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該被“吞噬”,父母這樣引導,才對孩子最有益

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圖片為錦鯉媽咪原創插畫,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在孩子漸漸成長的過程中,性格也開始形成,孩子開始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自己的小脾氣,有些撒嬌,耍無賴。家長看著好氣又好笑,但對此卻是束手無策。

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該被“吞噬”,父母這樣引導,才對孩子最有益

孩子發脾氣,一家人差點打起來

很多家長都害怕帶孩子出門,家長總是抱怨。有時候想帶孩子出去玩玩,一想到孩子出門,面對吃的喝的玩的各種耍無賴,就決定還是在家休息,或是獨自外出散心。其實這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想通過自己的脾氣,讓家長滿足自己。而家長都對此很厭煩,想要一個乖寶寶。

週末,西貝全家帶著3歲的女兒一起出門玩,女兒想去遊樂場裡面坐旋轉木馬,但是遊樂場設施正在維護,暫時不能進去玩耍。女兒因此大發脾氣,賴著就是不走。西貝蹲下來跟女兒講道理,她告訴女兒:“這裡的設施都在修理,不安全,相關人員也不會允許你進去的。”

可是女兒仍然不聽話,爸爸的脾氣比較急,瞬間就怒了,覺得女兒不可理喻,吼了女兒幾句。奶奶因為爸爸對孫女的怒吼又開始維護起來,責怪爸爸的不是。這時候,

爺爺開始伸手準備抱孫女,西貝卻不讓爺爺抱,堅持讓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不能隨意慣著。

結果一家人發生了矛盾,女兒看著身邊的場景,竟然笑了。

孩子的脾氣總是牽絆著一家人的舉動,孩子開心,全家人都覺得幸福,孩子難過,全家人都開始用自己的辦法去哄孩子。其實每個孩子都會發脾氣,但是父母的做法卻是尤其重要。

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該被“吞噬”,父母這樣引導,才對孩子最有益

孩子發脾氣,家長的幾種做法,對孩子的影響深遠

不同的家長,對待孩子的撒嬌、發脾氣都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不同的處理方式對孩子而言,影響也是天差地別。

1、堅持講道理

有些家長在孩子犯錯誤、發脾氣的時候,堅持會和孩子講道理,希望孩子聽清事情的道理,可以明辨是非,不隨意發脾氣,可這只是父母所認為的理想結果。

孩子生氣發脾氣的時候,聽不進去任何道理,父母越在一邊講所謂的道理,孩子就越是覺得父母在編織謊言,越不讓他去做什麼事情,他就會越覺得煩躁。

2、哄

孩子一生氣、發脾氣,家長就束手無策,利用各種方法去哄孩子。新鮮的玩具,好吃的零食,

希望孩子可以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但是時間一長,他們就發現已經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了。

哄的招數對孩子已經不管用了,孩子的脾氣甚至又上升了一大截。這都是父母盲目哄的結果,孩子已經被慣壞了,又能怪得了誰呢?

3、直接發火

有些脾氣火爆的家長,面對孩子的脾氣,會直接發火,不想讓孩子養成壞習慣,希望通過自己的脾氣,來壓制住孩子的脾氣。

這種方式是快速有效也是錯誤的,孩子會因此嚇壞,從此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看著很乖巧,實則被壓制得沒有了自我,膽小懦弱。除此之外,還可能會導致孩子更加叛逆,父母越說,孩子越會對著幹,並且學會了這種以暴制暴的方式。

4、置之不理

對待孩子的暴脾氣,還有類家長會使用冷暴力,對孩子置之不理,覺得孩子就不能慣,就讓他生氣、發脾氣,不用理他,沒有人理他之後,自然脾氣就收回去了。

其實孩子發脾氣時,也是需要家長的關愛的,有時他們沒有什麼根本的目的,只是想找存在感。但是家長如果置之不理,會降低孩子的安全感,覺得自己不被愛,影響心理健康成長。

很多家長把孩子分為天使寶寶和惡魔寶寶,但是無論是哪種寶寶,都是有自己的脾氣,就是分脾氣大小罷了,因此家長對待孩子的脾氣,一定要耐心,切不可隨心對待。

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該被“吞噬”,父母這樣引導,才對孩子最有益

那麼家長究竟該如何對待孩子脾氣呢?

