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两首去去火

禅诗两首去去火

年过完了,吃了太多油腻、喝了太多酒,来两首禅诗去去火。

其一是唐代杜荀鹤的《赠质上人》,全诗如下:

枿坐云游出世尘,

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

便是人间无事人。

这诗用字很浅白,但含义却很深,想的越深感悟越多,好诗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枿”,恩,这个字我也不认识,查了一下才知道读作“nie”,四声,是树桩子的意思。

“枿坐”的意思是坐在树桩子上,在这里指枯坐,或者是坐禅。

前两句描写了高僧的形象,不管是坐禅还是云游都飘若出尘,连化缘用的器具都不带,身无一物可绊,潇洒到了极点。恩,比唐僧还要潇洒,唐僧还带了行李,看人家这位什么都不带。

赤条条的流浪者啊!

三四句是重点,恩,如果考试的话,是必考项。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这些字多简单,字的意思也都简单的没法再简单了,谁都明白,但是谁能说出来呢?作者说出来了,咱们就说不出来,原来咱们都是人间的“有事人”啊!

是啊,你想想自己,整天谈论的是什么?无非是赚钱、上班、做生意、女朋友、孩子、房子、票子、车子之类,谈论是这些那么想的也便是这些,所以你俗。

纵观几千年历史,谁能出这三四句来?还有一个人,这个人是宋朝的无门慧开禅师,他写了一首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看人家的要求多么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就行了,人家可没说什么票子、美女、房子等等。

人的幸福感=得到的/想得到的,想得到的越少,这幸福感就越大。

三四句与上面的三四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是无事人,一个是无闲事,都讲了一个字“空”。

佛家要求六根清净,明心见性,《坛经》有云:“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何谓“坐禅”?

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戒、慧、定”,领悟了这三个字,心火便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