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父母爱说这个谎!背后可能藏着5个大病征兆!

本文审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风湿免疫科 黄建林主任医师心内科 陈志冲主治医师内分泌科 陈思永主治医师食管胃肠外科 王华摄主治医师神经科 蔡晓冬副主任医师

昨天,沉迷于工作的小汤我终于逮时间刷完了年度口碑炸裂剧《都挺好》。

在这里实名为倪大红老师饰演的“狂野男孩”苏大强打call!

全世界的父母爱说这个谎!背后可能藏着5个大病征兆!

他前期“作”的让人恨得牙痒痒,患病后对儿女各种“放不下”又让人心疼,演技杠杠的!

就问问多少人看到这一幕偷偷地掉眼泪↓↓↓

全世界的父母爱说这个谎!背后可能藏着5个大病征兆!

让苏大强“作妖”和“忘事”的原因,是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俗称的“老人痴呆症”,会让人记忆力下降甚至性情大变。

全世界的父母爱说这个谎!背后可能藏着5个大病征兆!

没错!这里要强行为我爱的大强“洗白”一波!错用儿媳的毛巾、出门忘关煤气,忘记要给老聂买的早餐,最后连女儿都忘了……这些都是为苏大强患病埋下的伏笔!

艺术源于生活,其实除了健忘,还有头晕胸闷、尿频消瘦、腰酸驼背……太多细节我们习以为常,却是长辈们的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别信他们总是挂在嘴边的那句“我很好”,一起来揪出老人身边的5种“老毛病”,把意外扼杀在摇篮中!

5种易忽视的疾病征兆

头晕胸闷|警惕中风

剧中,老聂就突然晕倒中风了。

全世界的父母爱说这个谎!背后可能藏着5个大病征兆!

其实很多老人时不时出现头晕胸闷症状,以为涂涂药油缓解即可。殊不知,这可能是心脑血管意外的前兆,由脑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引起。

另外,高血压、高血脂、胆固醇高、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也可能突发心脑血管意外,以心梗和脑卒中(俗称中风)最为凶险。

照料重点

定期监测:督促家中60岁以上长者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还可常备家用血压计。

督促用药:掌握老人心脑血管疾病史,已确诊患病者应提醒遵医嘱不能擅自停药

控制饮食:养护心脑血管是一场“持久战”,饮食方面可记住4句口诀:

低盐少油忌炸煎,多彩蔬果配杂粮,少肉多鱼奶豆足,七八分饱更健康。戳→ 高血压饮食顺口溜 了解一下。

尿频消瘦|警惕各种感染甚至截肢

“三多一少”(即吃得多、饮得多、尿得多、人消瘦)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特征。当然也有患者症状并不明显,那么督促长辈定期体检就特别重要了!

全世界的父母爱说这个谎!背后可能藏着5个大病征兆!

目前糖尿病已知的并发症有100多种,严重时可导致失明、尿毒症、截肢等严重后果。

照料重点

总原则和上1条接近。但区别在于,家有血糖偏高或确诊糖尿病患者可备家用血糖仪,饮食方面还应严格控制精米白面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糖尿病患者每年还应该进行并发症筛查

腰酸背痛驼背|警惕骨折甚至瘫痪

人老了容易腰酸背痛、弯腰驼背再正常不过?对长辈“疏于关爱”可能让你后悔不已!

全世界的父母爱说这个谎!背后可能藏着5个大病征兆!

5年前,72岁的黄阿姨开始出现驼背和反复腰背部酸痛,但并不重视。后来随着情况逐渐加重甚至行动困难、卧床不起,黄阿姨到医院检查,结果竟显示多个椎体出现压缩骨折!

原来老人腰背部疼痛是椎体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哪怕只是轻微外力如打喷嚏、用力排便等,都可引发骨折

照料重点

检查骨密度:>65岁女性以及>70岁男性长者建议督促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

遵医嘱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协助长辈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和用药

日常保健:督促长辈坚持补钙和维生素D,并协助他们进行力所能及的锻炼。

“老人味”|警惕胃癌

很多人认为老人身上“有股味儿”,甚至有点“敬而远之”。剧中苏大强有“老人味”不自知还不爱洗澡就成为槽点之一。

全世界的父母爱说这个谎!背后可能藏着5个大病征兆!

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排毒功能下降,易患皮炎、湿疹等问题,皮肤散发异味。此外,随年龄增长牙口不好,食物容易堆积在牙缝中,也容易引起口臭。另外,部分老人常年需要吃药、涂药油缓解不适,也会混杂着年轻人“难以接受”的气味。

特别需要警惕的是,老人口中长期散发酸臭味,可能患消化系统疾病,甚至可能是胃癌预警。

照料重点

开窗通风:常为老人卧室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可减少疾病发生。

调节饮食:为老人备好新鲜蔬果,保证充足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摄入。

多理解关爱:细心观察,如老人出现明显身体异味时要及时就医,排查疾病

醒得太早|警惕抑郁症甚至自杀倾向

时不时能听到一些老人抱怨“总是醒得太早”或“半夜醒来就再也睡不回去”,很多人认为这是老人“自然醒”常态而不以为然。

全世界的父母爱说这个谎!背后可能藏着5个大病征兆!

但其实,70岁以下老年人一个月中偶尔几次尚算经常,但如长期处于早醒状态,并且第二天感到全身不适、头昏乏力和无精打采的话,就应考虑为“失眠症”了。

需特别注意的是,失眠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系列健康问题;同时也有证据表明,失眠症会增加老年人患抑郁症风险,严重时可能引起认知功能减退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照料重点

排查原因:激素分泌变化等生理因素,丧偶孤寂、焦虑空虚等心理因素,患病需长期治疗等药物因素,都可能引起失眠,需要重视并积极排查,严重时应及时带老人就医。

户外活动:阳光正好时多带老人出去溜达,晒太阳多运动可以促进人体“快乐荷尔蒙”多巴胺和内肽啡产生,改善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小汤说: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后悔,多注意老人的一些“小事”,才能一家人健康和乐,真的“都挺好”。

汤臣健康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