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皇上知道甄嬛與果郡王的情誼後,殺死果郡王而並未處罰甄嬛?

柵欄間隙偷窺你666


身為帝王,可以殺任何人,但皇帝不會隨便殺人,因為他要顧及自己的名聲和皇家的顏面,排在最後的才是個人感情。

在這個維度看,果郡王早晚是要死的,果郡王很優秀,生母又得寵,先帝死後,果郡王一直裝作閒散王爺,不問政事,才一直活了下來。但是皇帝屢次試探,比如在對敦親王和年羹堯下手的時候讓果郡王去截下密報,明裡暗裡的強調背叛皇帝的下場。兩個人一起在圓明園比試射箭的時候,果郡王箭術精良,皇帝提起是先帝親自教學果郡王的,果郡王趕緊說先帝寵溺讓自己成為廢人,而皇帝才是大清正主。

總之,皇帝多次試探,果郡王也表現的很好,但到甄嬛這件事上,果郡王沒有穩住。其實從果郡王去華妃宮裡救甄嬛的時候,槿汐姑姑就有這樣的擔心,所以事後特別問蘇培盛說皇帝有沒有在意果郡王的做法。當時皇帝心繫甄嬛安慰,沒有多想。

再後面,摩格可汗求取甄嬛,果郡王等在殿外,一時心急衝進去,後來又領兵出關,算是坐實了對甄嬛有意。皇帝卻並沒有殺他,而是明獎實罰,讓果郡王駐守邊關。

真正讓皇帝動殺心的是兩件事,一是果郡王駐守邊疆成績顯著,頗得愛戴,皇帝認為他收買人心;果郡王上書請求重開互市,皇帝覺得他插手政事。以上兩方面讓皇帝認為果郡王對自己構成權力上的威脅。另一個方面就是果郡王心心念念甄嬛,覬覦皇帝的女人,既是讓皇帝作為男人生氣,更讓皇帝覺得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受到了挑戰。

綜上所述,果郡王必須死,甄嬛只是一個矛盾激化點。而甄嬛可以不死,因為以上所有證據都不能證明甄嬛也對果郡王有感情,而且甄嬛幫助皇帝除掉果郡王(雖然甄嬛內心很痛苦,但結果就是果郡王暴斃),解決了這個棘手的麻煩。另外皇后犯錯,六宮無主,皇帝需要一個得力的人管家,甄嬛是個好人選,況且還生了孩子,兩個人還是有感情的。再者,除掉甄嬛,皇帝的顏面可能掛不住,總不能讓大家都知道皇帝被人帶了綠帽子吧。

所以從大局考慮,果郡王死,甄嬛生,是必然結局。



清歡閣主


甄嬛為流病重的父親和查允禮的意外,借蘇培盛的幫助設計與皇上偶遇,又利用腹中允禮的孩子欺騙皇上,終於鸞鳳歸巢了。回宮是那樣大陣仗,又封熹妃,又重修永壽宮賜椒房榮寵,生下雙生子後更是封為貴妃。一人之下,萬人之下,打到皇后這個最大的對手後,本來就可以位同副後,享盡榮寵的,沒想到因為準葛爾的摩格可汗,暴露了甄嬛與果郡王的非同關係,讓皇上動了殺心。


明明是兩個人的錯,為什麼只賜死果郡王而放了甄嬛?這其中很多的原因!

第一,皇上對甄嬛動了真心,不捨殺

如果說甄嬛出宮前皇上把她當作宛宛類卿,那回宮後,皇上是把她當真實的甄嬛來愛的。皇上抹掉了之前所有的痕跡就是為了讓甄嬛完完全全當自己,皇上與甄嬛重新開始。對甄嬛動了真心的皇上就有了不捨之心。

第二,沒有直接證據是反映兩情相悅

直接人證摩格反水,矢口否定兩人有私情;與當事人甄嬛對質,大呼冤枉,什麼都不知道;從信件中也只看出果郡王對甄嬛一往情深,甄嬛毫無半點回應。所有的證據都是表明是果郡王有覬覦黃嫂之心,甄嬛沒有任何出軌背叛之心。

