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犹可追忆—周末游海军上海博览馆


上海得天气难得晴空万里,带孩子出门踏青,顺便逛一下海军上海博览馆。海军上海博览馆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吴淞塘后路68号也就是吴淞军港,创建于1991年,前身是陈列毛泽东主席乘坐过的长江舰纪念馆。

海军兵器馆外陈列的大型兵器——海鹰号鱼雷艇,该艇曾在1955年1月海战中,创单艇独雷击沉国民党海军“洞庭”号扫雷艇。

海军兵器馆门口,博览馆占地18000平方米,它包括了主体展览馆、海洋科普与海洋艺术馆、海军历史馆、海军兵器馆以及轻武器实弹射击馆等七个展馆和上海宝山海军少年军校。展览馆通过图片、文字及实物等展示方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观、海洋观教育。

带着孩子,拍照慌慌张张,生怕他下一秒就撞在全是钢铁的兵器上。这是室外馆陈列的部分导弹武器,粗看下来,主要是上游系列对舰导弹,这是苏联“冥河”导弹的国内仿制版。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中国海军的主要对海作战导弹。上游1号射程40公里,战斗部巨大,保证一弹摧毁一艘中型军舰。

海军兵器馆内陈列的部分武器装备,这是海军装备的五管火箭发射炮,但是我觉得应该称为:反潜火箭发射器,更为准确。

海军装备的深水炸弹发射器以及深水炸弹,像不像大号的迫击炮炮弹?

61式100毫米单管舰炮,这是我国仿制的前苏联B34舰炮。56倍口径,是一型人工手动操作的舰炮,人工装填炮弹。弹道性能好,射程和威力都比较可观,但是自动化程度很低,战斗中水兵们必须在甲板上手动操作,实战效能并不是很强。

61式双37毫米舰炮,是我国仿制并改进苏联B-11M双37毫米舰炮的产品,主要装于小型舰艇,为中国海军装备初期建设做出了贡献。1965年"八六"海战,在击沉敌"章江"号和"剑门"号舰艇中,显示了威力。

单管130毫米舰炮,原型是苏联B-13型舰炮,为苏制130毫米/50倍径低仰角单管舰炮,是苏联在上世纪30年代研制的驱逐舰主炮,但因为其适应性比较好,也很快地被装备在内河炮舰、布雷舰和辅助舰艇上,并被当做海岸炮使用。我国主要装备在建国初引进的07型驱逐舰上。

锚-1触发水雷,水雷在战争中应用广泛,无论是攻势作战中封锁重要海道、港口,还是守势作战中防御敌方舰艇侵犯,水雷这个古老的兵器一直在更新发展,生命力相当顽强。现在有更加先进的非磁性水雷,感觉水下作战比空天作战还要凶险万分,潜艇搜寻还没完全整明白,扫雷更让人头疼。

无后坐力炮。艰苦年代,海军曾经把无后坐力炮架到舰艇上,发挥海上拼刺刀的精神同敌人近身肉搏。很惊讶吗?落后于时代的武器,但是永不落后的大无畏精神让人民海军在对敌作战中往往能以弱胜强,打到国民党海军龟缩港口再也不敢外出挑事。


人前身后是非多的红旗-61防空弹,难产到拖死了整个053K型护卫舰,我军直到20世纪80年代引入法国的海响尾蛇近防导弹之前,防空只能靠老式火炮,缺乏可靠的舰载防空力量也是南海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一大原因,好在,现在我们近程、中程、远程,防空反导体系也完整了。

鹰击-8反舰弹。受英阿马岛战争中大放异彩的飞鱼弹的影响很深。基本上属于看一眼就仿制成功的型号之一。也由此开启了中国海军反舰导弹现代化的序幕。

海空卫士——王伟,永不消逝的“81192”!时过境迁,当年高抬机头艰难跟踪P3的歼八已经渐渐远离一线,取而代之的是一架架先进的国产战斗机,很快,国产航空母舰也将入役,当年王伟的理想正一点一点实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我们一直在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