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告別“老黃風” 迎來“綠家園”


榆林:告別“老黃風” 迎來“綠家園”


汽車行駛在治沙植綠的靖邊縣東坑鎮新建村的道路上(2018年8月1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陡然間,外面轟轟隆隆,圪裡震搗,窯洞的門窗都快要被推倒了。正午的天氣,立即變得就像愁慘慘的暗夜,人們不得不點起燈來。”這是出生於陝北的散文家劉成章名篇《老黃風記》中的一段描寫。

所謂“老黃風”,是陝北人對強災害性大風的俗稱,即氣象上的沙塵暴天氣。實踐表明,沙塵暴易發於春季,不僅是特定自然環境條件下的產物,而且與人類活動有對應關係。尤其是人為過度墾荒破壞地面植被,會形成大面積沙漠化土地,並可直接加速這種天氣的形成和發育。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塵暴的有效方法。

對於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境內植被曾遭到嚴重破壞的榆林而言,又何嘗沒有經歷過沙塵暴之苦,且歷時久、危害大。同樣,通過70年堅持不懈地治沙造林,全市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曾經遮天蔽日、肆無忌憚的“老黃風”也便逐漸消逝。

一茬接著一茬幹

治沙造林不放鬆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屋裡白天要點燈,屋外抬腳不見蹤。”“風颳黃沙難睜眼,莊稼苗苗出不全。房屋埋壓人移走,看見黃沙就搖頭。”……這些在榆林流傳甚廣的民謠,便是本地曾經惡劣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

解放初期,全市僅殘存60萬畝天然林,林木覆蓋率只有0.9%,形成了沙進人退的被動局面。為此,在新中國成立後,榆林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號召群眾向沙漠進軍,並於1950年開始籌建榆林第一個治沙造林林場——陝北防沙造林林場,後又在長城沿線設立了20個國營林場和10多個國營苗圃,為大規模治沙造林奠定了基礎。

70年來,一場又一場轟轟烈烈的治沙造林“運動”在榆林大地持續全面展開。

榆林市委、市政府歷任領導班子堅定不移地把生態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扭住治沙造林不放鬆,班子換、事不變,一屆連著一屆往下傳、一茬接著一茬踏實幹,為全市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提供了堅強政治政策保障。

全民植綠愛綠護綠

築牢生態屏障

在治沙造林過程中,榆林誕生了李守林、石光銀、牛玉琴、張應龍等一大批治沙英雄、造林勞模,萌發並孕育出以“不畏艱辛、不屈不撓,迎難而上、敢為人先,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求實奉獻、追求和諧”為內涵的榆林治沙精神。

在榜樣的帶動示範下,榆林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治沙造林的征程中——個人、團體通過認建、認養、捐資等多種形式積極義務植樹,“家庭林”“親子林”“紀念林”等層出不窮;五年內榆林先後建立起20多處義務植樹基地,有450多萬人次義務植樹5000餘萬棵;全民植綠、愛綠、護綠掀起新風潮,既夯實綠色“家底”,又築牢生態屏障。

歷經70載歲月滄桑,榆林人民依靠常人難以想象的吃苦精神和頑強毅力,治理沙化面積2.44萬平方公里,使境內860萬畝流沙全部得到固定或半固定,營造出2157萬畝的林海,林木覆蓋率提高到33%,率先在全國實現由“整體惡化”向“整體好轉、局部良性循環”的歷史性轉變,使陝西成為我國第一個完全“拴牢”流動沙地的省份,創造出屬於中國乃至世界的綠色奇蹟。

打好四大保衛戰

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家園

把榆林建設成為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陝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城市、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範區——接過先輩們治沙造林的大旗,新時代的榆林人把綠色夢想的旗幟舉得更高。2017年,榆林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力爭把全市12個縣市區打造成碧野護城、綠脈繞城、翠林擁城、清波映城的森林之城。今年義務植樹活動首日,全市上下10萬幹部職工更是創造了一天植樹50萬株的“壯舉”,用實際行動為榆林“創森”增光添彩。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榆林再次提出要持續發力治理生態環境,將堅決扛實生態建設政治責任,深入實施鐵腕治汙“14+3”攻堅行動,著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青山四大保衛戰。

榆林堅持不懈治沙造林的實踐,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體現。據市氣象局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8年,全市沙塵天氣呈現明顯減少趨勢。2000年全市發生沙塵暴40天,而2014年以後幾乎再也沒有發生過。環境好了,生活美了。曾經的“沙害”變為如今的“沙利”,風沙區大棚蔬菜、大棚養殖、育苗業、沙漠旅遊業蓬勃興起,目前全市從事沙產業的企事業單位達150多家,年產值4.8億元,從業人員10萬餘人。

春風不再是“老黃風”,所過之處不是遮天蔽日、塵土飛揚,而是綠意叢生、萬物盎然。這是春天本該擁有的模樣,也是榆林當前和將來常會出現的情形。

記者郝彥豐

短評

綠色發展天地寬

榆林人民以超常的幹勁、堅強的毅力與沙漠較勁,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和努力,戰勝了各種困難和阻力,以1.62%的荒漠化逆轉速率不斷縮小毛烏素,將860萬畝流沙全部鎖住,書寫下中國荒漠化治理的世界傳奇。

但整體上看,榆林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的生態環境脆弱地區,面臨著林分質量較低、結構不合理、防護林老化退化嚴重、防護效能持續下降減弱、治理保護與開發建設矛盾日趨尖銳等問題,林業建設仍然任重道遠。

“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為榆林綠色發展指明瞭方向。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扛起生態建設政治責任,著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青山四大保衛戰,全面推動綠色發展;時刻牢記使命,勇於擔當作為,推動中省生態環境保護戰略部署在榆林落地生根,為子孫後代留下美麗家園,為榆林發展贏得美好未來;立足市情,研究探索資源型城市生態環保系統治理之道,推動全市轉型升級、高質量綠色發展。

當前,榆林適逢植樹造林黃金期,10萬幹部職工僅4月2日一天就累計植樹50萬株,人數之多、栽種之廣,在榆林治沙造林歷史上難得一見。

接續傳承,繁盛未來。70年的治沙造林實踐證明,只要我們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代接著一代幹,擼起袖子加油幹,榆林必將再現“沃野千里、莊稼殷實、水草豐美、群羊塞道”的自然生態美景,也必將為陝西、為中國創造出更多的生態福利、綠色福祉。

魏麗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