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創始人娶了愛新覺羅太太,這段嬉笑怒罵的婚姻讓人回味

一個“倖存者”的背影

——見心齋拍攝瑣記(下)

《大公報》創始人娶了愛新覺羅太太,這段嬉笑怒罵的婚姻讓人回味

見心齋是英斂之先生在西山的故居,但民國初年它的產權應該還是屬於清皇室的。

清帝退位時與民國曾簽署有《清室優待條件》,其中包括對皇室私產的保護(後來這個“皇室私產”也變得和今天國民黨的黨產一樣成了唐僧肉),連英法聯軍都曉得三山五園是清皇室的私產,民國政府最初也是承認這一點的。

《大公報》創始人娶了愛新覺羅太太,這段嬉笑怒罵的婚姻讓人回味

那麼,見心齋又怎麼成為英斂之先生的故居呢?

一說這是與香山慈幼院有關的。1920年,為救濟華北水災孤兒,曾任北洋國務總理的熊希齡創辦香山慈幼院,但苦無校址。英斂之先生作為正紅旗人,也是清室善後委員會的成員,從中穿針引線,由遜清小朝廷提供靜宜園舊址,慈幼院這才有了落腳之地。

英斂之先生被熊希齡委任為慈幼局的局長,具體處理慈幼院日常事務。他因此居於靜宜園,同時這裡也是慈幼院幼師所在地。所說昭廟舊址辦醫院有合法傳承,也是因為當時慈幼院已經取得了清室授權使用這片地方。

不過英斂之先生到見心齋的時間要更早。

識者雲,乃英斂之先生保護了見心齋。1914年,英斂之遊覽香山,來到靜宜園。此時的靜宜園名義上屬於遜清小朝廷,實際由於大部分建築早已被毀,又無實利可獲,除了偶爾盜賣古木以外,基本已經呈自然荒廢狀態。

英先生看到靜宜園的破敗,感到很是傷感,於是利用其身份與宮內聯繫,自己出資對靜宜園進行修整,並在此建廠興學,以圖振興。

遜清方面本已無力管理,便也順水推舟。英斂之在此處創辦輔仁社、工廠等教育事業。

英若誠先生說:“我祖父受命管理此地,為落魄的滿人發展現代行業,收容了很多旗人。”1916年,力主君主立憲的英斂之見時局變換,政治理想趨於破滅,遂賣掉《大公報》,遷居北京,便在此地居留下來,直到香山慈幼院時代。

《大公報》創始人娶了愛新覺羅太太,這段嬉笑怒罵的婚姻讓人回味

見心齋下臨清池,向上沿石階稍行片刻,可見一帶小軒,這便是英斂之先生當年居住的地方,左右的樓舍便是教室,當年學生們書聲朗朗,想來也是香山一片獨特的水流雲在。

不過,站在小軒前青磚墁地的小廣場上,我想,見心齋這個倖存者在此處恐怕也見過有趣的一幕。

據說英斂之先生的兒子英千里(後來的著名教育家、翻譯家、民族主義者)幼時經常在這裡玩耍。他當時十分頑劣(比如當時糊窗戶紙,每當糊好,他就拿一根小木棍逐一捅破),對這種叛逆行為英斂之先生比較放任,他的夫人淑仲整日追著兒子管束,時時叫苦。

《大公報》創始人娶了愛新覺羅太太,這段嬉笑怒罵的婚姻讓人回味

想來也是,見心齋山石嶙峋,池水間雜,這樣的地形,沒有哪個當媽的會放心。

然而,在此讀書的學生們,長大以後若是回憶起師母滿山追著大教育家打屁股的場面,又會是怎樣古怪的心情呢?

為了“悅讀季”拍見心齋,專門對英先生的家庭情況作了些瞭解,發現這一家人裡面,淑仲夫人的遭遇讓人忍俊不禁。

淑仲夫人是十四爺胤禵的後人,愛新覺羅姓,讀書的時候,看中了先生帶來的窮書童英華——也就是後來的英斂之先生,於是便自作主張嫁了。有人說淑仲夫人為舊式小腳婦人,那肯定是不確的,一來滿族女子素無纏足之習,二來敢於自己擇婿,淑仲夫人也算是一個巾幗女傑。

然而,此後的發展並不是花木蘭或者穆桂英的節奏。雖然自己擇婿,淑仲夫人卻是個注重家庭,樂於安定的傳統女子。

但偏偏英斂之先生是個交匯在中西方文化十字路口,又生在革命時代的人物,在當時傳統的士人看來,真是要多能作有多作。他參加維新變法,很快遭到通緝,過了相當長顛沛流離的生活。

這時的淑仲夫人很偉大地如同很多中國女同胞前輩一樣對丈夫不離不棄。

而英先生不斷嘗試各種新玩意兒,比如辦報,辦大學,罵大總統,能嘗試的他幾乎都嘗試了。英先生信了基督教,而後,讓淑仲夫人也信——英若誠先生回憶:“他開始研究天主教的教義,最後受了洗禮。至於我祖母的信仰——當時女人想什麼不重要,他信什麼,她就跟著信什麼。”

好吧,這也就罷了,後來的碧城風波也就罷了,那時淑仲夫人是準備到北京找清靜的——她是貴族家的女子,自不會像潑婦一樣打上門去。而且後來英先生還真和她一起回了北京,一切似乎都挺好——雖然英千里先生的種種折騰與他爹的作有得一拼。

但事情並不那麼簡單,英斂之先生給太太出了一個個難題,強迫她接受各種新事物,目的,是讓她走向解放……

今天有個傳統的相夫教子的女子與你相守,是多麼讓人珍惜的事情,誰會想著法兒讓太太求解放?你就不怕家庭革命嗎?

《大公報》創始人娶了愛新覺羅太太,這段嬉笑怒罵的婚姻讓人回味

看英先生夫婦的合影,英先生的躊躇滿志,與淑仲太太的無奈恰成對照

英先生弄來一套晚禮服,一定要淑仲太太穿上。太太……只好穿了。其實淑仲太太身材小巧玲瓏,並不是很適合這種給歐洲大洋馬式女性的服裝。

這也就認了。

英先生要淑仲太太騎馬照相……

這回太太不幹了。雖然說滿族古代是馬上民族吧,這都過來幾百年了,淑仲太太也人到中年,你讓她騎馬不是很要命的事情?

最後還是夫綱更振,太太只得遵從,但提出了對安全的要求,最後便拍出了這樣的照片:

《大公報》創始人娶了愛新覺羅太太,這段嬉笑怒罵的婚姻讓人回味

英斂之和英千里先生一左一右,護衛著被迫求解放的淑仲夫人……

不知道淑仲夫人會不會心中大罵遇人不淑?

見心齋,想來也看過這樣有趣的一幕。只是,便如這文章的文字比例一樣,這世界上沉重的事情總是太多,讓我們中國人開心的內容,總是太少了一點。

見心齋,你的心裡,是不是也會這樣想?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