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鄉”為啥叫“武鄉”,帶你長知識

縱觀天下州縣,其名稱都各有來歷,各有講究。作為一個典型的武鄉人,當然更關心武鄉縣名的來歷。為此,筆者近年來翻閱了大量的典籍,同時走訪了縣內許多老年文士,並諮詢了一些國內知名的專家學者。根據收集來的資料,經過認真考究,筆者認為,所謂“武鄉”,也就是“武術之鄉”或“尚武之鄉”的簡稱。因為從大量的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中可以看出,武鄉自古就是“崇武之地,尚武之鄉”。甚至可以說是我們中國的“武德之源”。儘管歷史上有文人們說,“武鄉”縣名是根據發源於榆社縣境內“武山”的“武鄉水”而來,並把這種說法載入《武鄉縣誌》,但這種說法很不靠譜。因為歷史上的“武鄉水”,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濁漳河”北源。這條河發源於榆社、和順兩縣交界處的“八賦嶺”,在從北向南縱貫整個榆社縣全境後,於我們縣的故縣城西邊的“上關”、“下關”,也就是歷史上的“昴車關”進入我縣,再轉折向東,流出我縣,進入襄垣縣。所以,這條河在我縣的這一段就叫做“關河”。這條河在我縣流經長度只有五十多華里,而我縣境域從東到西就有三百多里。也就是說,這條河在我縣只貫穿了全縣境域的六分之一。如果以河流作縣名,那只有把榆社叫作“武鄉”才說得通。當然,從歷史的角度看,武鄉縣的設立,最早在西晉泰始年間(公元265年——274年)。那時,武鄉和榆社同屬“武鄉縣”,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古武鄉”。如果說,這時候“武鄉”縣名的確立是根據“武鄉水”而來,應該是可信的。# x: h: j; P1 E( r) m

在“古武鄉”時期,“武鄉”縣名一直沿用了160餘年,直到北魏延和二年(433年),當時的統治者將“武鄉縣”更名為“鄉縣”。又過了58年,到了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武鄉縣的治所由現在榆社的社城鎮遷到了“南亭川”,也就是我們今天的故縣城。一直到隋朝開皇十五年(596年)武鄉、榆社兩縣首次分治。在長達一百六七十年的時間裡,我縣包括榆社在內都叫“鄉縣”。再往後,到了唐朝初期,“武鄉”縣名重新出現,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武鄉”。於是,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時的唐朝統治者在改稱縣名時,為什麼沒有把榆社叫作“武鄉”,而要把我縣叫作“武鄉”呢?這就說明,後來“武鄉”縣的命名並不是根據“武鄉水”,而是另有原因。在這裡,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一個歷史故事。我們武鄉縣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就是英雄輩出之地。根據史書記載,武鄉在兩晉十六國時期曾經出過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這人姓石,名勒,字世龍。石世龍就出生在我們原來故縣城緊靠的北原山下,一個名叫東河溝的小村莊裡。石世龍小時家中非常貧窮,窮得連名字都沒有,村上人都叫他“背孩”。為了活命,他八九歲就給人放羊、牧馬,掙飯吃。有一年,天降大旱,地裡顆粒無收,背孩隨家人外出逃難時被亂兵衝散,一個人餓倒在路上,被我縣寨上村一個姓杜的老武師救活後收為弟子,學就了一身武功絕學。十四歲那年,杜師傅去世,他回到了老家。眼看著家中一貧如洗,無法生活,就跟隨家鄉人到當時的西晉京都洛陽去做買賣。在京都上東門,因為一時興起,發出一聲長嘯,驚動了朝廷的太尉,也就是天下兵馬大元帥。太尉見這孩子小小年紀就能發出如此嘯聲,認為此人並不簡單,害怕他將來成為朝廷對頭,就派兵去捉拿他。背孩見勢不妙,衝出城門跑回了老家。太尉因沒抓到人,就向全國下發了海捕文書。背孩在家裡呆不住,便碾轉跑到和順縣的深山老林裡隱名埋姓躲避起來。直到數年後風頭過去,才重新回到武鄉,在長樂村南對面的“三臺嶺”一帶栽桑種麻。後來,又遇災荒,他再次外出逃生,被當時的官府捉住,歷經九死一生,被賣到山東去做了耕奴。由於小時候的悲慘遭遇和年輕時飽受官府和朝廷的無情迫害,使他對西晉朝廷的黑暗統治產生了刻骨的仇恨。所以,當他擺脫奴隸的枷鎖後,就在山東聯絡窮苦弟兄,拉起了“十八騎”武裝起義,開始和朝廷對抗。就這時,為了表示自己對抗朝廷的決心,他和他的結義兄弟汲桑商議,給自己取名石勒,字世龍。後來,他的起義部隊在西晉朝廷的大軍鎮壓下失敗,他返回武鄉,找到當年同師學藝的師兄弟,重新拉起隊伍,南征北戰,東擋西殺,把西晉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並俘虜了西晉皇帝、太尉和四十八王,把他們統統殺掉。再後來,石世龍的軍隊越戰越強,地方越打越大,直到把長江以北的大半個中國打了下來,建立了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大趙國”,他自己先稱趙王,不久又做了皇帝。在他當趙王時,由於懷念家鄉,還把家鄉父老請到他的都城設宴招待。他做了皇帝后,就把武鄉縣提升為“武鄉郡”,並豁免了武鄉三代人的賦稅。5 J5 \0 G) z; g. c3 d& M R' r

