被慢慢淘汰,比如現在的小口徑無殼彈,美國正在研發的可燃燒彈殼炮彈,還有我們的電磁炮炮彈等等,這些新型彈藥裝備後就更加不存在彈殼回收的問題。


軍備時刻


兩個階段,二戰期間當然是回收了!到了現在海戰已經完全沒有必要!在二戰期間,進行海戰的全靠艦炮,海戰進行的時候每個人都在堅守自己的戰鬥崗位,除了損管分隊和救援分隊,沒有幾個人會到處亂跑。而一般戰列艦上的主炮是不會產生彈殼的,因為它們的炮彈太大直接靠發射藥發射,也就是彈體分離模式,所以能產生炮彈殼的大多是203毫米口徑以下的副炮和防空炮。

射擊完畢的巡洋艦,甲板上堆滿了炮彈殼



軍艦上的水手在戰鬥完畢後或戰鬥間歇期間就會開始回收自己甲板上的炮彈,實際上每一個炮座都有自己獨立的空間用來存放彈藥和空彈殼,只是有可能戰鬥強度確實太高、時間又長,才會發生彈殼堆積的情況。一般情況下這種激烈海戰鮮有,不至於將甲板打滿炮彈殼。到了二戰期間發生戰艦之間的炮戰遠遠低於對空防防禦作戰,而更多時間都是在對陸上目標的打擊中度過。總之只要是戰鬥期間就不會有人去理會這些彈殼,除非戰鬥完畢。

二戰期間,即便是陸上作戰也會根據戰事發展儘可能的收集炮彈殼。



至於為什麼要回收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炮彈殼一般為銅材料製作,這可是很重要的戰略資源,尤其是對一些原材料匱乏的國家來說,更捨不得浪費。而艦炮炮彈普遍比陸軍用的貴很多,所以在一些艦炮實彈射擊演練中,這些炮彈殼一般會被回收起來,其實最後還是扔掉。而在現代化實戰中艦炮能“出場”的概率非常低,除了索馬里能打擊海盜外,更多的是象徵作用。這就好比一名戰士配發了突擊步槍,在配發上手槍和匕首,和敵人近距離短兵相接能用到的情況很少。

現在艦炮在實戰中很少情況下能被用到,所以產生的彈殼的概率就已經很小了,彈殼回不回收都無傷大雅,但是炮彈殼在甲板上會來回滾動,也不會太多,還是直接扔掉比較合算。



為什麼說直接扔掉比較好,因為現在本身艦炮彈殼產生的就少,再將它收集、存放,然後上岸後重新運回爐,這還不夠折騰錢的,把它們直接扔海里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至於現在軍艦上的近防炮,還是直接將彈殼拋到海里最好,省的還得重新收集處理掉。

一戰二戰期間的高強度戰爭吞噬著大量資源,所以炮彈殼回收都是各國比較上心的事情。




到了現代戰爭,所有的一切都變了,戰場上講究的就是一個字“快”!所有與這個字背道而馳的行為都可以捨棄,沒有人會在意產生的彈殼,尤其是在野戰情況下。而且現代戰爭產生的炮彈殼也開始相對較少,牽引火炮大多數也開始採用發射藥發射,比如M777榴彈炮。而最能產彈殼的“大戶”坦克,也不會因為一些彈殼而影響作戰任務。

現代戰爭中“彈殼”只能成為拖累作戰的“累贅”。



我是軍武奇兵,第501條問答,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軍武奇兵


看炮的位置和場景

一般主炮發射之後炮彈都是直接拋在甲板上,打完了當然直接回收。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兔子和是鷹醬,都會在拋殼區域放墊子或者放網,當然這不是為了方便收集彈殼,而是防止滾燙的彈殼掉出來時候破壞甲板的防滑表面。

打完之後呢?甲板的炮彈當然回收啊,融了重煉也是節省成本啊,銅很貴的啊

但側舷的近防炮什麼的...滾滾滾,落海吧,沒地方收你


另外在戰時的話沒那麼講究了,如果發射了一堆炮彈,甲板上到處都是,影響到人員在甲板的工作效率(比如絆倒)。那就乾脆趕緊丟海里,戰時快速清空甲板作業區比回收那點破銅爛鐵要緊多了。


瘋狗的輕武


炮彈殼要不要回收?

這得視具體情況而定,雙方激烈交火的話,有人說炮彈殼扔了怪可惜的,但是打起來了就是人那該往下扔也得往下扔,再說就算想回收,誰敢到處亂跑啊....為了撿點廢鐵,連命都不要了?

