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负面情绪不该被“吞噬”,父母这样引导,才对孩子最有益

本文为锦鲤妈咪原创作品,图片为锦鲤妈咪原创插画,欢迎个人转发、收藏。

在孩子渐渐成长的过程中,性格也开始形成,孩子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自己的小脾气,有些撒娇,耍无赖。家长看着好气又好笑,但对此却是束手无策。

孩子的负面情绪不该被“吞噬”,父母这样引导,才对孩子最有益

孩子发脾气,一家人差点打起来

很多家长都害怕带孩子出门,家长总是抱怨。有时候想带孩子出去玩玩,一想到孩子出门,面对吃的喝的玩的各种耍无赖,就决定还是在家休息,或是独自外出散心。其实这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想通过自己的脾气,让家长满足自己。而家长都对此很厌烦,想要一个乖宝宝。

周末,西贝全家带着3岁的女儿一起出门玩,女儿想去游乐场里面坐旋转木马,但是游乐场设施正在维护,暂时不能进去玩耍。女儿因此大发脾气,赖着就是不走。西贝蹲下来跟女儿讲道理,她告诉女儿:“这里的设施都在修理,不安全,相关人员也不会允许你进去的。”

可是女儿仍然不听话,爸爸的脾气比较急,瞬间就怒了,觉得女儿不可理喻,吼了女儿几句。奶奶因为爸爸对孙女的怒吼又开始维护起来,责怪爸爸的不是。这时候,

爷爷开始伸手准备抱孙女,西贝却不让爷爷抱,坚持让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不能随意惯着。

结果一家人发生了矛盾,女儿看着身边的场景,竟然笑了。

孩子的脾气总是牵绊着一家人的举动,孩子开心,全家人都觉得幸福,孩子难过,全家人都开始用自己的办法去哄孩子。其实每个孩子都会发脾气,但是父母的做法却是尤其重要。

孩子的负面情绪不该被“吞噬”,父母这样引导,才对孩子最有益

孩子发脾气,家长的几种做法,对孩子的影响深远

不同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撒娇、发脾气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孩子而言,影响也是天差地别。

1、坚持讲道理

有些家长在孩子犯错误、发脾气的时候,坚持会和孩子讲道理,希望孩子听清事情的道理,可以明辨是非,不随意发脾气,可这只是父母所认为的理想结果。

孩子生气发脾气的时候,听不进去任何道理,父母越在一边讲所谓的道理,孩子就越是觉得父母在编织谎言,越不让他去做什么事情,他就会越觉得烦躁。

2、哄

孩子一生气、发脾气,家长就束手无策,利用各种方法去哄孩子。新鲜的玩具,好吃的零食,

希望孩子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但是时间一长,他们就发现已经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了。

哄的招数对孩子已经不管用了,孩子的脾气甚至又上升了一大截。这都是父母盲目哄的结果,孩子已经被惯坏了,又能怪得了谁呢?

3、直接发火

有些脾气火爆的家长,面对孩子的脾气,会直接发火,不想让孩子养成坏习惯,希望通过自己的脾气,来压制住孩子的脾气。

这种方式是快速有效也是错误的,孩子会因此吓坏,从此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看着很乖巧,实则被压制得没有了自我,胆小懦弱。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导致孩子更加叛逆,父母越说,孩子越会对着干,并且学会了这种以暴制暴的方式。

4、置之不理

对待孩子的暴脾气,还有类家长会使用冷暴力,对孩子置之不理,觉得孩子就不能惯,就让他生气、发脾气,不用理他,没有人理他之后,自然脾气就收回去了。

其实孩子发脾气时,也是需要家长的关爱的,有时他们没有什么根本的目的,只是想找存在感。但是家长如果置之不理,会降低孩子的安全感,觉得自己不被爱,影响心理健康成长。

很多家长把孩子分为天使宝宝和恶魔宝宝,但是无论是哪种宝宝,都是有自己的脾气,就是分脾气大小罢了,因此家长对待孩子的脾气,一定要耐心,切不可随心对待。

孩子的负面情绪不该被“吞噬”,父母这样引导,才对孩子最有益

那么家长究竟该如何对待孩子脾气呢?

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其实多半是家长的“锅”。当孩子产生负面情绪时,作为家长,做好正确引导相当重要。

1、接受负面情绪

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世界上每个人都会生气,也都有发脾气的权利。发脾气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情绪,这不是特殊的,不是只存在一个孩子身上的,这是共通的,这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所以如果有什么不顺心,不满意的事情,大可以生气

但是,人不能被负面情绪支配太久,如果久了就会影响身心健康,也会让别人难以接受。

2、给予足够的安全感

父母必须告诉孩子,即使生气、发脾气,

作为父母都依旧会爱自己的孩子。发脾气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无论孩子的优点还是缺点,父母都会包容、理解、爱护。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宽容,对孩子的爱意,给足孩子安全感。

3、了解孩子生气的原因

家长针对孩子发脾气,可以试图让孩子说明原因,究竟是怎么了,让孩子可以表达出来。有时候孩子可能走路累了,家长还一直往前走,不给孩子一点休息空间,孩子憋着一肚子的气,在某一瞬间爆发出来,家长却觉得莫名其妙。

所以问清楚孩子生气的缘由才是最重要的,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4、教会孩子发泄情绪

教孩子如何发泄情绪,比教孩子吞噬情绪更为重要。无论是谁,只要有气憋在心里,都会郁闷,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各种疾病,抑郁成疾也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让孩子学会发泄自己的情绪相当重要,孩子是最天真无邪的,会用最直接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不满,比如哭、撒娇、耍赖等,父母如果实在接受不了这几种,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引导孩子去发泄。

5、发脾气后的引导

等孩子发泄好自己的情绪,家长问清其中的原因,要具体原因具体解决。如果是家长自身的原因,跟孩子道歉,如果就是孩子自己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而生气,可以和孩子讲好道理,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可以明辨是非。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家长最好的礼物,从孩子会哭会笑的那一刻起,所有的行为就牵动的家长的情绪。可有时候却是,关心则乱,乱则生错。家长们在处理孩子的事件之前,一定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妥善处理问题。

孩子的负面情绪不该被“吞噬”,父母这样引导,才对孩子最有益

孩子学会处理负面情绪的好处

有负面情绪不可怕,妥善处理才最重要。让孩子学会处理好自身的负面情绪,更是好处多多。

1、发泄后的舒畅,有利于身心,不易产生心理问题

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发泄,发泄之后心里自然不会堵得慌,可能有的方式不被家长接受,但是孩子的考虑本就没有那么多。即使孩子的心里有气,但是经过其他渠道表达出来之后,就会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不会产生心理问题。

2、不害怕表达

情绪的发泄是孩子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其实更利于自己情感的表达,让他们更愿意诉说。很多孩子长大之后即使难受都会憋着,不会告诉任何人。其实就是害怕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内心的缺陷。

3、正视自己

孩子从小学会正视自己很重要。自己的优点也好,缺点也罢,都是自己的一部分。不能因为是缺点就当做不存在,甚至隐藏。人无完人,不自傲、不自卑,做一个真实的自我才是最好的。

作为家长,教会孩子处理负面情绪,远比让孩子乖乖听话来的更重要。每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孩子的情感更是天差地别。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优秀的人,就不要试图压抑孩子独有的脾气,让孩子学会发泄情绪,往往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无论是谁都需要情绪的宣泄,孩子也一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做一个正确的引路人,让孩子可以健康地成长。

我是幸运的锦鲤妈咪,在生娃带娃的路上过关斩将。关注我,学习最实用的孕产、育儿知识,有关于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给我发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为您解决一点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