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了怎么办?哄,让他哭个够?你的行为,会让你错过好机会

游乐场里,一个3岁的小男孩,想和穿奥特曼服装的大哥哥一起玩,被拒绝了,大哥哥和他的小伙伴们打闹着跑远了,小男孩委屈的哭起来。妈妈看到孩子哭,心疼的抱住孩子说,“不哭了啊,妈妈带你去吃冰激淋。”小男孩听到冰激淋,开心的笑了,妈妈看到孩子笑了,也如释重负,母子二人手牵手去买冰激凌,似乎刚刚的不愉快没有发生过一样。

类似的场景可能每个家庭都会上演,孩子哭了,生气了,不开心了,家长总有办法让孩子破涕为笑。美味的冰激淋,诱人的动画片,心仪已久的玩具,都可以让孩子忘记短暂的不开心,重新喜笑颜开。

但这样的做法,在心理治疗大师看来,却是犯了大忌,这位大师就是约翰·戈特曼。

孩子哭了怎么办?哄,让他哭个够?你的行为,会让你错过好机会

孩子哭,怎么哄,是有门道的

就算你没听过约翰·戈特曼的名字,你也应该听过罗杰斯、荣格。约翰·戈特曼是和罗杰斯、荣格齐名的心理治疗大师,他收获了美国家庭治疗领域所有的专业大奖。约翰·戈特曼是心理学里数学学得最好的,他把心理学和数学完美的结合起来,构建了人际关系模型,这个模型是心理学领域少有的可预测性的数理模型。

戈特曼和他的团队经过对很多家庭10年的跟踪调研,发现父母在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长大后的情商。如果父母懂得在孩子情绪不佳时引导孩子,对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训练,这些孩子就能成为“高情商”的人,比其他孩子在管理情绪方面有更强的能力。但如果父母不会有效的处理情绪,不懂得引导孩子,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得不到任何的提高。

01 不会处理孩子情绪的家长类型

戈特曼把不会有效处理情绪的家长分成了三类,这三类里涵盖了大多数的父母,看看有没有你的影子。

  • 忽视型家长

忽视型家长,顾名思义,就是漠视、忽略或轻视孩子的消极情绪。忽视型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情绪不够重视,他们觉得孩子太“小儿科”,太不理智,所以没必要把孩子的消极情绪当真。看到孩子出现负面情绪了,只要想办法帮孩子赶跑消极情绪就万事大吉了。

就像游乐场里的那个妈妈,她看到孩子哭心急如焚,想让孩子赶紧开心起来,于是用冰激淋来扰乱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忘记不开心的遭遇。

忽视型的家长还会觉得孩子关心的问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没办法和大人的烦恼相提并论。他们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就是有负面情绪是错误的,你的情绪不重要,你最好把它忘掉。忽视型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会逃避自己的真实情感,即使长大后,他们也不会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只能一味的躲避。

孩子哭了怎么办?哄,让他哭个够?你的行为,会让你错过好机会

为什么我的伤心你看不到

  • 压抑型家长

压抑型家长和忽视型家长的表现很像,但负面表现更多。他们不但觉得孩子的情绪不重要,还会因为孩子表达负面情绪而批判孩子,甚至惩罚孩子。

孩子不想上学,想晚点睡觉,想多看会电视,想要什么新玩具,想让父母陪伴玩耍,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只要孩子哭闹,压抑型的父母都会认为孩子是在吸引大人注意,想用眼泪威胁大人,他们不想被威胁。所以压抑型的父母会教训孩子,惩罚孩子,让孩子不要总哭哭啼啼,要坚强。

玩具店门口,一个孩子摔坏了新买的玩具,伤心的哭泣,他的妈妈却愤怒不已。“不过是摔坏了一个玩具,有什么值得哭的,几十块钱的玩意而已”。所以,孩子抱着摔坏的玩具哭,妈妈在旁边歇斯底里的教训孩子小家子气。

忽视型父母和压抑型父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有很多的相似性,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判断,自己会产生消极的想法是自己有问题,所以他们的自尊感很低,不懂得怎样调整自己的情绪,不知道如何独立解决问题。

孩子哭了怎么办?哄,让他哭个够?你的行为,会让你错过好机会

我已经很伤心了,为什么还要惩罚我

和忽视型、压抑型家长表现相反的,是放任型家长。

  • 放任型父母

放任型的父母,接受孩子的任何情绪,他们无条件的认同孩子,对孩子充满了同理心。

看起来,放任型的父母比起忽视型和压抑型的父母,是完美的,他们会认同孩子的情绪。但放任型的父母,认为孩子的负面情绪是一种压力的释放,只要孩子表达了情绪,家长表示了认同,他们的使命就完成了。

这就导致虽然孩子的情绪得到了认同,但却没有得到任何处理情绪的能力,得不到父母的指导,同样不懂得调整自己的情绪。

孩子哭了怎么办?哄,让他哭个够?你的行为,会让你错过好机会

放任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和忽视型、压抑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一样,都不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情商很低,无法应对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02 会处理孩子情绪的家长: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

在《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中,约翰·戈特曼指出,懂得对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训练的父母,不但接纳孩子的情绪,更会对不当行为划定界限,教孩子如何调整情绪,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指导他们解决问题。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的指导原则是:允许所有的感受,但不允许所有的行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是民主关系,该由父母决定何种行为是可允许的

孩子和小伙伴起了冲突,孩子哭了,你会怎么做?