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其實多半是家長的“鍋”。當孩子產生負面情緒時,作為家長,做好正確引導相當重要。

1、接受負面情緒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世界上每個人都會生氣,也都有發脾氣的權利。發脾氣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情緒,這不是特殊的,不是隻存在一個孩子身上的,這是共通的,這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所以如果有什麼不順心,不滿意的事情,大可以生氣

但是,人不能被負面情緒支配太久,如果久了就會影響身心健康,也會讓別人難以接受。

2、給予足夠的安全感

父母必須告訴孩子,即使生氣、發脾氣,

作為父母都依舊會愛自己的孩子。發脾氣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無論孩子的優點還是缺點,父母都會包容、理解、愛護。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寬容,對孩子的愛意,給足孩子安全感。

3、瞭解孩子生氣的原因

家長針對孩子發脾氣,可以試圖讓孩子說明原因,究竟是怎麼了,讓孩子可以表達出來。有時候孩子可能走路累了,家長還一直往前走,不給孩子一點休息空間,孩子憋著一肚子的氣,在某一瞬間爆發出來,家長卻覺得莫名其妙。

所以問清楚孩子生氣的緣由才是最重要的,更有利於解決問題。

4、教會孩子發洩情緒

教孩子如何發洩情緒,比教孩子吞噬情緒更為重要。無論是誰,只要有氣憋在心裡,都會鬱悶,時間長了就會產生各種疾病,抑鬱成疾也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讓孩子學會發洩自己的情緒相當重要,孩子是最天真無邪的,會用最直接的方法去表達自己的不滿,比如哭、撒嬌、耍賴等,父母如果實在接受不了這幾種,可以選擇合適的方式,引導孩子去發洩。

5、發脾氣後的引導

等孩子發洩好自己的情緒,家長問清其中的原因,要具體原因具體解決。如果是家長自身的原因,跟孩子道歉,如果就是孩子自己的慾望無法得到滿足而生氣,可以和孩子講好道理,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可以明辨是非。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給家長最好的禮物,從孩子會哭會笑的那一刻起,所有的行為就牽動的家長的情緒。可有時候卻是,關心則亂,亂則生錯。家長們在處理孩子的事件之前,一定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妥善處理問題。

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該被“吞噬”,父母這樣引導,才對孩子最有益

孩子學會處理負面情緒的好處

有負面情緒不可怕,妥善處理才最重要。讓孩子學會處理好自身的負面情緒,更是好處多多。

1、發洩後的舒暢,有利於身心,不易產生心理問題

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發洩,發洩之後心裡自然不會堵得慌,可能有的方式不被家長接受,但是孩子的考慮本就沒有那麼多。即使孩子的心裡有氣,但是經過其他渠道表達出來之後,就會有利於身心的健康成長,不會產生心理問題。

2、不害怕表達

情緒的發洩是孩子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其實更利於自己情感的表達,讓他們更願意訴說。很多孩子長大之後即使難受都會憋著,不會告訴任何人。其實就是害怕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是一種內心的缺陷。

3、正視自己

孩子從小學會正視自己很重要。自己的優點也好,缺點也罷,都是自己的一部分。不能因為是缺點就當做不存在,甚至隱藏。人無完人,不自傲、不自卑,做一個真實的自我才是最好的。

作為家長,教會孩子處理負面情緒,遠比讓孩子乖乖聽話來的更重要。每個孩子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孩子的情感更是天差地別。父母希望孩子成為優秀的人,就不要試圖壓抑孩子獨有的脾氣,讓孩子學會發洩情緒,往往更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無論是誰都需要情緒的宣洩,孩子也一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做一個正確的引路人,讓孩子可以健康地成長。

我是幸運的錦鯉媽咪,在生娃帶娃的路上過關斬將。關注我,學習最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關於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給我發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為您解決一點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