第三,有兩位神助攻的勸導

一個是蘇培盛。

皇上左右為難要不要處置二人時候,便問蘇培盛怎麼看?蘇培盛自從與槿汐好上,就成了甄嬛的人,自然幫甄嬛說話。“皇上,恕奴才說句不該說的話,這件事不幹熹貴妃事啊”。是果郡王的錯,他覬覦皇妃大逆不道。但是這件事情也不能正面去降罪果郡王,還要嘉獎果郡王,以體現皇上的大度。皇上,果郡王他不敢悖逆皇上的。把果郡王支到邊疆去,省的皇上見到了生氣。”當地是服侍皇上幾十年的老人了,最懂皇上的心,簡簡單單幾句話就點醒了皇上。救了甄嬛同時也救了果郡王,讓果郡王也不會多活幾年。


另一位就是朧月。

朧月小小年紀但聰明早慧,好多天沒見額娘知道出了大事,小心翼翼的,先是表現出一副憂傷的神情,告訴皇上:“弘曕、靈犀許久不見額娘,想的辛苦!最近額娘病重,朧月一不能解弟妹思母之痛,二不能在額娘床前盡孝道,所以難過。後又說:“女兒昨日讀《孟子》,《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具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於愧於天,俯不祚於人,二樂也;的天下英才教育之,三樂也。朧月願意做君子,孝順好皇阿瑪和額娘。”畢竟當時皇上還是比較相信是果郡王單戀甄嬛,雙生子還是他自己的孩子,朧月說的這翻話讓皇帝很是動容,為了孩子有生母,不忍心下手賜死。


第四,為了皇家顏面,他想到了更好的方式

皇上再無情,他也會顧及自己的顏面,顧及皇家顏面。倘若真的處死兩人,不是告訴別人她二人確確實實有姦情,自己的的確確被戴綠帽子了嗎?所以皇上不會這麼傻,讓自己成為笑柄。比起讓他們雙雙赴死,讓甄嬛親手殺了果郡王才是最痛苦的最折磨人的方式。
這就是皇上為什麼殺了果郡王卻放過甄嬛的原因!有不忍,更有惡毒!

歡迎關注我,帶你跟著甄嬛走進雍正王朝,看盡後宮的紛繁複雜、爾虞我詐!


姒莞萱


皇帝只不過是借這件事,殺果郡王有個名正言順的理由罷了。《甄嬛傳》中的皇帝最大的特點就是疑心,而且越到老年疑心越重,以至於到了晚年才會有以夏刈為首的粘杆處的存在。

果郡王在電視劇中,從頭到尾都知道該如何自保。每當被皇帝喊去問話的時候,都以一個“閒人”自居,但是關鍵時候卻為國盡忠。在國事面前義不容辭,但是在帝王面前卻很惶恐,生怕被疑心。

這樣一生謹慎的果郡王,只有在甄嬛被假送出關的時候,按捺不住,帶著人馬出關,想要救回甄嬛。這樣一件事,再加上之前每封家書後面都會問熹貴妃安,皇帝幾乎是坐實了果郡王覬覦熹貴妃這件事。

這個皇帝擅長借女人的手,殺了自己疑心已久的人,利用太后殺了年羹堯、利用敦親王妃降服敦親王,這是他慣用的伎倆。所以他才會毫不猶豫的利用甄嬛去殺果郡王。

為何要殺?

當然不單單是因為果郡王對甄嬛的情誼,更是因為他已經忌憚果郡王。皇帝已經年老,不得不為江山考慮。三阿哥被送進宗人府,四阿哥出身不高,六阿哥還小,江山不穩,他擔心自己薨逝之後,果郡王政變奪權!

畢竟當初先帝是屬意果郡王的,親自教果郡王騎射,讀書也是最好的老師。對於疑心這麼重的皇帝,他不可能不忌憚果郡王。

再加上甄嬛那件事,他不得不防。他怕萬一果郡王和熹貴妃勾結成功,怕歷史重演,他要防患於未然,殺了果郡王。

保住甄嬛,是因為她有誕育之功、於國有用。

這個時候的皇帝只是懷疑果郡王對熹貴妃有情,卻不曾懷疑龍鳳胎。因為之前已經大鬧一場,所以皇帝就信了龍鳳胎是他的。

甄嬛還有用,她如此聰明,可以在國事上幫自己分擔、掌管六宮,她還不能死。

後來他懷疑之後,這不是連同甄嬛的孩子都想殺了嗎?所以此時不殺,是因為還沒有懷疑甄嬛的忠心。

皇帝也並非沒有處罰甄嬛,拿下了她協理六宮的權利,和她也疏遠了。


入行娛樂


難道皇帝要詔告天下,我戴綠帽子了?我的寵妃和我的弟弟給我戴了個綠帽子!如果皇帝同時處死甄嬛與果郡王,那就是明白告訴世人,二人有染!

