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清朝,明朝遇見列強入侵會怎樣?

野談歷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啊。

這話說的,說的好像明朝沒有早遇到西方列強的入侵一樣。

15世紀開始,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列強紛紛開始了對世界的殖民,明朝作為東方大國首當其衝。

從明朝中期開始,和西方列強的交戰有:

1、中葡屯門海戰:1521年至1522年,明朝和葡萄牙海軍在屯門發生激戰。此戰是明朝第一次與西方殖民者較量,明朝投入10000人左右,葡方700-800左右,葡萄牙失敗,被明軍驅逐。此戰明軍見識了西方火炮的威力,之後開始通過各種途徑購進佛朗機炮並仿製和改進達到量產水平;

2、中葡西草灣之戰:1523年,葡萄牙武裝船隊千餘人,駕戰船五艘,進犯廣東新會縣西草灣,經過反覆較量,明軍再次取得勝利。

3、明英虎門事件:1635年,6艘英國船艦前來中國虎門挑釁,被廣東海防當局派出的3艘戰船衝擊,明軍發射大量火炮和火箭,迫使英船倉皇溜走。此戰明朝損失慘重,經過雙方談判,最終英方在廣州答應中國的要求,賠償白銀2800兩;

4、中荷料羅灣海戰:1633年7月荷蘭艦隊進兵南澳,往佔廈門,明朝鄭芝龍艦隊140艘,與荷蘭、海盜劉香聯軍艦隊59艘在料羅灣遭遇,鄭芝龍以火攻的方式,擊敗荷蘭聯軍,劉香船隊全部被焚。戰後,鄭芝龍取得遠東海域主導權。

這就是明朝和西方列強的戰爭,沒有清朝,明朝也難以逃過被侵略的命運。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在面對西方列強的無理要求時,明朝表現得非常堅決並進行了積極的反擊。最後都和西方達成了相對有利的協議,保證了明朝不會繼續被列強侵略。

這和清朝的做法截然不同,之所以出現如此狀況,“靜Yes”認為有以下原因:

首先,明朝的王朝重心,在東南沿海地區。

我們看從明朝前期到後期的變化,在東北、正北和西北方向,疆域都出現了大面積的萎縮,但是在東南沿海,明朝做到了“不忘初心”。

東南沿海,從宋朝以後就是王朝的賦稅重地,疆域縮水,只要江南地區安寧穩定,帝國的根基就不會崩塌,所以這裡絕對是重中之重。相比之下,雖然清朝也將江南作為賦稅重地,但是清朝的統治者們更青睞北方。當吳三桂起兵造反時,康熙想去的地方,是東北老家,當英法聯軍打來時,咸豐逃跑的地方,是承德熱河。

其次,明朝相對於西方列強而言,事實上已經落後了。

我們看清朝的鴉片戰爭,清朝無論是技術還是軍事思想都已經全方面落後於西方國家,而這種落後,是從明朝中期以後就開始的。

大航海時代到來以後,西方列強之間相互發動戰爭爭奪利益,為了能夠擊敗對手,各國紛紛推出新技術和新式武器,導致西方的軍事進步神速。而同時期的明清兩朝,除了對陣沙俄之外,剩下的時間,中原王朝都在和周邊小國作戰,對於戰爭思想以及技術的提升幫助很小,因此,不知不覺中,中國的軍事發展已經落後於西方。到了清朝後期,已經是包括軍事在內的全方面落後。

所以可以想象的是,假設沒有清朝,明朝在步履蹣跚中也是落後於西方的,在面對英國殖民者的堅船利炮時,明軍的表現不一定就比清軍好。

另外,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在明朝和列強的戰爭中,明軍取勝靠的不是船堅炮利,更多的時候,靠的是主場作戰的“智取”,比如料羅灣海戰的“火攻”荷蘭艦船。

所以,如果明朝能夠挺到鴉片戰爭時期,那麼明朝的命運也不會比清朝好太多,畢竟技術等方面已經落後。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Yes

