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士曾与杜月笙互换情人,建国后毛主席连续十年用稿费接济他

人生天地间,干啥事都需要钱。我党诞生前后,一直苦于经费不足。

1920年,毛主席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量较大的钱款。

当时在上海的毛主席只好向湖南老乡、大名士章士钊告急。章士钊当即在上海工商界名流中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泽东。随后,毛泽东将此笔巨款一部分给了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志,一部分带到湖南开展革命活动。

其时的毛主席才二十多岁,但此前他所主编的《湘江评论》以及他在上面发表的文章,在全国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一直热衷革命的章士钊自然对这位小老乡是刮目相看的,何况还有毛泽东的岳父、北大教授杨昌济向章士钊的亲笔推荐:“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欲言救国必先重二子。……毛蔡二君,当代英才,望善视之!”

杨昌济亲笔信中说的毛蔡二君,就是指毛主席与蔡和森。

章士钊早年就读于武昌两湖书院,与当时求学的黄兴为莫逆之交,后又与黄兴一同进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1903年,全国发生拒俄运动,江南陆师学堂学生积极响应,章士钊为该校学生运动的领袖。不久,章士钊又因《苏报》案而一举扬名。一个月后,章士钊又创办《国民日报》,继承《苏报》传统,继续宣扬民主自由思想。他

曾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后淡出官场。

章士钊才华横溢,学贯中西。他曾因留学与考察,到过日、法、英、德等国。对西方的哲学、政治学、法学及逻辑学均有很深的研究,对康德、弗洛伊德及马克思的著作和文章均有翻译。

大名士曾与杜月笙互换情人,建国后毛主席连续十年用稿费接济他

英国留学时的章士钊

1931年,50岁的章士钊在上海挂牌当律师,且投靠了杜月笙,寄身杜月笙门下近20年。胡适曾在日记中这样说:“(今天)见着章行严(章士钊,字行严),多年不见他了,他现在上海做律师,实在是靠杜月笙等人吃饭。他说,他现在是‘吃流氓饭’!我劝他写一部自传。他现在吸鸦片烟,每天跑马场,甚可怜”。

章士钊最荒唐的是事情,是与杜月笙曾互换情人。章士钊的外孙女洪晃在《我的非正常生活》一书中曾这样说章士钊:“我的外祖父有三个老婆,第一个是个知识分子,他们过不到一起,所以就分开了……”“第二个老婆是我的外婆,带我长大,但是好像原来是青楼里的,我妈妈是抱来的,因为我外婆不能生孩子”“第三个老婆原来是一个上海黑手党青红帮的头头杜月笙的情人,我外公是黑手党的律师,他们在重庆的时候互相换了情人。”

洪晃是著名导演陈凯歌的前妻,她母亲章含之是章士钊的养女,曾担任毛主席的英文教师,前夫是北京大学教授洪君彦,离婚后又嫁给了当时的外交部长乔冠华。

大名士曾与杜月笙互换情人,建国后毛主席连续十年用稿费接济他

章含之与洪君彦

章士钊的生花妙笔曾在杜月笙门下大放异彩。抗战刚结束,戴笠飞机失事而死。蒋介石示意教育部长陈立夫,要发动一些文化、教育、法律界名人,写几副挽联来悼念。

有人知道杜月笙与戴笠交谊匪浅,章士钊在其门下,故让杜请章撰一联。章士钊果然出手不凡,其上联云:“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下联曰:“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遂被各界公认为最佳之联。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主席前往重庆谈判,又一次与章士钊见面。毛主席特意为章士钊帮助解决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旅费的事情再次向其表示感谢,章士钊听了非常感动。

谈判后期,毛主席见到章士钊问他:“关于重庆谈判的事,你怎么看?”章士钊在手上写了一个“走”字,并小声说道:“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明确地表示蒋介石对和谈并没有诚意,重庆乃是虎穴之地,不可久留。

解放战争后期,章士钊曾任南京国民政府的和谈代表团成员。建国后,章士钊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务。

据养女章含之回忆,章士钊曾对她多次讲过,他一辈子从没有存款,但也从不缺钱。别人给了他钱,又转手给了比他更为需要的人。

看到章士钊乐善好施,“爱管闲事”,毛主席就动了给他还钱的念头,实则是变相地接济这位老先生。

1963年初,毛主席向他的英语教师章含之说:“我还欠了你父亲一笔债没还呢。”并要章含之转告她父亲:“从今年春节开始,要还这笔欠了近50年的债。一年还2000元,10年还完。”

章含之回到家里把这事说了一遍,章士钊听了哈哈大笑,说:“确有此事,主席竟还记得。”可是,他们父女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几天之后,毛主席果然派秘书送来了2000元 ,并说,主席安排今后每年春节送上2000元。对此,章士钊嘱咐章含之说:“告诉主席,不能收此厚赠。当时的银元是募集来的,自己也拿不出这笔巨款。”

章含之将父亲说的话转告给毛主席。毛主席笑着说:“你也不懂,我这是用我的稿费给行老(章士钊字行严)一点生活补助啊。他给我们共产党的帮助,哪里是我能用人民币偿还得了的呢?我要是说明给他补助,他这位老先生的脾气我知道,是不会收的,所以我说是还债。你告诉他,我毛泽东说的,欠的账无论如何要还的。这个钱是从稿费中抽的。”

从1963年春节起,毛主席每逢春节初二这天,总是派秘书给章士钊送去2000元,直到1972年送满两万元。

大名士曾与杜月笙互换情人,建国后毛主席连续十年用稿费接济他

毛泽东与章士钊

毛主席七十寿辰时,设家宴邀章士钊、程潜、叶恭绰、王季范四位湖南老乡到中南海,并各携子女一人到席。

1973年春节过后不久,毛主席又认真地向章含之提出:“从今年开始还利息,50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应该多少。就这样还下去,行老只要健在,这个利息是要还下去的。”

然而就在这一年,章士钊向党中央提出再度前往香港探访亲友,寻找和平统一台湾的途径。他的想法得到毛主席和周恩来的支持。为此,周恩来总理还为章士钊此行安排了专机,并且特别为章士钊老人配备了医生、护士、秘书及警卫。章士钊此次前往香港,名为探亲,实则是身负恢复与台湾联系的重任。章士钊先生到香港刚好一个月,因年龄太大,加之气候不适,便病倒了,于同年7月1日在香港辞世,享年92岁。(刘继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