觉得孩子大惊小怪,嘲笑孩子,或者像游乐场里的妈妈一样,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忘掉冲突,这是忽视型父母的做法。

看到孩子哭,对孩子一通批评,说孩子不坚强,不像男子汉,是压抑型父母的做法。

看到孩子哭,抱着孩子共情,安慰孩子,仅此而已,这是放任型父母的做法。

情绪管理训练型的父母,会在和孩子共情的同时,帮孩子找到哭的原因,是感动,是伤心,还是气愤。他们会让孩子知道,哭不是坏事,生气也不代表自己是坏人。他们会指导孩子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可以哭,可以喊,但不能伤害自己,也不能伤害他人。

孩子哭了怎么办?哄,让他哭个够?你的行为,会让你错过好机会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并不是天生的,事实上,只要通过以下五步训练,父母都可以具备这项能力,帮助孩子更好的处理情绪。

03 五个步骤,让你成为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

  • 觉察孩子的情绪

只有能觉察到孩子的情绪,才有可能对孩子的情绪进行正向引导。觉察孩子的情绪,看起来很简单,但需要父母有敏锐的观察力,有共情的能力,能感觉到孩子的情绪波动。

  • 把握机会

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是和孩子进行沟通,引导孩子处理负面情绪的绝佳时机,父母要把握住机会,在孩子悲伤的时候时候给他安慰,孩子害怕的时候提前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

比如,孩子看医生前会紧张,会害怕,父母可以提前给孩子做好准备工作,通过读绘本、做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熟悉可能会面对的场景,减少对未知的恐惧感。

在孩子出现小的情绪波动时,和孩子主动沟通,练习倾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小情绪发展成大问题。

孩子哭了怎么办?哄,让他哭个够?你的行为,会让你错过好机会

孩子不开心,是学会处理情绪的绝佳机会

  • 倾听与认可

在《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中,戈特曼提出用“映射法”来倾听和认可孩子的情绪,重复听到的话,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比如,游乐场里被拒绝的小男孩,妈妈可以问孩子,“你看起不开心,怎么了?”孩子说,“我想和大哥哥玩,但他不跟我玩”。妈妈重复孩子的话,“你想跟大哥哥玩,可是他不跟你玩,所以你就有些伤心了。”孩子会进一步的说,“是啊,我想跟他玩,他不跟我玩。”

妈妈继续说,“妈妈理解你的感受,如果妈妈是你,妈妈也会伤心的。”然后可以进一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让孩子知道,他有这样的情绪,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开心的事情。

  • 帮助孩子表达情绪

孩子可能不知道嫉妒、紧张、担心、伤心、害怕和愤怒的区别,这就需要家长适当的引导,当孩子出现特定的情绪时,通过倾听和认可,然后告诉孩子,你这是嫉妒,这是紧张,这是害怕。让情绪有了专门的名词,孩子就会明白,原来我看到别人有新玩具的时候不开心是嫉妒,我的好朋友跟别人玩我也会嫉妒。

孩子哭了怎么办?哄,让他哭个够?你的行为,会让你错过好机会

  • 划定界限,解决问题

接纳和认可情绪,让孩子了解情绪,并不是情绪管理训练的最终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情绪本身没有对错,解决问题的行为才有对错之分。

在帮孩子梳理完情绪之后,通过划定界限,哪些行为是可取的,哪些行为是不可取的,引导孩子选择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比如,游乐场里的小男孩,他知道自己会不高兴的原因,被拒绝了不开心,再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也可以坦然面对。因为他知道,自己即使不开心也是正常的。为了降低被拒绝的概率,他可以用些小方法,比如穿上和大哥哥同样的装扮,用奥特曼的玩具吸引大哥哥等等。接受自己的情绪,明确行为的界限,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教育专家吉诺特说,“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绪没有问题,出问题的是他们的错误行为。所有的感受,所有的愿望都可以接受,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容忍的。父母的任务是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而非意愿。

情绪管理型的父母,认可孩子的情绪,帮孩子梳理情绪,划定界限,选取可行的行为解决问题,这才是帮助孩子情绪管理的正确打开方式。无论是忽视型、压抑型,还是放任型的父母,都可以成为情绪管理型的父母,让孩子成为高情商的孩子,也让自己做高情商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