如果沒有清朝,明朝遇見列強入侵也會是一樣的悲慘結局:割地賠款成為半殖民地。

大家要知道一點從明朝開始中國就落後西方了,而且越來越落後,差距越來越大。如果統治者不改革思想,對外開放,就算沒有清朝,明朝面對西方國家也將淪為一樣的悲慘結局。

明清落後西方的原因如下:

一,明清時期,特別是明朝中期以後,中國封建專制制度日益沒落、腐朽。統治者以“天朝上國”自居,盲目地妄自尊大,他們對西方逐漸發展起來的科學技術幾乎一無所知,也不可能以政府的名義組織人員進行科學研究。雖然中國當時也有一些科技成就領先世界,但大都是對過去成就的總結,或少量應用性技術的繼續運用。政府對科技研究的漠視,使科技再難取得進步。

二,中國雖然在明朝中後期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但腐朽的封建剝削制度和重農抑商傳統,一方面使廣大農民極端貧困,國內市場狹小,另一方面剝削者用錢去買田置地,束縛了手工業的擴大再生產,這就阻礙和壓制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封建國家經濟實力極為有限,這就使得科學技術的發展缺乏物質基礎和動力。

三,明朝中後期,政府開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清朝建立後繼續沿用並變本加厲。“閉關鎖國”政策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一是我國對西方國家所進行的資產階級革命、改革和工業革命一無所知,對國際貿易的急劇變化毫無準備,結果失去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阻礙了手工業的進步和發展,進而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二是由於長期與西方隔絕,使我國失去了向西方學習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的機會,同時也使我國軍事技術大大落後於西方。因此,“閉關鎖國”政策不利於中華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於中國人民瞭解世界、走向世界;不利於學習世界各民族優秀的思想文化和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取長補短。

四,明代規定科舉考試只能從四書五經中命題,八股取士使讀書人不講究實際學問,大量讀書人為了功名利祿而對科技研究毫無興趣。在文化政策方面,明清兩代特別是清朝實行殘酷的“文字獄”,嚴重禁錮了知識分子的思想,泯滅了知識分子的創造才智,使中國科技的發展失去了客觀條件。

我知道有人會反駁說,明朝也跟西方國家打了仗,而且都打贏了,而且明朝重視火器,繼續發展下去,肯定比清朝結局好。說這樣話的人要知道一點,就算明朝繼續發展下去,也會跟西方國家的科技水平越拉越遠,最後一樣結局悲慘,原因請看我上面寫的關於明清落後西方的那四點原因。

有人會說明朝至少不會割地,是的,明朝不割地,但明朝會失地▼





不割地跟失地有什麼區別嗎?!還不是一樣國土丟失!

明朝統治者如果不改革思想,不重視科技,不對外開放,就算沒有清朝,幾百年後遇上西方國家也會淪為半殖民地或者殖民地。


那人燈火

會被徹底瓜分,淪為殖民地。

現在網絡上有一種吹捧明朝的思潮,認為明朝在各個方面都在同時代領先世界,這種言論是很無知的。那麼,我們來結合史實分析一下,如果沒有清朝,明朝面對西方列強,會發生什麼。


需要提前明確的是,明朝時期中國已經落後於西方了,這是毋庸置疑的。許多人說明朝的火器很厲害,事實是,明朝後期賴以主戰的所謂弗朗機,只是西方商船上的火炮,而西方的正規軍已經基本淘汰了這個東西;以及紅夷大炮,這是英國12磅火炮,但當時西方已經大量準備24磅,48磅火炮,紅夷大炮的威力自是遠不如西方主戰火炮。

所以,武器上的差距,在明末已經顯露。而在明末,清朝的火器製造水平則是超過了明朝。

具體可以參加松錦之戰時,明清的炮戰,明朝基本被壓制;同時,由於明朝火炮製造機構的腐敗,大量火炮是不達標的;而同時期的清,則對火炮製造嚴加規範,所以造出的火炮質量和威力都是遠勝於明朝。

