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Part One



理財Part One


不知大家是如何看待財富的,有人覺得金錢是財富,有人覺得人脈是財富,每個人對財富的理解不盡相同,但所有財富都需要“時間”這個要素來承載。時間可能是上天賜予世人最公平的東西。富豪的財產可以高出普通人數千萬倍,但其擁有的時間(壽命)卻無法高出平均壽命一倍以上。

先來說一個小故事:有一次小明去遊樂場,最熱門的雲霄飛車已經掛上了“此處排隊約需一小時”的牌子。小明想了想,1個小時有點久,但自己尚能忍受,於是加入了隊伍。一小時後,當小明排到隊伍的最前方時,一位風一樣的男子跟他說,願意出200元購買他的位置。問題來了喲~

如果你是小明,你會不會讓出這個位置?




理財Part One



好了,大家說會也有說不會的,那我們來看看小明該怎麼做選擇?

假設小明的月薪約5000元,扣稅再除掉休息日等,日薪大約是200元。排一個小時隊,已經相當於工作了八小時,這個條件很誘人,理智的選擇應該是接受這筆交易。因為,8小時肯定是大於1小時的。

好了,謝榭又要問下一個問題了,大家覺得出價200元的男子是不是冤大頭?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我們要思考這個風一樣的男子的時薪是多少,如果高於200就不是冤大頭,如果低於200就是冤大頭。

這就是量化思維,凡事不依靠感覺,而是先算一算。

[劃重點,量化思維。有數據支撐的邏輯比拍腦門決策靠譜地多。]


理財Part One

時間的價值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於開銷的理解,多以金錢來量化,很少有人會把時間也計算在內。舉個例子,我們出門看電影,很多人都會注意到路上花了多少交通費、電影票花了多少錢。但是,很少有人會注意路上花了多少時間,電影開播前等待了多長時間。大家有沒有躺槍?很多人總是為各種免費、特價而付出過多的資源和時間,比如在雙11時買一大堆可有可無的東西……

當一個人的單位時間價值較高時,就會更在意時間,並且會傾向於用金錢去置換時間。

反過來說,當一個人的單位時間價值較低時,就會顯得無所事事,看起來時間很多,但是都虛耗在低價值的事上面了。如果一個人對於財富的關注點都是細枝末節,就沒有辦法放眼大局,財富反而越是離他遠去。不少人小心翼翼地省下一筆物質財富,卻浪費了大把時間。而這些時間本可以用於豐富他們的大腦,幫助他們提高勞動報酬率,創造更多的財富。


理財Part One



之前有一篇文章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大體是一個人因為小時候家裡一直很窮,導致做任何選擇時,都是從錢的角度出發。大學因有程序員有前途,就去學習編程,畢業後一直在互聯網行業混,經常會因為一兩千的的工資漲幅而跳槽,工作很少能持續很長時間的。早期有好幾個公司都給期權和股份,但他都因為其它公司多給幾千元的工資而選擇跳槽,因此也錯失了好多回因為公司上市而實現財富自由的機會。

他的不少前同事現在都已經財務自由了,而他在 40 多歲的時候,工資也只有小 1 萬,還在不停的打工,加班,換工作,升職也遇到瓶頸,他明明有很多次更好的機會可以去選擇,卻一次也沒有把握住。想想真是好可惜,但好像又是必然現象,因為決定一個窮富的根本原因其實是思維方式。

所以,我們強調,凡事都是思維先行,技巧其後。儘量花時間去武裝大腦,而不是為了節約開支而浪費大把時間,因為時間才是最珍貴的(此處敲重點)。


說到這裡,不知大家有沒有思考過“賣命”這個詞語?

雖然我們都說生命無價,但是每天我們上班,本質上就是在出售我們生命的若干分之一。然後用工資就能反推出我們“命”的“市價”,大家可以算算其實我們的“賣價”都不怎麼高。雖然很殘酷,但是你要知道,時間就是我們生命的若干分之一。

所以,別輕易的把時間賣掉,但是反過來說我們花錢去買別人的時間某種意義上就是延長了我們自己的生命!

比如一個作者花費一生寫了一部鉅著,我們花 100 元買了他的書回來看,其實某種意義上我們是買到了他一生的生命成果,然後按在了我們的大腦裡其實就是變相的給我們自己“續命”。

● ● ●


理財Part One

學習的意義

這就是學習的意義,學習的意義就是“續命”,當然有些人也說成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實本質上是一樣的。所以下一代人一般都會比上一代優秀就是因為上一代給下一代做了“續命”,這也是人類進化的動力,所以,你看,學習是多麼重要。

所以,從價值上來看,時間是遠遠大於金錢的,花錢買別人的時間是非常值得的。這就是為啥富人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用錢去解決,然後他還變得更有錢的原因。窮人啥都自己幹,啥都省,然後越來越窮,道理就在這裡。

理財一定是思維先行,有了理財的思維,然後認真學習正確的投資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 ● ●


理財Part One

總結

理財的第一個思維,重視時間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