在武鄉,當年石世龍留下來的遺蹟、遺址有很多。比如他出生時的土窯洞,他放過羊的牧羊山,和鄰居李陽爭漚麻打架的麻池,起兵後放牧軍馬的馬牧灘,訓練士兵的教場灘、點將臺以及死後埋葬的王墓等等。特別是他統帥軍隊和朝廷作對時修築的“石勒兵寨”至今保存的十分完好。這就是如今故縣城後面的那座小城。這座小城環繞北原山主峰北臺頂而建,周圍四百六十步,是石世龍的軍事指揮所。而根據我國傳統的《風水學》理論來看,“北臺頂”正好是北原山的龍頭。站在北臺頂上你可以發現,這裡前後左右群山拱服,東西南北眾水來朝,關河之水自西而來,彎環東去為“玉帶纏腰”,前面南亭川開闊平坦,稱之為“明堂可容萬馬”,是一處典型的“龍興之地”。當年石世龍在此築城,從而成就了他的曠世武功。由於在武鄉的歷史上曾經出過一位以“武”取天下,並做了皇帝的英雄。所以,同樣以以“武”取天下,建立了輝煌大唐帝國的“武德”皇帝,抑或後來一樣十分崇“武”的“武則天”皇帝,才將當年石勒的出生地,重新稱作“武鄉”。這也就是我們縣名的根本來歷。 t' f8 b: S. L; t# t" A

同時,“武鄉”也可稱之為“武德之鄉”。因為在我們武鄉東部民間,還流傳著當年“武聖人”關羽曾經在武鄉“閉關修煉”,成就了千年武德的神奇傳說。在這裡,筆者一併奉獻給讀者,供大家欣賞。