在這個前提之下,再來看題目的假設,就會發現,明朝到了末期,軍事實力(包括兵工)已經很落後了。所以,在明末幾次和西方武裝商船的遭遇戰中,明朝都是以極大的損失才使得西方商船撤退。可想而知,如果明朝繼續延續,其內部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因為腐敗問題得不到解決,農民起義無法平息,而腐敗又是加劇農民起義的因素,如此惡性循環),其最多隻能苟延殘喘。


而明末由於其領土不斷減少,最後只剩下三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遇到俄羅斯這樣擴張性的陸上帝國。根本抵擋不住,因此其北方的國境線跟可能收縮到長城以內。

清朝最大的貢獻就是將中國的領土開拓得足夠大,在19世紀初基本完成開拓時,中國的國土面積已經達到1300萬平方千米,北方的烏里雅蘇臺和西北的新疆,有效遏制了沙俄的南侵;而足夠大的領土,也使得列強無力徹底消化中國,從而無法將中國變為殖民地。

對於明朝而言,三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會在沙俄的入侵下繼續減少(因為明朝無力向北擴張,且北方無緩衝地帶);而在明末已經遍及亞洲的英國,西班牙等國,也會藉機侵略。而此時明朝的國土面積,對於列強來說,已經很好消化了。由此而言,明朝會被徹底殖民。

以上。

【歡迎諸位交流討論!】


庭州行者

明朝、清朝、國民黨一個比一個更慫!

明朝倭寇浪人不斷襲擾沿海,明朝封海,居民內遷,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已成臺灣和澳門殖民者。

清朝,世界霸主英國艦炮叩關,帶領一幫小兄弟入侵佔領北京,租居沿海港口,大清出讓海關,洞開國門。

國民黨,別提了,比明清更差的沒鼻子,幾乎舉國淪陷亡中國。


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就事論事,就好像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發生關鍵不在於禁菸,而是義律給足了林則徐面子,林則徐怎麼辦的事情?把廣州所有的洋人都趕到穿上了,逼人家走,英國議院開會決定開戰就多了一票!這個仗是不是非打不可大家心裡應該有數吧。第二次鴉片戰爭滿清官員就更有意思了,先是葉名琛把英國人跟大傻子似的玩了好幾年,沒讓人家進廣州城,人家挺厚道了,好幾年就跟你耗著,人家實在磕了,就去北京想去理論理論,咸豐和僧王就更牛逼了,一個把自己剛籤的條約轉過頭就作廢,另一個更生性,跟人家外交使團玩兒擒賊先擒王,虐殺外交使團啊!這事兒從古到今也找不到幾件,人家憑什麼不跟你拼命。這都是外交事故,如果放在明朝,中國政府無法把自己放在一個平等的地位處理外交事宜,捱揍還是難免的,中國被列強欺負 自己落後是一方面,但是野蠻是最主要的原因,洪水猛獸的不是洋人,是當時的我們。


LAndyBonaparte

大明王朝是中國封建制度發展最完善的朝代!系統規範的官僚體系解決了皇帝大權獨攬難以面面俱到的弊端。在前期取得了比較好的管理效果!但中後期完善的管理機構卻造成了皇帝的缺位,失去監督制約的官員們,爭權奪利,黨爭不斷。朝堂亂像叢生,諸侯各自為政。國家管理體系沒有任何凝聚力!以致國內民不聊生,對外屢戰屢敗!最後民變四起,亡於草莽流寇之手。

女真入關,建立大清 ,落後民族主政,沒有很好的吸取明亡的教訓,加強對管理體系的監督制約,卻因噎廢食,廢棄比較先進的明朝管理機構設置,退回皇帝大權獨攬相對獨裁的腐朽管理體系。前期還好,皇帝英明,臣子用力。後期皇帝軟弱無力,官員腐朽不堪。而此時西方列強已完成工業革命,貪婪的目光視向經濟體量尚大而官員腐朽的東方睡獅,面對貪婪的列強缺乏應對之法,毫無抵抗之力!屈辱的簽訂了一系列城下之盟,把中華民族推向百年屈辱的深淵。

