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逝世后蜀汉政权的接班人顺序,为何姜维只能排第五?-元哥说历史的回答-悟空问答

宙愦4LTn3495


诸葛亮死前,第一个召来的人便是姜维,将自己的平生著作悉数交给了他,让他务必专研。此外,诸葛亮还将“连弩”之法画成了图本,交给了姜维,让他依法造用。

然后,诸葛亮又召来了马岱,交给了他一锦囊,告诉他:“我死之后,魏延必反;待魏延在阵前时,自有斩杀他之人。”

然后,诸葛亮向后主上奏,希望他聆听教诲,任用贤臣,不要亲佞小人,有损先帝英明。尚书李福就问诸葛亮:“丞相,百年之后,谁能继承您的事业?”诸葛亮说,蒋琬可以继承,次之费祎。李福又问:“费祎之后呢?”诸葛亮没有说出人名,就一命呜呼了。

诸葛亮死前,召见了长吏杨仪,并将军权交给了他,让他将军队撤回汉中。由此可见,诸葛亮十分信任杨仪。可以推断出,诸葛亮即将要说出的继承者,应该是杨仪。

那么,杨仪之后,诸葛亮会任命谁为继承人呢?

我的答案是魏延。

在这里,首先要指正的一点是,诸葛亮死前,并没有说过魏延会造反之类的话。在诸葛亮心目中,魏延一直是蜀汉大将,一个顶梁柱似的人物,为北伐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诸葛亮十分清楚,魏延是一个坚定的抗曹主义者,他毕生的目标就是要诛杀曹贼,兴复汉室。因此,杨仪之后,诸葛亮会立魏延为继承人。

那么,诸葛亮逝世后蜀汉政权的接班人顺序,为何姜维只能排第五?下面我将根据演义及正史的记载,分析如下。

首先,诸葛亮去世时,姜维才投降蜀汉七年,并未得到诸葛亮的信任。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间是在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北伐一开始,诸葛亮是节节胜利,不过后来攻打天水关时,中了姜维之计。诸葛亮对姜维,那是相当佩服的,于是决定招降他。诸葛亮就设下计谋,让魏延假扮成姜维,天天在关前叫战。天水关太守马遵是个心胸狭隘、嫉贤妒能之人,他果然中了诸葛亮的反间计,扣押了姜维的亲人。之后,诸葛亮让赵云攻下了天水关,并救下了姜维的亲人。姜维走投无路,最终投降了蜀汉。

不可否认的是,诸葛亮确实欣赏姜维,也多次在众人面前夸他:

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即便如此,诸葛亮还是不可能完全信任姜维。有个事例可以说明这一点,诸葛亮宁愿将镇守街亭的重任交给马谡,这个“饱读兵书,好论军计”的人,也不敢交给对曹魏军队了如指掌的姜维。此外,姜维就算有经天纬地之才,诸葛亮也只是封他为仓曹掾,后升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此时距姜维投降蜀汉,仅仅才过去七年。七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可是要想让诸葛亮彻底相信姜维,将蜀汉的前途和命运托付给他,那是不可能的。

其次,姜维不属于刘备的“荆州派系”,他暂时只能屈尊二线。

姜维,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东南)人,说白了他不属于三国的荆州人。而杨仪,襄阳(今湖北襄阳)人;费祎,江夏(今河南信阳市)人;魏延,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简而言之,他们都是三国时期荆州人士。

而我们都知道,刘备建立的蜀山政权是一个外来政权。关羽丢掉荆州后,蜀汉指的就是益州。对于刘备集团来说,益州只能退居二线,处于主导地位的只能是荆州人士,也就是刘备入川前的核心骨干。诸葛亮成了蜀汉的一把手后,也要奉行刘备的既定政策,即“后来居上”的原则。就凭这一点,姜维在诸葛亮后面的接班人中,最多只能处于第五的位置。

最后,诸葛亮去世时,姜维的职位低于蒋琬、费祎、杨仪、魏延等人。

诸葛亮去世时,蒋琬是长吏兼抚军将军,费祎是司马,杨仪是长史,魏延是前军师大将军,假节。而姜维只是一个小小的护军。于情于理,诸葛亮都不可能立即让姜维当自己的接班人。姜维没有办法,只有拼命地熬,等那几位都走了,他的机会就来了。

不过姜维的运气是真好,魏延很快被杨仪所杀,杨仪也没有得到好处,因言行不当被下狱,最终自杀。等到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诸葛亮去世二十二年后,姜维终于当上了大将军,成了蜀汉的一把手。

那么,大家怎么看待此事呢?