在今天的大有鄉棗煙村一個名叫“圪臺院”的地方,有一個山洞,當地人稱“老君洞”,也叫“閉關洞”。這洞府鬼斧神工,天然生成,僻靜而深邃。當地人說:當年,太上老君在此修煉。忽一日,他心血來潮。屈指一算,得知某年某月某日將有一位聖人避難到此,該由他成就其忠肝義膽,傳授其蓋世武功。果然,到了這一天,關老爺關羽因在家鄉解州出於義憤,殺了欺男霸女的惡霸豪強後,為逃避官府捉拿,一路夜行曉宿直向太行山深處而來。當他好不容易蹍轉來到此處時,早已是飢渴難耐,疲憊不堪,睏乏的寸步難行。就在這時,他發現就在前面有一處山洞。山洞口,一位鶴髮童顏的老道人正在閉目打坐。於是他走上前去,想要討口水喝。他對著老道深施一禮:“老人家,打擾了。”“來者莫非解州關雲長呼?”老道微啟雙目,開口問道。這一問,使身負命案的關羽渾身驚出了一身冷汗。他這一路上隱名埋姓,從不向任何人說起過自己的真實名號,這道人何以得知?再仔細打量,只見這道人仙風道骨,雙目神光閃爍,他知道遇上了異人,只得點頭稱:“是”。“雲長因何到此?”道人繼續問道。關羽不敢隱瞞,只得將真情告之。並說自己現在飢渴難忍,希望道長賜他一點食物。“吾不食人間煙火久矣,這裡沒有食物。只有火棗一枚,你可拿去食用。它可幫你消飢解渴,而且另有神奇功效。”老君說著,從袖中取出一枚紅棗,交給關羽。關羽接過紅棗,心中充滿疑慮:就這一枚小小棗子,如何能夠消飢解渴?更別說神奇功效!但他早已飢不擇食,又覺不便多問,就將紅棗吞入口中。誰知剛一嚼動,便覺滿口異香,飢渴全消;再一嚼動,更覺得精神陡漲,疲憊無存。棗子的神奇功效使關羽覺得欣喜異常而又不可思議。於是他連忙將棗子嚼碎,嚥下肚去。誰知棗子剛剛下肚,便覺得丹田發熱。繼而,這股熱氣迅速傳遍全身,而且越來越熱,就像一塊炙熱的火炭從腹中燒起,直向四肢百骸燒去,使得關羽渾身上下大汗淋漓,燥熱難當。關羽大口大口地喘著氣問道:“老人家,你到底何人,與關某有何過節,又給關某吃了何物,使關某如此遭罪?”道人呵呵一笑,說:“雲長莫急。貧道姓李名耳,字伯陽,常住於三十三天之上離恨天兜率宮中。吾與你累世有緣。你剛才服得是吾專為你煉製的九轉仙丹,以成就你忠肝義膽,助你將來超凡入聖。”至此,關羽方知,這道人原來是道祖太上老君,不覺心中大喜。他強忍燥熱,上前謝罪道:“弟子不知老君駕臨,多有得罪,還望老君見諒。”老君道:“雲長不必過慮。”說著,用手一指地面,“你可用此淨水滌面,燥熱即去。”關羽低頭向老君指處看去,地上不知何時出現了清水一盆。他走過去,用水將臉洗了一遍,果然身上燥熱盡去,只覺得神清氣爽,無比暢快。這時,老君又從袖中取出一面銅鏡讓他照面。關羽接過朝裡一看,不由一驚。但見自己丹鳳眼、臥蠶眉、五綹長鬚依舊,只是面色變得深紅如重棗,形同噴血。正在他詫異之際,老君又說:“雲長,如今你已成就了忠肝義膽,我再傳你青龍偃月刀法。此刀法暗含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數,共計一百零八式。將來你可以此揚名立世。”說完,便將刀法一招一式演示給他。關羽原本就聰明絕頂,根基絕佳。經老君傳授,很快就將刀法招式牢記於心。老君見他招式記熟,又傳他運用心法。然後,老君對他說:“現在我使命已畢,將返兜率天宮。我將此處洞府留予你,你可入此洞中閉關修煉。日修刀法心法一式,務須融會貫通,達到隨心所欲,運用自如之境界。待天罡地煞數滿,你可東下太行,到冀州去尋找玄翼二德,建功立業。”關羽問道:“何為玄翼二德?”老君曰:“天機不可洩露,到時自然明白。你好自為之,我去也。”說完,腳下升起蓮花一朵,託舉著他向天空冉冉而去。關羽連忙跪拜送行。須臾,老君便消失於茫茫太空。送走老君後,關羽入洞閉關修煉。每過一日,他便在洞壁上挖一坑穴,放入油燈一盞點燃。不覺得,修煉期滿。關羽回視洞府左右兩壁各五十四盞油燈明晃晃將整個洞府照耀得纖毫畢現,心中感到無比欣慰。他遵照老君吩咐,在洞中站定,深深吸一口氣,環轉身軀,對著油燈逐個吹去。當一口氣出完,一百零八盞油燈正好全部熄滅。於是他關閉洞門,東下太行,直奔冀州而去。在冀州,關羽邂逅劉備、張飛。至此,他方知老君所言“玄翼二德”即此二人。於是他們三人桃園結義,共襄義舉。從此,關雲長跨赤兔追風馳騁天下;仗青龍偃月橫掃環宇,助劉備雄踞西南,成就了三國鼎立之大勢。關羽死後,被人們尊奉為“武聖人”,建廟立祠,歷代香火不絕。這就是“武鄉”之所以成為“武德之源”或“武德之鄉”的根據。據說,“棗煙”村,亦因當年關聖人在此吞嚥太上老君火棗而得名。

由於有後趙皇帝石勒在此出生並起兵反晉,建立了後趙帝國的歷史事實,再加上有“武聖”關羽在此“閉關修煉”,成就了千年武德的神奇傳說,我們這個“武德之源”,“尚武之鄉”,才稱得上名副其實的“武鄉”。這應該就是歷史上把我們這個地方稱為“武鄉”的根本原因。古人說:“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也有人說,“從來燕趙多豪傑”。武鄉在歷史上屬於趙地,武鄉人習武練功的傳統源遠流長。所以,武鄉也就成為歷代軍事家招募兵勇的首選之地。不管哪朝哪代,武鄉的當兵人都很多,其中不乏德藝俱佳的豪傑。同時,發生在武鄉的戰事也很多,從古以來,武鄉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當然,也有統治者在依靠武力取得天下後,又害怕人們再用武力推翻他。所以當他們坐穩江山後,就開始“談武色變”,想將“武”徹底取消。“武鄉縣”在歷史上就曾經被統治者取消過“武”,而稱作“鄉縣”,這段歷史應該看作是武鄉的恥辱。試問,武可強身健體,磨礪意志,保境安民,振興民族,抵禦外侮,何罪之有!4 ^5 n& b; Q0 ~* s, ?2 u8 A

當然,近代以來,由於快槍、火炮等火器的出現,結束了“冷兵器”時代,戰場形勢得到了根本改觀,武功已經不是作戰的主要手段。然而,“尚武精神”,“崇武觀念”卻不會過時。二戰時期八路軍總部進駐武鄉,使我們武鄉成為“八路之都”,“抗戰聖地”就是明證。所以作為一個武鄉人,一定要熱愛武鄉,尊重“武鄉”這個神聖的名稱。

“武鄉”為啥叫“武鄉”,帶你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