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陽:與“菌”牽手“靜”致遠

宿遷網訊 三月的風,吹暖了蘇北大地。泗陽縣華之緣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莫遠靜剛給陸續趕來的村民派完活,又給質檢人員提了要求,讓他們對這批出口小平菇的質量盯緊點。

從白手起家到年產值3000多萬元,從帶頭富到帶領鄉親們一起富,從名不見經傳的農家女到“江蘇省三帶”新秀,莫遠靜用一串串鏗鏘而堅實的腳印,走出了返鄉創業者的風采。

返鄉創業緣於家鄉的“召喚”

2002年,22歲的莫遠靜從山東臺兒莊嫁到泗陽縣史集街道姜橋村,隨老公李繼凱到上海一食用菌企業打工。懷揣夢想的莫遠靜,一邊賺錢,一邊做“有心人”,為自己的夢想蓄積能量。

食用菌產業的“常青樹”勢頭,令莫遠靜“不安分”起來。特別是泗陽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召喚、農民對增收的渴望和“無菌不成宴”的飲食變化,促使已經擔任食用菌企業國內貿易部銷售經理的莫遠靜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返鄉創業!

說幹就幹!2014年8月,莫遠靜頂著家人的不理解回到姜橋村。在街道和村裡的幫助下,她流轉了120畝土地,計劃總投資1000萬元,創建了“泗陽縣華之緣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

“摔過跟頭”才會走得更穩

返鄉創業,光有拼勁、闖勁和熱情還不夠,還得有風險意識和技術支撐。

生產過程中,莫遠靜採取小規模試種的辦法。然而,由於技術方面的疏忽,養菌間溫度快速升高至40攝氏度,遠遠超出了菌包培養的平均溫度值,導致小平菇菌絲被燒壞,損失了20多萬元。為此,莫遠靜流下了痛心的淚水。

這樣的“學費”,對於莫遠靜來說是昂貴的。也正是這次“跟頭”,讓她領悟到技術的重要性。從此,莫遠靜潛心觀察食用菌生長習性,遠赴浙江學習菌菇種植技術,並把所學知識與生產實際結合起來。大棚內、田埂上,留下了莫遠靜躬身實踐的足跡。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反覆實踐,莫遠靜終於摸索出一套比較成熟的食用菌種植流程,並在食用菌的復壯、轉化率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在種植小平菇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她啟動了二期項目建設,投資800萬元,擴建54個總面積12900平方米的食用菌大棚,向市場前景廣闊的秀珍菇和香菇領域拓展。

好產品贏得了國內客戶,也開闢了海外市場。2018年,華之緣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食用菌210多萬袋,產菇730餘噸。其中80%的小平菇銷到美國市場。

“黨的人”要帶大家一起富

“華之緣現在有七八十人在裡邊務工。”莫遠靜說,看到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心裡非常高興,“黨的人”要帶大家一起富。

姜橋村黨支部書記包獻飛介紹,合作社流轉了姜國義等十多戶農民的土地,還吸納他們進社務工,他們除能拿到每畝800元流轉金外,每月還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資。

合作社還成了低收入戶的“脫貧社”。莫遠靜說,合作社為20多個低收入戶提供了就業崗位,人均月薪超過2000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莫遠靜成功之後,還帶領附近村民一起發展食用菌產業。對願意種植食用菌的,她包供給菌包,包指導技術,包回收產品,讓種植戶無風險增收。村民包善全搞了兩個大棚,種植3萬個菌包,年收入五六萬元。(張耀西 馬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