元哥说历史


姜维不是只能排第五,姜维是压根没有接班人的权力。如果你了解了蜀汉的政权结构,就能明白这个问题了。

诸葛亮临死前确认的第一顺位接班人是蒋琬,第二顺位接班人是费祎,除此之外,再没有人被视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并且蒋琬和费祎是诸葛亮亲自指定的接班人,并且得到了后主刘禅的贯彻执行。

虽然诸葛亮在临死前将兵权交给杨仪,让杨仪率领大军回师成都,但这不过是暂时的,诸葛亮并没有将杨仪作为接班人,不是因为杨仪没有才能,而是杨仪性格原因,杨仪其人过于偏激、自傲、不能顾全大局。

诸葛亮病逝北伐军中,当时蒋琬不在军中,而费祎资质尚浅,从杨仪带领大军回到成都之后的人事安排也能看出诸葛亮的接班人安排,杨仪被任命为没有实权的中军师,相当于丞相府的幕僚,只是议政权,而没有实权。

蒋琬就不一样了,作为第一顺位的蒋琬被刘禅任命为尚书令、益州刺史,并且假节,不久升迁为大将军,录尚书事。东汉时期的军政大事都是由尚书台处理,政治的实际权力都在尚书台,而尚书台的长官就是尚书令,这是蒋琬的政治权力。

蒋琬随后又被任命为大将军,大将军是蜀汉最高军事领导人,是掌握兵权的重要职务,这是蒋琬的军事权力,蒋琬等于是政权、军权一把抓,而且这个权力是皇帝刘禅按照诸葛亮的遗命安排的,诸葛亮生前也是政权、军权一把抓,现在蒋琬也是,所以蒋琬是第一顺位接班人,在诸葛亮去世后,蒋琬就成为执政者。

除此之外,蒋琬还有一个职务就是益州刺史,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职务,蜀汉只有益州一个州,益州刺史等于是益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蒋琬的尚书令和大将军职务是国家的职务,而益州刺史则是地方上的实权职务,换句话说,蒋琬是所有蜀汉中央官和地方官的上司,这同样是接了诸葛亮的班。

费祎作为诸葛亮的第二顺位接班人,资历浅于蒋琬,但的确是作为接班人培养的,蒋琬执政后不久,费祎被任命为尚书令参与尚书台的政务决策,在蒋琬去世的三年前,费祎被任命为大将军,而蒋琬自任大司马,费祎也开始逐渐接手蜀汉的军政大权,这就是接班人的培养。

但是姜维显然不是这样,诸葛亮认为姜维是个人才,只是提拔并重用了他,并没有当成接班人培养,况且姜维的身份也决定了他不可是诸葛亮的接班人。

姜维的身份是魏国降将,这是姜维的硬伤,注定了不可能在蜀汉政权中成为接班人,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导致姜维不能成为接班人,这个原因就是蜀汉的政权结构。

蜀汉是一帮外地人在益州建立的政权,维护蜀汉政权统治的基础就是确保统治阶层都是外地人,这个外地人准确的说应该是荆州人。

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和荆州的关系最为深厚,刘备从公元201年~公元219年关羽失荆州前,荆州都是刘备最重要的根据地和龙兴之地,而且刘备政权的高层人才百分之九十来自荆州,或与荆州渊源颇深的人。

比如说诸葛亮算是半个荆州人,十几岁就来到荆州,在荆州有极强的人脉关系,蒋琬是荆州零陵郡湘乡(今湖南省湘乡县)人,费祎是荆州江夏郡(今河南信阳市罗山县)人,杨仪是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魏延是荆州南阳郡义阳县(今河南桐柏)人,董允是荆州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

如果你说这不过是巧合的话,那继续举例,向宠是荆州襄阳郡宜城县(今湖北宜城)人,郭攸之是荆州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这两人是写进出师表的人,霍弋是荆州南郡枝江人,罗宪是荆州襄阳人,这两人是镇守一方的将领。

即使到蜀汉灭亡时期,当时执政的是董厥、樊建和诸葛瞻,董厥和樊建都是荆州南阳郡义阳县(今河南桐柏)人,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廖化是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人,宗预是荆州南阳郡安众县人。

从蜀汉的建立到蜀汉的灭亡,一直是荆州籍人士在当政,为什么?

