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变绿的背后是正常现象,还是“温室效应加剧”征兆?

作为动物中的顶级存在,我们人类总喜欢挑战高难度的事情,例如攀越高峰,在登上高峰的那一刻,我们能够看到处于低处所看不到的美景,而说到高峰,我们不得不提世界第一高: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根据资料显示,珠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43米,其呈南北走向,从远处看,就好像是一座巨型的金字塔山体。

珠穆朗玛峰变绿的背后是正常现象,还是“温室效应加剧”征兆?

而在我们的印象中,珠峰应该是白雪覆盖,寒冷无比的样子,但根据发表在《新科学》杂志上的文章上显示,目前的珠峰正在逐步变绿,虽然顶峰上还是白色的,但在其周边却已经出现了大量植物,而背后的原因直指“气候变暖”。因为这一点,有不少人已经开始担忧,且重视起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影响。

珠穆朗玛峰变绿的背后是正常现象,还是“温室效应加剧”征兆?

而自从珠峰变绿的消息经过网上报道之后,更是引来了不少网友的探讨,其中有位机智的网友表示:珠峰变绿或只是一种“正常”现象,在珠峰的资料中显示,虽然珠峰顶处常年被积雪覆盖,但在海拔高度4500米之下的区域,本身就有很多植物存在,而在海拔高度4500米到5500米之间,更是高山灌木带和高山草甸带,所以有植物生长是正常的。

珠穆朗玛峰变绿的背后是正常现象,还是“温室效应加剧”征兆?

那么事情真的如这位网友所说,还是另有隐情呢?珠穆朗玛峰变绿的背后,究竟是正常现象呢,还是“温室效应加剧”的征兆?

从这张植物的生长图中,确实可以发现,是我们一直以来,对珠峰有所误解,当然,这也并不能怪大家。毕竟,一般海拔越高的地方,其空气压力就会越低,因此,空气分子可以自由移动,从而导致该地方的温度偏低,这就是“高处不胜寒”的原因。那么在这样的寒冷地带,再由于空气含量稀薄,植物的生长概率自然会大大降低,而这是由高海拔所导致的。(这是本文的重点。)

珠穆朗玛峰变绿的背后是正常现象,还是“温室效应加剧”征兆?

但还是有一部分网友认为,珠峰变绿的背后是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的,其中,有位网友还拿出了NASA在近25年间对珠峰的研究报告,此前曾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上,该报告明确指出,在1993年到2018年间,珠峰上的植物生长区域正在逐步上移。而在《新科学》杂志上,也提到过原本位于珠峰海拔5500米处的高山草甸带,已经上移到珠峰的6150米处,说明气候变暖确实有影响珠峰的生态环境。

另外,这位网友还非常细心地提出,如果珠峰上的冰川被逐步消融,那么未来还会引起洪水、干旱等事件,如果再严重一点,可能会将被埋于冰川下的远古细菌都释放出来,届时可能会影响到全球的生态系统,即使是人类也可能会被影响。

珠穆朗玛峰变绿的背后是正常现象,还是“温室效应加剧”征兆?

这确实让人难以放心,但经过笔者的仔细思考,我发现了几点问题,第一,气候问题虽然是全球性的,但是总的来说,也会因为海拔高低的不同以及纬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举个例子如南极地区的平均海拔只有2350米,即使是最高处也才4800米,因此,其被气候变暖所影响的可能性更大。珠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43米,比起南极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气候变暖并不会让珠峰的冰川完全消融。

第二,气候变暖是温室效应导致的,而温室效应又是由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过多而导致的,也就是说空气中的温室气体越多,温度就会越高,但如果该地区的空气本身就很少,就能有效的避免温室效应,就像火星一样,稀薄的大气层导致在这颗星球上面,既寒冷又干燥。

珠穆朗玛峰变绿的背后是正常现象,还是“温室效应加剧”征兆?

弄明白了这一点,也就应该知道,即使温度在全球中普遍增高,但由于高海拔的原因,珠峰冰川全部融解的问题就不会发生,除非解决珠峰的高海拔问题和空气压力低的问题,但是根据资料显示,珠峰的海拔每年都在增长,随着珠峰海拔越高,冰川覆盖的区域也会持续增长。

所以,大家可以好好放心,相信科学家之所以抛出“珠峰变绿”的消息,其实更多的是想让人们关注气候。虽然高海拔和空气压力不会让珠峰的冰川融化,但却会让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类等动物遭受影响,因此,缓解二氧化碳排放问题还是很重要,毕竟,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