祺貴人和皇后設計滴血驗親那一段,祺貴人剛說了句:臣妾要告發熹貴妃和溫太醫有私情。臉上就著了皇上一個大嘴巴。作為男人的尊嚴、皇帝的尊嚴,受到莫大的侮辱,豈有不捱打的?



皇帝行將就木之時,甄嬛也是給他打了一劑“強心針",孫答應與侍衛私通,甄嬛說的不遮不掩,甚至連細節都描述一番,把皇帝往鬼門關前再推一把,臨死之前還要告訴他,沈眉莊的孩子是溫太醫的,直接刺激的他去見閻王。還有什麼比皇家的顏面,男人的顏面更重要的?




那皇帝處死果郡王就不怕有人懷疑他是戴了綠帽嗎?首先,果郡王死時,皇上是不允許公開發喪,也就是說他也想掩蓋果郡王之死。就算以後別人知道了,也可以說是他覬覦皇嫂,與甄嬛無關,自然也不存在戴綠帽子一說了!



至於說念夫妻之情,那很牽強,無情最是帝王家,皇帝身邊最不缺的就是女人,一個背叛了自己的女人是最不值得憐惜的,他才不管你什麼原因背叛的!



看在孩子的面上原諒她,更不可能,看看皇帝是怎麼處理曹琴默的就知道了!


尋桂子


皇上知道甄嬛與果郡王的情誼後,殺死果郡王而並未處罰甄嬛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無論是在摩格嘴裡,還是在甄嬛、果郡王嘴裡,甚至在蘇培盛嘴裡,都是表明果郡王愛慕甄嬛,而甄嬛並未有什麼出格之舉,沒有真憑實據,皇上不好處置;

2.皇上還是對甄嬛有情的,無論這份情是真的情,還是對甄嬛的愧疚,抑或是對甄嬛為自己生了幾個孩子的份上,所以皇上不忍心處死甄嬛;

3.嫂子跟小叔子有私情,這是屬於皇家醜聞,為了很好的處理這件事,他給了甄嬛機會,讓甄嬛去毒死果郡王,甚至留了後手,讓夏乂等在外面,如果不是甄嬛出來,就立刻把果郡王殺死,如果是兩個人都出來,就一塊處死,所以殺果郡王是皇帝肯定要做的事,只是這件事加快了速度,而甄嬛,一個女人而已,況且當時宮中的情形是需要甄嬛的。

4.皇上臨死時,希望甄嬛再叫他一聲四郎,他一直以為甄嬛是愛他的,所以不忍心對甄嬛下手;


八卦小蝸牛


果郡王對甄嬛的感情,其實只是他被殺的導火索,我覺得皇上非殺果郡王不可,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怕他奪權。


皇上嫉妒果郡王從小得父皇疼愛,又曾經是太子的人選,再加上果郡王帶兵所取得的威望,這些都讓皇帝非常忌憚,皇上本來就多疑,沒少做殘殺兄弟手足的事情。



至於他為什麼不處罰甄嬛,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皇上不能確定甄嬛背叛了自己,當初被指正和溫實初有染,皇帝就已經冤枉了甄嬛一次,他自己心裡也很怕再次冤枉了甄嬛。



第二個原因,我傾向於認為甄嬛回宮之後,皇上對甄嬛的感情已經很深了。包括摩格求娶甄嬛那件事情,皇上明知道捨棄一個妃子就能換來大清安寧,但最後還是沒有讓甄嬛去,裡面肯定有“捨不得”的因素。



第三個原因,就是皇上找不到殺甄嬛的理由、皇后倒臺之後,甄嬛的位份相當於“副後”,掌管著後宮大小事務。皇上如果想處罰她,必須有合理且過硬的理由,但是皇上又很愛面子,他總不會當眾承認自己被綠。所以就算有一點懷疑,再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達人鈞鈞


