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的盛唐三杰(2):颠沛流离的诗圣杜甫

乱世中的盛唐三杰(2):颠沛流离的诗圣杜甫

国破山河在

李白比杜甫大11岁,是杜甫的偶像。公元744年,李杜第一次相遇,李白当时已经名满天下,而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李白与杜甫一见如故,相交甚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携手共游将近两年。

杜甫曾为李白创作了十几首诗,把李白写进了诗里。李白在安史之乱中遭难,被当作叛贼流放夜郎,杜甫听到这样的消息,心生怀念和担忧,杜甫相信李白为人,一心报国,绝对不会造反,写下一首《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这首诗既是表达思念,也是站出来替李白说话,足见两人交情之深。

乱世中的盛唐三杰(2):颠沛流离的诗圣杜甫

李杜之交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自己也遇到了麻烦。当时杜甫刚做了个小官。长安城被叛军攻陷以后,唐玄宗弃城逃到了四川。太子李亨在甘肃灵武宣布即位,准备攻打叛军。

杜甫一心报效国家,要赶去灵武参加平叛。于是安顿好家人,自今陕西富县出发,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虏,押到了长安。同时被俘的还有王维,同为俘虏,只是两人被俘后的遭遇却截然不同。

杜甫官职低微,又没什么名气,叛军没有太限制他的自由。在囚禁八个月之后,杜甫寻机逃出长安,当他穿着破麻鞋,衣衫褴褛出现在肃宗面前时,皇帝很感动,授予他左拾遗一职,意思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类似现在的监察部门,虽官阶不高,却是皇帝的近臣。

可是不久发生了“房琯罢相事件”,杜甫卷入其中。房琯在唐玄宗和新皇帝交接的过程当中立了大功,原本很受新皇帝重用,官拜宰相,但是有人向新皇帝挑拨,说他更忠于老皇帝,这就碰到了新皇帝内心的死穴,寻机罢免了房琯,由张镐接任宰相。

杜甫和房琯是故交,站出来反对,认为“罪细,不宜免大臣”。迂腐的书生哪里知道,所谓罪过,不过是政治斗争的借口。于是“帝怒,诏三司亲问。”后经继任宰相张镐营救,才免去了牢狱之灾,仍任原官,但皇帝从此认定杜甫为“房党”,再不信任,于758年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乱世中的盛唐三杰(2):颠沛流离的诗圣杜甫

石壕吏

这场变故对杜甫打击很大,让他对仕途失去希望,从此变得忧郁苦闷,生活频陷困境。

759年,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流浪,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几乎饿死。走投无路之时听说当年任拾遗的同事严武、年轻时的朋友高适这时都在四川做大官,于是到了成都。

朋友们出钱出物,帮杜甫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这便是留存至今的“杜甫草堂”,杜甫在此总算过了一段安稳日子。虽有朋友帮衬,但生活依然清苦,秋风袭来,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下了千古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乱世中的盛唐三杰(2):颠沛流离的诗圣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

765年,严武突然病故,杜甫一下子又失去生活来源,不得不携家离开成都,在接下来的几年间漂泊巴蜀江湘。

770年正月,杜甫阻于潭岳之间,断食好几天,得到耒阳聂县令馈赠的食物,饱食一餐后,强支病躯,伏在他的小破船里,写了最后一首诗,这个始终在战乱和饥饿中逃命的一代诗圣溘然长逝,时年58岁。

杜甫一生都在荆棘与泥泞中行走跋涉,命运悲苦,然而在悲苦中却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浑诗句,令人唏嘘。

敬请阅读续篇:《乱世中的盛唐三杰(3):茫然无措的诗佛王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