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杜诗学二种|带你解析“诗圣”杜甫的五言七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徽州杜诗学二种|带你解析“诗圣”杜甫的五言七律

作为旧诗“正宗”“正统”的代表,杜甫的诗作备受后人关注和喜爱,为之辑校、注释与评选者众多,以致自宋代以降出现了“千家注杜”的现象。

在杜甫律诗的选注与评点领域,清初洪舫的《杜诗评律》(一名苦竹轩杜诗评律)是一部引人注目而尚未被广泛了解的著作。而清朝齐翀的《杜诗本义》,则是以赋比兴的方式对杜甫七律进行解读。

徽州杜诗学二种|带你解析“诗圣”杜甫的五言七律

《徽州杜诗学二种》 周到 李霜琴 校点 黄山书社 出版

《杜诗评律》洪舫 撰

洪舫,又名洪仲,字方舟,号邗上羈人,室名苦竹轩,安徽歙县人。生活于清顺治、康熙年间。经考证,生年应前于一六二二年,卒年在一六八一年前后。

《杜诗评律》共选杜甫律诗281首(五言律205首,七言律76首),杜诗评律的评解内容主要侧重于分析与阐述诗法。此次点校以清康熙刻本为底本,所选评、引用的杜诗原文,参校以仇兆鼇《杜诗详注》与杨伦《杜诗镜銓》。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徽州杜诗学二种|带你解析“诗圣”杜甫的五言七律

一、二伤心触目,三、四接上生下,五、六直串,七、八进一层。三月即三春,与“百花无看处,三月到残时”“三月”字一样。若得家书抵万金,却如此硬说。七、八伤老死无时,不及躬逢收复也。

从通首细读自知之。谓之不跟而跟,不挽而挽。七、八又名补题结。凡诗结或补一层,或进一步,或平承寓意,或另起一波,或一实一虚,或一连装景,唯杜诗备有其法。乃或以杜诗无好结句,杜诗其奈之何?




《秋兴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徽州杜诗学二种|带你解析“诗圣”杜甫的五言七律

“波浪”“风云”,衬字眼。巫山、巫峡,衬地名。三、四景中情,三言道险难归,四说时清罕值。五、六关而不关,七、八一开一拢。江间波浪本属地,而“涌”却兼天;塞上风云本属天,而“阴”却接地,又名互夹句。此作语气优游,只是缘起耳,下边则渐次沉着。

《杜诗本义》齐翀 撰‍

齐翀,字雨峰,室名思补斋,徽州婺源人。生卒年不详,主要生活于乾隆时期,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主讲山西晋杨书院。

《杜诗本义》以赋比兴对杜甫七律(149首)进行解读,探讨杜诗本义之所在。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录诗八十四首,下卷录诗六十五首,共计一百四十九首。无目次,不分类,亦不编年。本次点校以乾隆四十七年双溪草堂刻本为底本。




《望岳》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筈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徽州杜诗学二种|带你解析“诗圣”杜甫的五言七律

赋也。“九节杖”,杨羲梦蓬莱仙翁拄九节杖而视白龙。“玉女洗头盆”,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昇天,祠前有五石臼,号玉女洗头盆。“车箱谷”,一名车水涡,在华阴西南。“箭括”,未详。秦昭王上华山,以松柏之心为博箭。“白帝”,少昊也。




《野望》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极目伤神谁为携。

徽州杜诗学二种|带你解析“诗圣”杜甫的五言七律

赋而兴也。金华山,在潼川州射洪县北。涪江自涪城县东南合中江,东流入射洪县北。县又在涪水之西,故云“金华山北涪水西”也。“越巂”,本益州西南外夷,武帝初开置,唐属剑南道。“三蜀”,秦置蜀郡,汉高祖置广汉郡,武帝又分置犍为郡,后人谓之“三蜀”。“巴渝”,阆白二水东南流,曲折三回如“巴”,故称“三巴”。渝州,今隶巴县。

“五溪”,在武陵,雄溪、满溪、力溪、无溪、㵲溪、酉溪也。辰溪其一焉。寰宇记:黔州涪陵水,西北注涪州,入蜀江。黔州,今辰州地,即五溪水。涪水至渝州与岷江合,至忠涪以下,五溪水来入焉。此云“下五溪”,约略大势言之。“射洪”,县名。淬潼水与涪江合流,急如箭,奔射洪寒轻,故冬酒仍绿也。

仇兆鳌曰:山发南荒,水通楚界,数千里脉络,包在二句。曰“连”曰“蟠”,山形曲而长也;曰“散”曰“下”,水势分而合也。独鹤有似羁栖,故见舞而讶;饥鸟有感旅食,故闻啼而怜。触目伤情,因思携酒销愁耳。

徽州杜诗学二种|带你解析“诗圣”杜甫的五言七律

本文内容摘编自《徽州杜诗学二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