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与“菌”牵手“静”致远

宿迁网讯 三月的风,吹暖了苏北大地。泗阳县华之缘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莫远静刚给陆续赶来的村民派完活,又给质检人员提了要求,让他们对这批出口小平菇的质量盯紧点。

从白手起家到年产值3000多万元,从带头富到带领乡亲们一起富,从名不见经传的农家女到“江苏省三带”新秀,莫远静用一串串铿锵而坚实的脚印,走出了返乡创业者的风采。

返乡创业缘于家乡的“召唤”

2002年,22岁的莫远静从山东台儿庄嫁到泗阳县史集街道姜桥村,随老公李继凯到上海一食用菌企业打工。怀揣梦想的莫远静,一边赚钱,一边做“有心人”,为自己的梦想蓄积能量。

食用菌产业的“常青树”势头,令莫远静“不安分”起来。特别是泗阳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召唤、农民对增收的渴望和“无菌不成宴”的饮食变化,促使已经担任食用菌企业国内贸易部销售经理的莫远静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返乡创业!

说干就干!2014年8月,莫远静顶着家人的不理解回到姜桥村。在街道和村里的帮助下,她流转了120亩土地,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创建了“泗阳县华之缘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摔过跟头”才会走得更稳

返乡创业,光有拼劲、闯劲和热情还不够,还得有风险意识和技术支撑。

生产过程中,莫远静采取小规模试种的办法。然而,由于技术方面的疏忽,养菌间温度快速升高至40摄氏度,远远超出了菌包培养的平均温度值,导致小平菇菌丝被烧坏,损失了20多万元。为此,莫远静流下了痛心的泪水。

这样的“学费”,对于莫远静来说是昂贵的。也正是这次“跟头”,让她领悟到技术的重要性。从此,莫远静潜心观察食用菌生长习性,远赴浙江学习菌菇种植技术,并把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大棚内、田埂上,留下了莫远静躬身实践的足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实践,莫远静终于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食用菌种植流程,并在食用菌的复壮、转化率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在种植小平菇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她启动了二期项目建设,投资800万元,扩建54个总面积12900平方米的食用菌大棚,向市场前景广阔的秀珍菇和香菇领域拓展。

好产品赢得了国内客户,也开辟了海外市场。2018年,华之缘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食用菌210多万袋,产菇730余吨。其中80%的小平菇销到美国市场。

“党的人”要带大家一起富

“华之缘现在有七八十人在里边务工。”莫远静说,看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心里非常高兴,“党的人”要带大家一起富。

姜桥村党支部书记包献飞介绍,合作社流转了姜国义等十多户农民的土地,还吸纳他们进社务工,他们除能拿到每亩800元流转金外,每月还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

合作社还成了低收入户的“脱贫社”。莫远静说,合作社为20多个低收入户提供了就业岗位,人均月薪超过2000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莫远静成功之后,还带领附近村民一起发展食用菌产业。对愿意种植食用菌的,她包供给菌包,包指导技术,包回收产品,让种植户无风险增收。村民包善全搞了两个大棚,种植3万个菌包,年收入五六万元。(张耀西 马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