因为刘备的政权是外来政权,外来政权想要保持稳定,就必须要用外地人制衡本地人,这里的外地人就是荆州人,因为荆州人没有本地势力,要想保住荣华富贵和职务地位,只有依附于皇权,荆州人依附皇权就利越有利刘备的江山稳定。

而本地人不一样,本地豪强在当地有资源,有人脉,一旦势力强大起来,随时会搞掉皇权,所以蜀汉只能以荆州人来制衡本地人,维持统治,而姜维的情况又比较特殊,虽然也算是外地人,但却是降将,姜维后期的地位完全是因为蜀中人才缺乏及自已能力争取来的,是蜀汉政权可以拉拢的对象,如同当年的李严一样,是争取的对象,但绝对不可能成为主角,绝对不可能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安排后事,指定了蒋琬和费祎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又将大军指挥权交给长史杨仪,仅仅给了姜维“鸡肋”兵书,就连不被信任的大将魏延,地位也在姜维之上。这么看,姜维在恩师诸葛亮的眼中,地位在蒋琬、费祎、杨仪、魏延之后,只能排第五,这其中有何隐情?

个人认为有四个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姜维是一个刚刚归附7年的降将,还未得到诸葛亮完全信任。

第一次出祁山时,姜维和诸葛亮斗智斗勇,多次识破诸葛亮的计谋。后来,诸葛亮派人伪装姜维,以此来“陷害”姜维,最后姜维受到天水太守马遵的排挤,不得不归降蜀汉。此时是公元227年,而诸葛亮病逝时是公元234年,仅仅过去7年。说实话,7年时间很短的,诸葛亮虽然赏识姜维的才能,也委以重任,可是总有戒心。

如诸葛亮宁肯将街亭交给“纸上谈兵”的马谡,也没交给对曹魏非常熟悉的姜维,而同样是从曹魏那边归降来的王平,也只是作为马谡的副将守卫军事重地街亭。因此,新归降的姜维,还没有得到诸葛亮的完全信任,自然也不会被纳入第一继承人序列。

其次,姜维是天水郡人,不属于诸葛亮的荆州派系。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正宗的魏国人氏。他归顺诸葛亮,是迫不得已的,不是自己主动归顺的。他和王平一样,都属于新归附蜀汉的优秀将领。而诸葛亮虽然是徐州琅琊阳都人,却早年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达襄阳,久居襄阳隆中,算荆州人士。荆州派系在刘备集团中,属于一个大派系,文臣武将极多,还掌握大量资源。

诸葛亮作为荆州派系的首领,也是重点提拔荆州人士。如他指定的蒋琬、费祎、杨仪这三个接班人,都属于荆州人,就连不被信任的魏延也是荆州人。此时的姜维就是一个外来者,他再怎么努力,也不是荆州派系,很难真正融入荆州派系这个圈子内。《三国志·姜维传》中记载如下: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

再次,姜维官职低于蒋琬、费祎、杨仪、魏延四人。

虽然最后姜维成为了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位极人臣,可是在诸葛亮去世时,他还只是一个普通部将。在姜维辅助杨仪,将诸葛亮灵柩安全送回成都后,他才因功被封为辅汉将军、平襄侯。辅汉将军属于不入流的杂号将军,此时的蒋琬被封为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费袆为尚书令,同理丞相事。《三国志·姜维传》中记载如下:

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

如五虎上将中的赵云,他是虎威将军,也是一个杂号将军,本质上和姜维的辅汉将军差不多。

最后,姜维是一个青年干部,还需要十几年的基层锻炼,才能被委以重任。

姜维,出生于公元202年,诸葛亮病逝于公元234年,此时的姜维年仅31岁,还属于青年干部,经验阅历少,资历威望低,不足以担当拯救汉室江山的重任。

因此,一向谨慎的诸葛亮将蜀汉交给了老成持重的蒋琬和费祎,没有交给年轻有为的姜维。他想的是,如果姜维经受住了考验,再锻炼十几年,或许能肩负起匡扶汉室江山的重任。历史上的发展,也是这样进行的,在诸葛亮病逝二十年后,即蒋琬和费祎相继去世后,姜维也长大了,成熟了,带领蜀汉大军多次伐魏,胜多败少。

总结:在诸葛亮病逝时,他没有将蜀汉交给姜维,而是安排了蒋琬、费祎等继承人,大概有上述四个原因。归纳起来就是姜维不被信任、不属于荆州派系、官职低下、岁数小四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