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2019年亞太地區經濟社會概覽:超越增長的雄心》發佈會

2019年4月11日上午,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的旗艦報告《2019年亞太地區經濟社會概覽:超越增長的雄心》發佈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舉行。

會前,張宇燕所長會見了來訪的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經濟學家Shuvojit Banerjee,就報告的內容、發佈背景,以及雙方機構的可能合作領域進行了交流。

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2019年亚太地区经济社会概览:超越增长的雄心》发布会

發佈會由宋泓副所長主持,Shuvojit Banerjee首先介紹了《概覽》的主要內容,儘管亞太地區已崛起成為經濟龍頭,但是相對穩定的經濟表現掩蓋了在實施《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過程中該區域的下行風險。增加的財富並未得到廣泛分享,而自然資源的密集使用付出了高昂的財政和環境代價。他指出,在短期風險(包括貿易摩擦及私人債務等)和長期風險(包括生產率增長放緩及老齡化等)面前,需要採取大膽和明智的政策,促使增長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續性,即“將人和地球放在第一位”。

《概覽》對於亞太地區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所需投資的全面評估表明,每年需要追加1.5萬億美元投資,相當於亞太國家或地區2018年整體國內生產總值的5%,用於消除貧困和飢餓,提供基本醫療保健、優質教育,為所有人提供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和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鑑於可獲得的公共和私人資源,這些“超越增長的雄心”在亞太地區的大多數國家或地區基本上都能夠負擔,同時強有力的發展夥伴關係和區域合作對於確保所有國家或地區完成這一目標至關重要。

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2019年亚太地区经济社会概览:超越增长的雄心》发布会

隨後田慧芳副研究員對《概覽》進行了點評,她高度評價了亞太地區實現2030可持續目標的評估,同時指出需要在國家層面、區域層面甚至全球層面制定一系列的政策調動私人投資來彌補實現2030可持續目標的投資缺口。與會專家之後還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顧問Evan Due指出,中國已成為綠色金融的全球領導者。徐奇淵提出,對於亞太地區而言,彌補投資缺口最重要的是如何將資金留在本地區內。國際貿易應用研究所所長姚順利則認為,對於某些國家或地區而言,資金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治理能力從而吸引投資。Shuvojit Banerjee回應了專家們的意見,並表示希望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能夠加強與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的合作交流,共同為實現亞太地區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努力。

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2019年亚太地区经济社会概览:超越增长的雄心》发布会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辦公室社會政策專家Melvin Breton Guerrero,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發展研究室副主任毛日昇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全球戰略研究院謝來輝副研究員等,也參加了發佈會。

(董維佳執筆)

歡迎關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微信公眾號,請微信搜索“iwepcass”或“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發文章不代表作者所在機構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