甄嬛因為知道自己只是純元皇后的替身而對皇上心灰意冷,自動請命去甘露寺。

正是在這裡她遇到了真正懂得愛她珍惜她的果郡王,原本已經打算和果郡王廝守一生,卻不料傳來果郡王戰死沙場的消息。


彼時已經懷孕的甄嬛又得知有人還是不願意放過已經隱忍的親人,她只得為了家人、孩子和自己,用手段再次博得皇上的恩寵,重回宮中。

不料,果郡王戰死的消息是假的,只是甄嬛回宮後兩人都已迴天無力。

而之後,滴血認親的鬧劇、果郡王隨身帶的甄嬛小像、甄嬛和親時果郡王救她這一系列的事,讓心思敏捷的皇帝察覺出了其中的貓膩,對甄嬛的信任也少了不少。

直到皇上看到——果郡王出征在外的每封家書都會寫上“熹貴妃安好?”,才起了真正的殺心。


為解心疑,皇帝決定讓甄嬛親手賜果郡王一杯毒酒,以證明自己的清白。

甄嬛本想替果郡王喝下毒酒,卻沒成想果郡王為了保護甄嬛調換了酒杯,喝下毒酒而亡,最終相愛的兩人從此陰陽相隔。

最終,甄嬛失去了畢生所愛,走出房間後傷心欲絕暈了過去。

看到這裡,很多小夥伴很疑惑,為什麼皇上應該是知道他倆的情分,卻為何還是保全了甄嬛而沒有處罰她?

在我理解,這其實才真正符合雍正的行事作風。

眾所周知,雍正為了皇位,血刃親兄弟,果郡王因為奪儲時年幼躲過一劫,但現在果郡王已經成長為一名大將。皇帝多疑,必然對果郡王心存戒心,所以甄嬛的事正好給了他一個除去果郡王的理由。


至於他不處罰甄嬛:

一、是因為甄嬛和果郡王的事沒有確鑿的證據,從很多跡象上顯示都是果郡王對甄嬛有意,但甄嬛是否對果郡王有情卻查無實據。倘若皇上知道二人連孩子都有了,甄嬛肯定不是這個下場的;

二、是因為皇帝多少還是愛著甄嬛的,從他臨死前都還想讓甄嬛喊他一聲“四郎”就可以看出;

三、是因為甄嬛殺了果郡王,相當於替皇上背上殺功臣的罵名,該賞而非罰;

四、是因為這事為皇室密辛,只能爛在深宮中,絕不容他人知曉。倘若位高權重的熹貴妃突然遭到處罰而不說明原因,肯定止不住流言蜚語。

所以,皇帝最終殺了果郡王卻放過了甄嬛。


電影爛番茄


皇上知曉兩人有私情之後,殺果郡王赦免甄嬛,一方面是內外有別,一方面是考慮甄嬛的身份,也有顧及甄嬛與自己孩子的心思。

首先說內外有別。

果郡王帶領府兵出京救人就是違反規矩的行為。作為全國軍事最高統領人,皇上沒有下達命令之前,果郡王自作主張就是擅動抗旨。果郡王很聰明地將功勞歸於後面趕來的蘇培盛,而且公開上書請罪,以戴罪之身自我放逐遠離京城,為自己換取了短暫的安全。但是,隨著後來功勳日盛,進一步在軍方的威望影響到帝王的權威,皇上又舊事重提,借他回京述職之際,下達了殺死果郡王的旨意。對外可以用擁兵自重的由頭來警示宗親不得在軍事上輕舉妄動,殺雞儆猴震懾其他親王不得沾染軍事。最起碼,可以掩蓋果郡王與甄嬛有私情的真實意圖!

再說甄嬛,當時已是三位皇子公主的母親,統領六宮位同副後,貿然將其處死,不僅僅會因為突然間造成的權力真空而使得後宮混亂。之前六皇子就因被質疑血統而驚動大臣以及皇室宗親,如果甄嬛突然死亡,當年的血統論很可能被重新提及,這樣的傳言會直接牽涉到皇室血脈是否純潔,進而影響皇上的威信。如此貿然處置甄嬛,反而引起內宮的一系列變動,很可能進一步驚動宗親大臣,讓外人猜測真實目的。心機深沉如皇上,必然會忍下一時,留到日後慢慢處置。

況且,甄家三姐妹還有一位側福晉,一位嫡福晉,這兩姐妹在親王親眷裡聲望不低。皇上要處置甄嬛,也必須顧忌其求之不得心心念唸的玉嬈的處境。畢竟他還是對玉嬈有情,之後發覺六皇子和果郡王的兒子面貌相似,也礙於玉嬈在跟前才強壓著沒有當時發作。

而甄嬛,幾十年朝夕相處,早已經瞭解皇上的心思。於是,利用皇上不能太急於動她的時間差,請出母親雲衣蘿,和三妹甄玉嬈一同面聖求情。用與純元皇后面容最為相似的母親勾起皇上的思慕之情,為自己求得了最後的生機,保住了自己和孩子們的性命!