那麼,明末的中國如遇外強入侵會是什麼結果呢?看看面對當時的外族滿清的挑釁,雖然朝廷已經腐朽,仍然組織了幾次大的抵抗戰役,雖損失慘重也沒讓外敵踏入國門!就是後來偏安一隅的南明小朝廷,面對已入住中原的大清鐵騎,屢戰屢敗,也不受辱!

可以肯定,如果大明遇到列強入侵,可能也是會敗,甚至大明會亡。但有戰死的將軍,沒投降的朝廷!不戰而降不符合大漢民族的傳統!可能隨著大明的滅亡,民間抵抗會使列強無立足之地!從而催生革命,在戰火中站起來一個新的中國!

歷史沒有如果!過去不能重來。真的會是什麼結果?只有天知道。根據明末的所作所為,也許能推算出一個大致結果。以上是老果農推算出的可能結果 ,網友們是否認可?望在評論區交流。


三十年的老果農

火藥是漢族發明的,宋朝廣泛應用,蒙古帝國內部的漢族將領利用火藥橫掃世界建功立業,如郭侃的火器部隊西征無對手,明朝在世界上首建火器部隊神機營,明朝對外戰爭沒有敗績,明朝中後期近代化進程進展迅速,反對君主專制的呼聲崛起,滿州落後於漢族2000多年,而明末和歐洲平起平坐,平等交流,互相學習!明朝徐光啟翻譯了幾何原本,過了250年,滿清的人才將幾何原本翻譯完,說滿州人是250,這是歷史的事實!


攻防敏控

如果是明朝,可能會分裂成好多個不同部分吧。就不要整天YY了,明朝雖然強悍,但是也有很大的短板。無論是列強還是當年的滿清、起義軍,明朝在面對賊寇入侵的時候,不想著如何禦敵,反而是想著要如何去內訌。

明朝與清朝有很大的不同點就是,明朝的集權並沒有清朝強大,從正面來看,清朝的制度更加腐朽,皇權更加集中,臣民更加懦弱,然而對於列強來說,控制清王朝就能夠獲得很大的好處,中國太大,想要全盤控制是基本不可能的。腐朽然而更加集權的清朝當然更加合適。



但明朝不同,明朝中後期黨爭不斷,朝廷上下分裂嚴重,而地方上,不斷有藩王軍鎮坐大。明朝的這種情況,很難保證面臨列強入侵的時候,各個地方勢力不會為了個人利益而勾結外人,最終互相攻伐傷害。與當年南明朝廷、北洋割據如出一轍。

順便,也不要再說明朝什麼更加有骨氣了。滿清入關後,當年在崇禎帝面前言之鑿鑿的多少“忠臣良將”,最終都成為了清朝的鷹犬?鎮壓三藩之亂等,排頭兵又有多少是明朝叛徒?



澹奕

大明帝國統治時期,西方國家還沒有象大清帝國統治時期那麼強大。

由於大明帝國自身的制度的缺陷,直接導致財政枯竭,無力應付農民起義,少數民族分治獨立,大明帝國就被農民起義推翻了。

如果,在大明帝國時期,西方國家達到了大清帝國統治時期那麼強大,那麼,大明帝國被打敗,被殖民,那就沒有一點的懸念。


瀋陽楊藝

萬曆期間明朝具備發展資本主義一切條件,而資產階級革命需要推翻舊政府,恰明朝滅亡碰到了奴隸社會的滿清,滿清入關後進行大清洗,亡天下活動。工業革命後10年英國鐵產量都沒有達到萬曆期間水平,滿清鼎盛時期也沒有達到,他們禁止開礦,禁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