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除了诗仙、诗圣,还有人被称为“诗奴”,涨知识了!

几千年来,诗成了中国人的灵魂,成了中国文化的精髓。特别是唐代诗者名人辈出,诗风也是百花齐放。

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些大诗人,给他们取了很多有趣的称号。

原来除了诗仙、诗圣,还有人被称为“诗奴”,涨知识了!

李白与杜甫惺惺相惜!

  • 诗仙:李白。贺知章赞李白:“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从此,李白“谪仙人”的称号流传开来,都说他是从天上被贬谪下凡的神仙。
  • 诗圣:杜甫。不过,杜甫得到这个名称可等了将近600年,明代诗人杨慎首次用这个词来称呼杜甫,“诗圣”这顶桂冠才戴在杜甫头上。
  • 诗佛:王维。据说,王维的妈妈给他取名维,字摩诘,连起来就是维摩诘,而原来维摩诘是佛教里的一个人物。看来,在王维幼小的心灵中就播下了“佛”的种子,更反映到他后来的思想和诗里。

……

李白、杜甫、王维的大名和称号为我们所熟悉,和他们的风格、性格都有一定的关系。其实,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作“诗奴”,不知又有怎样的经历和性格,又会写出怎样的诗歌?

这个事情要从一个骑毛驴的僧人说起。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不好,不好,还是‘敲’字更妥!僧敲月下门。”

“不对,不对,还是‘推’字更好!”

“敲字好”

“推字好”

……

原来除了诗仙、诗圣,还有人被称为“诗奴”,涨知识了!

“贾”和尚骑驴念诗

熙熙攘攘的长安街头,一个行为怪异的僧人——骑着小毛驴,也不看路,只顾低着头自言自语的嘟囔着“到底是推好还是敲好”,手上还一直模仿着推门、敲门的动作,好像面前真有一扇门,到底是推门而入,还是敲门而进呢?

这个和尚就是唐朝诗人贾岛。

其实,贾岛做和尚也是生活所迫。贾岛的老家范阳曾是安禄山的老窝,安史之乱平定之后,这里就长期被藩镇占据,处于一种半隔绝的状态。贾岛又出自寒门,考试屡试不第,迫于生计(为了吃饭),只得当了和尚。而也正是这种经历,让他养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

为了吃饭做和尚的人,动机大概不会太纯。就好比明朝开国皇帝朱重八。贾岛也一样,别人都是吃斋念经,而他却是吃斋念“诗”,据说常常沉迷于诗词、忘乎所以。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贾”和尚走路都还在推啊、敲啊的了,写诗恐怕已经是他最后的人生乐趣了。

原来除了诗仙、诗圣,还有人被称为“诗奴”,涨知识了!

贾岛撞韩愈图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骑驴”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由于“贾”和尚沉迷于自己的“推”“敲”之争,小毛驴冲进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贾岛闯入韩愈的仪仗队,莫不是要行刺?于是,他被韩愈的随从小毛驴上薅了下来,带上前来问罪。

  • 韩愈:何许人也,竟然敢闯进我的车队?
  • 贾岛:还是推好。不对,敲更好……
  • 韩愈:什么推,什么敲?我是问你为什么敢冲撞我?
  • 贾岛:我有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念完又觉得‘推’字可以换成‘敲’字,僧敲月下门,你说,到底是敲字好还是推字好呢?
  • 韩愈:你再仔细说说……

原来,韩愈这个大文豪也是个爱诗之人,这一问反而忘了要询问贾岛冲撞车队的事情,还和“贾”和尚研究起了诗词。经过两人反复的推敲,一致认为

“敲”比“推”好,敲门发出的响声想必会惊动宿鸟,然后鸟又归巢,此后当更为寂静,这种反衬的效果更好。

终于成就了贾岛那首有名的代表作《题李凝幽居》。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原来除了诗仙、诗圣,还有人被称为“诗奴”,涨知识了!

僧敲月下门

这一次,贾岛很幸运,不仅没受到惩罚,还与韩愈因此成为莫逆之交。后来在韩愈的鼓励下,贾岛毅然决然地决定还俗入世(果然动机不纯),投身科考。

而从此,“推敲”一词也成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写诗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才能得到最佳。

其实,这首《题李凝幽居》的“推”“敲”之争只是贾岛写诗句斟字酌的一个缩影。

他曾在自己的诗作《送无可上人》“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的诗句下面做了批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二句三年得”自然是夸张说法,但他吟诗常常煞费苦心却真有其事。

原来除了诗仙、诗圣,还有人被称为“诗奴”,涨知识了!

“诗奴”-贾岛

这样的人,一生为生活所累,一生为诗所“奴役”,所以被后人称作“诗奴”。但是,在连饭都吃不饱的环境下,诗词是他当和尚都放不下的挚爱,这应该就是痛并快乐着的真实写照吧!

这样一想,到底是诗“奴役”他,还是他“奴役”了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