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設有東廠和西廠,清朝為什麼沒有這樣的機構?

鵬友程


清朝也有,只是沒有明朝出名,比如雍正時期的“粘杆處”,就是一個類似於東廠、西廠的特務機構,不過存在的時間並不長。

清朝不流行特務組織是有原因的。


最主要是實行密摺奏事制。

明朝大臣給皇帝的奏摺,要有通政司抄錄,內閣轉遞,基本上只要達到一定品級的官員都能看到,皇帝想要探聽點文官集團中的秘密,就比較困難。

而且,內閣還充當類似篩選的作用。

在這過程中,很多摺子就石沉大海。

內閣會把相對重要的摺子遞交給皇帝,但重不重要,需不需要告訴皇帝,帶有很強的主觀意志,於是,有很多事情皇帝就看不見,對下面的情況自然不清楚。

為此,皇帝只能成立專門的特務機構。


清朝不一樣。

清朝鼓勵大臣給皇帝秘密上奏,不用通過內閣等程序,而是直接跟皇帝一對一交流,這樣一來,官員之間誰也不知道別人跟皇帝說了啥。

還有密摺的內容是不限的,不管是報災、請安、邀功,還是請罪、告狀、彈劾都可以,如此一來,皇帝對官員的控制就大大加強了,而且還減少了作弊的風險。

比如,即便某個官員權勢滔天,但也不可能搞定所有的官員,總有人跟他不是一條心,總會有人看不慣他,只需要簡單的一紙密摺,直接就可以向皇帝告狀,而且誰也不知道是誰告的。

對皇帝而言,密摺制度可以讓他非常方便地瞭解官員間的情況,自然不用再設專門的特務機構。


金兔歷史


在中國,很多朝代都設有特務機構,尤以明朝為甚,明朝特務機構設東廠、西廠,還有內行廠、錦衣衛,特務遍佈全國,民國時期的軍統、中統,隨時能瞭解社會上的不穩定信息,便於統治階級服務。但是清朝為何不設特務機構,這是為什麼呢?

清朝建立後,未推行特務機構。

清朝王室多為馬上皇帝,相對自信,他們從明朝的特務統治中汲取了教訓,認為特務機構的設立,讓臣民天天在監控下活著,容易爆發民眾不滿情緒,導致社會不穩定。清王朝268年統治旅程中,一直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特務機構。

清朝雖然沒有設特務機構,但是一項密摺奏事制度對清朝統治者廣泛採納。密摺奏事制度起源於雍正。

康熙喜愛出巡,木蘭圍獵。雍正即位後,十三年時間主要在紫禁城和圓明園中度過,很少出巡,而如何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這就需要靠一種特殊的君臣交流方式-密摺奏事制度。

雍正統治期間,封疆大吏上任前,皇帝會召見並賦予其一密匣,上有兩道鎖,而鑰匙只有皇帝與密匣所有人才有。大臣會不定期將自己所知的重要情況寫成密摺,通過特殊渠道直接呈送給皇帝親拆御覽,皇帝有什麼指示,隨手硃筆批閱,密封后發還原奏人,所有內容外界均不得知。

密摺制度使得朝政進一步黑箱化,皇權神秘感增強;同時官員之間相互不能勾連,只剩防備,有助於統治。

明朝的特務機構在臺面上,雍正創立的密摺奏事制度,卻是隱形的特務,涵蓋國家各個行業,效果更為突出。

清朝也出現過特務機構雛形,比如粘杆處。粘杆處,顧名思義,是一個專事粘蟬捉蜻蜓、釣魚的服務組織,暗地裡卻是四處刺探情報,剷除異己的特殊隊伍。

粘杆處與特務機構不同,粘杆處主要負責收集情報,沒有任何行動與處置權力,與明朝的廠衛制度不同,乾隆時期為了體現寬容懷柔,撤掉了粘杆處,密摺制度卻保留下來。

清朝統治主要靠前期為上書房,雍正及後世主要靠軍機處傳達皇帝旨意,依靠最先進的專治集權制度控制臣民,因此未設正規意義的特務機構組織。


幸哉盛世


但凡前朝不好的,當朝都會想辦法杜絕,如漢朝外戚橫行,後朝以後,外戚再也沒有這麼大權利了,也會限制後宮的權利。

明朝的東西廠都是由太監擔任領導,朱元璋時期,也是不讓太監放權的,太監職位很低,朱棣造反時候太監們立了很大功勞,於是設立了東廠,西廠是後來明憲宗設立的,不久又被廢除,存在時間很短。太監作為當時的情報機構,大權在握,誰不膽寒。而明朝的滅亡太監禍國是很大原因之一。

所以清朝完全借鑑了前朝失敗的經驗,太監在清朝地位很低,沒有實權,也不能議論朝政。




路小貓咪


東廠,西廠屬於明朝的情報機構,每朝每代都有此機構,不過是明暗權力不同罷了。

特別出名的首先當屬女皇武則天的“內衛”,因為它屬於朝延的完整情報特務機構,之前朝代的機構只是皇室的影子。然後就是東西廠這一特殊的出名組織,因為它的影響力巨大,職權完備,以殘暴出名。最後是雍正時期,暗器“血滴子”使得雍正皇帝的特務組織粘杆處大名遠揚。

其實清朝時期還有一些情報收集方式,如秘密奏摺制度,也起到了一些特務機構的作用;還有江南織造,據說也是康熙安插在江南專門監視當地官員的組織。


木子晚齋


清朝吸取明亡教訓,不設廠衛,不搞特務組織,不依靠廠衛特務組織來控制、治理國家。


一片葉兒飛


清朝設的是清倉。。。。。現在到處都是清倉大甩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