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影响节奏——2019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

特别提示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客户中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客户,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光大宏观 | 结构影响节奏——2019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

张文朗 黄文静 邓巧锋

要点

3月新增人民币信贷1.69万亿,远超预期,3月高增、2月低增部分由于春节错位。但首季总体看,投放节奏仍快。信贷结构方面,企业部门仍是主力,居民部门较2月反弹,短期化现象明显。从趋势看,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速温和企稳,票据和短贷增长较快,或表明银行虽信贷冲量但对实体仍存谨慎。非标社融止跌反弹,专项债加快,企业债净融资向好(城投是主力),3月新增社融存量同比反弹至10.7%。

货币政策难言转向,但未来货币宽松与信贷投放的节奏可能有变化。4月来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大额MLF将到期,叠加缴税大月,市场流动性面临一定压力。金融数据超预期或降低4月降准的必要性,而改为成本略高、期限略短操作的可能性加大。鉴于信用大幅反弹主要源于票据和短贷的显著增长,不排除相关措施可能边际收紧,信用投放节奏可能会出现调整。

正文

新增人民币信贷大超市场预期。2019年3月新增人民币信贷1.69万亿(同比多增5777亿),远超市场预期(1.25万亿)和我们的预期(1.3-1.4万亿)。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反弹至13.7%(2月13.4%)。3月高增、2月低增(同比仅增465亿),部分由于春节错位。但1季度整体看,新增人民币信贷5.8万亿(同比多增9526亿),投放节奏仍较快(去年同期增幅为6393亿)。

信贷结构方面,企业部门仍是主力,居民部门较2月反弹,短期化现象明显。3月新增贷款同比高达20%,分项拉动看,企业贷款拉动从上月的24pct上升至28.9pct,其中票据拉动虽较上月微降,但仍有17.5pct企业,短贷拉动上升至9.4pct,企业中长期贷款拉动微升至2.5pct;居民贷款拉动从-7pct上升至1.2pct,主要跟春节错位、现金使用多、信贷使用少有关,其中短贷拉动大幅反弹(-7.1pct反弹至-0.8pct),居民中长贷拉动小幅反弹(从0.2pct反弹至1.9pct)(图1)。从趋势看,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速仅温和企稳,票据和短贷增长较快,或表明银行虽冲量,对实体信贷仍存谨慎。

光大宏观 | 结构影响节奏——2019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

3月新增社融大增至2.86万亿,社融存量增速大幅反弹至10.7%(上月10.1%)。其中非标社融止跌反弹至823.9亿,政府专项债净融资2532亿,企业债净融资3276亿,其中城投债券仍是主力,3月净融资量为1390亿,但地产类公司净融资量较低(仅为53亿,4月有所加快,上旬净融资93亿)(图2)。

光大宏观 | 结构影响节奏——2019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

3月货币增速亦企稳反弹。M2增速反弹至8.6%(前值8.0%),M1同比增速反弹至4.6%(前值2.0%),部分体现基数效应,同时信贷社融好转也带动了企业现金流改善。

往前看,2018年影子银行规模显著收敛带来社融增速大幅下滑,今年对社融增速的拖累减弱,今年以来社融增速处于修复性行情。今年以来(截至4月12日)已有5家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工具1995亿,提交发行计划合计2200亿,信贷回表对资本的压力有所减弱(我们预计银行今年发行约1.2-1.5万亿资本补充工具),预计全年信贷增速不会显著低于去年人民币信贷增速(13.5%)。

货币政策难言转向,但未来货币宽松与信贷投放的节奏可能有变化。4月以来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11日DR007上行至2.7%,一改上旬与政策利率倒挂情形。考虑到4月17日有3665亿MLF到期,叠加缴税大月,市场流动性面临一定压力。金融数据超预期或降低4月降准的必要性,而改为成本略高、期限略短的OMO和MLF续作等的可能性加大。鉴于信用大幅反弹主要源于票据和短贷的显著增长,不排除相关措施可能边际收紧,信用投放节奏可能会出现调整。

相关报告

【光大宏观张文朗】信贷条件并不宽松——2019年1月金融数据点评

【光大宏观张文朗团队】疏通“水”路还靠“宽财政”——2018年12月金融数据点评

【光大宏观张文朗团队】金融顺周期下行,“宽财政”更紧迫 ——2018年10月金融数据点评

光大宏观组团队介绍

张文朗 首席宏观分析师 13811233375

黄文静 宏观经济和市场研究 18611288099

郭永斌 财政与固定收益 15120034181

周子彭 宏观经济和资产配置 13699222628

刘政宁 海外经济与金融市场 13761178275

邓巧锋 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 13810828167

郑宇驰 实体经济和产业研究 17621950127

本订阅号由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编写,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任何情况下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均应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光大证券客户中非专业投资者客户,不论通过何种渠道阅读到本订阅号的内容,请自行评估相关内容适当性,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对相关信息可能的风险进行充分的了解,若因不当使用本订阅号中任何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需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非光大证券客户,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