當然了打完以後,在比較安全的情況下,彈殼當然是要回收的,當然了大口徑火炮的沒有彈殼,發射藥使用的是絲綢藥包,但是那些中小口徑的火炮可都是銅彈殼,銅很貴的。能省一點是一點。的確,戰爭狀態下軍費不學,但是這種戰略物資金屬缺啊,這種東西相當缺啊....



至於和平年代?艦炮發射的時候都要在甲板上鋪個墊子....就是怕把甲板給砸著了,

別磕磕碰碰,容易把漆給碰掉,就是沒碰到人,有幾個走路不看路的,那也可能一腳踩上摔死半死。

當然,近防炮的話,可以回收也可以不回收,畢竟近防炮炮彈用的銅不多。直接倒海里也無所謂

要是講究的話,再裝回去.....(這東西亂扔會摔死人的....


嘯鷹評


家裡有礦啊,啥都不要,別看是彈殼,那也是經過提煉加工的金屬製成的。一般的彈殼都是用銅作為製造的材質,尤其是一些國家,在銅礦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下,不得不在某些彈藥上改用不鏽鋼作為原材料。
飛出去的炮彈殼


海軍艦艇都是昂貴的武器,而艦炮的炮彈同樣是消耗型武器,雖然單個成本相對於軍事艦艇而言,並不昂貴。但是在作戰的消耗當中,依然是一筆不小的消耗。那麼數量眾多的彈殼也就是也就會因為消耗的太多,而變得成本增加。因此在某些彈藥上,這與陸軍類似,彈殼還是會回收的。
注意看細節

海軍艦艇同樣擁有小直徑彈藥和大口徑火炮,小直徑彈藥如近防炮的為30mm左右的炮彈,而這樣的速射炮通常消耗彈藥比較快,彈殼通常會採用低成本的材料,有礦的國家肯定無所謂,但是對於我們這樣沒礦的國家就只能選擇鋼製材料,以減少成本。


前甲板內的彈殼

比如我們的730/1130近防炮,這些都是海軍艦艇的近防武器。炮彈射速極快,每分鐘能達到上萬發。這樣的彈殼由於彈殼較小,成本較低,彈殼零碎,不利於回收,可是軍事艦艇首先就要保證武器的效能。因此,海軍首先要考慮的是艦炮的作戰需求,而不是為了顧及彈殼的回收。因此在有些艦艇當中是可以回收,有的卻是直接拋到海里。
直接下海的彈殼


對於艦艇主炮,通常都在是在76mm-130mm這樣的艦炮,由於彈殼較大,材料佔用比例大,應該是進行合理的回收。但是在海戰的過程當中,對於現代軍事艦艇通常都是艦艇外甲板根本不允許有人存在。那麼彈殼通常都是留在參加完軍事戰鬥以後,艦艇上剩下多少彈殼,可能再回收多少。至於掉到海里的,自然也就不算數了。
留在艦艇甲板上的彈殼也可能掉到海里

所以,對於資源來說能回收的還是回收,可是對於軍事艦艇作戰來說,顯然艦艇的價值要遠遠大於那些彈殼。那麼所謂的回收,也最多隻是作戰完畢,清理艦艇時才會去做的,剩下多少,也就算多少吧!


淡然小司


打仗啊!秒秒都會要命的事,就不要想著省那點銅了!打敗敵人,保護自己才是王道!

有沒有戰場撿彈殼的,還真有。

在一部小說《大捷》還有據此改編拍攝的同名電影中,一個臨時參戰的士兵本來是個撿破爛的,平時難得一見破銅爛鐵,這戰火紛飛的地方也有好處啊,到處都是銅彈殼啊!他一邊拼命放槍一邊撿飛落的彈殼收入囊中。不僅撿自己的,也讓別人的給他。大家都窩在戰壕裡躲避鬼子的轟擊,只有他穿行在爆炸的煙火中,就是為了去撿那些彈片。後來又一聲爆響,他化成一陣粉色煙霧消失了,地上只有零星的骨肉和彈殼,,,


邊緣慢漫遊


艦炮彈殼小兒科,灑灑水啦,主要還是看戰時還平時訓練。平時訓練能省則省,能回收就回收。戰時則是怎麼快怎麼來,如何給敵方更大殺傷,而自己減少損傷,才是指揮官考慮的首要任務。例如美日太平洋戰爭時期,美海軍航母在回收艦載機群時,如果有飛機受傷發生降落事故,此時航母地勤人員首要任務就是搶救受傷飛行員,然後就直接把受損較重的飛機推到海里,快速騰出甲板讓後續飛機降落。


航母甲板降落成功


炮彈殼是原材料的備用品,是黃銅且珍貴,必須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