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詩兩首去去火

禪詩兩首去去火

年過完了,吃了太多油膩、喝了太多酒,來兩首禪詩去去火。

其一是唐代杜荀鶴的《贈質上人》,全詩如下:

枿坐雲遊出世塵,

兼無瓶缽可隨身。

逢人不說人間事,

便是人間無事人。

這詩用字很淺白,但含義卻很深,想的越深感悟越多,好詩都具有這樣的特點。

“枿”,恩,這個字我也不認識,查了一下才知道讀作“nie”,四聲,是樹樁子的意思。

“枿坐”的意思是坐在樹樁子上,在這裡指枯坐,或者是坐禪。

前兩句描寫了高僧的形象,不管是坐禪還是雲遊都飄若出塵,連化緣用的器具都不帶,身無一物可絆,瀟灑到了極點。恩,比唐僧還要瀟灑,唐僧還帶了行李,看人家這位什麼都不帶。

赤條條的流浪者啊!

三四句是重點,恩,如果考試的話,是必考項。

“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這些字多簡單,字的意思也都簡單的沒法再簡單了,誰都明白,但是誰能說出來呢?作者說出來了,咱們就說不出來,原來咱們都是人間的“有事人”啊!

是啊,你想想自己,整天談論的是什麼?無非是賺錢、上班、做生意、女朋友、孩子、房子、票子、車子之類,談論是這些那麼想的也便是這些,所以你俗。

縱觀幾千年歷史,誰能出這三四句來?還有一個人,這個人是宋朝的無門慧開禪師,他寫了一首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看人家的要求多麼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就行了,人家可沒說什麼票子、美女、房子等等。

人的幸福感=得到的/想得到的,想得到的越少,這幸福感就越大。

三四句與上面的三四句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個是無事人,一個是無閒事,都講了一個字“空”。

佛家要求六根清淨,明心見性,《壇經》有云:“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何謂“坐禪”?

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來身去本三昧”,“戒、慧、定”,領悟了這三個字,心火便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