巴塞電影


看過這部劇的朋友相信對果郡王被毒死的場景一定是印象深刻。甄嬛被皇上下令去桐花臺給果郡王送毒酒,本想自己替果郡王喝下毒酒去死,果郡王卻藉口讓甄嬛關窗,趁機調換了酒杯,自己喝下毒酒死去,為了保護甄嬛,最終搭上自己性命



那麼為什麼皇帝知道了甄嬛和果郡王的情意,卻只殺果郡王沒有動甄嬛呢?其實是因為這麼幾個原因

1.果郡王對甄嬛有情已經坐實,甄嬛對果郡王是否有情皇上並不知道



甄嬛和親準葛爾,果郡王不顧一切的去帶兵救他,就已經看出了他對甄嬛的情意,這才有了之後的三年戍邊生涯。而果郡王給玉隱的信中,也都問熹貴妃安,更是顯得對甄嬛特別關心。別說皇上,就是我們普通人也看出他對甄嬛的情意。



可是甄嬛對果郡王,卻從未在皇上面前表現出一點情意的意思,可以說是做的滴水不漏。因此皇上沒法確定甄嬛對果郡王是否有情,也就沒證據下手

2.果郡王被毒死,皇上對甄嬛的試探通過,因此未殺她



果郡王死後,甄嬛自己走出了屋子,馬上就被加封,位同副後。但同時我們也得知,皇上對甄嬛還是存了疑影的。吩咐手下若是甄嬛和果郡王一起出來,則要殺死兩個人,若是果郡王自己出來也要殺。



這說明其實皇上對甄嬛不是沒有懷疑,也不是沒動殺心,只是沒有證據,有所疑惑,才設這麼個局,想看甄嬛的反應。若真是甄嬛對果郡王有情,她一定下不去手殺果郡王。誰知果郡王來了這麼一手,使他和甄嬛的私情徹底沒了證據,因此皇上才沒動手殺甄嬛

3.對甄嬛的情意和孩子的牽絆讓皇上不忍動手



其實皇上那天不管派不派甄嬛去毒死果郡王,他都是不會再讓果郡王活到天亮的。果郡王覬覦皇嫂在前,駐守邊關人氣太高,功高震主在後。多疑的雍正是不會留他性命威脅自己統治的。但他對甄嬛內心還是有喜歡的,並不只是純元替身,所以不忍下手。加上還有幾個孩子,甄嬛死了他們無人照顧,而朧月也是極力勸說皇上放過甄嬛。



就在皇上心理鬆動後,蘇培盛神補刀說這件事其實不能怪熹貴妃,坐實了果郡王是單相思,而甄嬛只是被連累的。雍正聽了這些,就放下了要殺甄嬛的想法

可誰知雍正不殺甄嬛了,痛失所愛的甄嬛卻從此下了決心要殺掉雍正,跟葉瀾依聯手,最終毒死皇上,算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


萌萌小笑笑


皇上知道了甄嬛與果郡王的情誼,只殺死了果郡王,而並未罰甄嬛,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皇上雖生性多疑,但因為是眾人之上,極為自信,他自信地以為甄嬛對自己並未有二意,甚至是很愛很愛自己的,而是果郡王一廂情願地示好,給甄嬛造成了困擾,所以該殺。

2、根據果郡王發對玉隱的家書,以及冒死救將被送去和親的甄嬛等諸多情節來看,他覬覦皇嫂甄嬛一事已然坐實,但皇上並沒有絕對的證據表明甄嬛對果郡王也有意。沒有根據,不必要瞎吵吵,何況這事關皇上男人尊嚴的事情,皇上自然不會主動將髒水往自己身上潑。

3、為了保全皇家的顏面。這一點可能是最重要的。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何況他是皇上,想要查出甄嬛出軌的證據,應該並不難。但是查出來了又怎樣呢?殺了果郡王之後再殺了甄嬛,然後搞得人盡皆知?

即便甄嬛與之真的有染,我想皇上也只會默默地選擇殺死果郡王,就此平息此事。

就像瑛貴人被三阿哥調戲之事,明明是三阿哥對瑛貴人單方動情,卻害了無辜的瑛貴人慘死,在兒子和妃子之間,皇上選擇了兒子;而在甄嬛和果郡王的取捨之間,皇上會保全甄嬛,不是因為對甄嬛有多深的夫妻感情,實在是因為這綠帽子不僅是大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