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文化:调解故事】邻里起纷争 调解促和谐

【法文化:调解故事】邻里起纷争 调解促和谐

人民调解为人民

化解矛盾暖人心

【法文化:调解故事】邻里起纷争 调解促和谐
【法文化:调解故事】邻里起纷争 调解促和谐【法文化:调解故事】邻里起纷争 调解促和谐

退一步海阔天空

3月7日,一名女子抱着一卷纸包的长轴来到金山区人民调解中心。刚进大厅,就迫不及待地说道:“请问朱爱莲老师在吗?我是来感谢朱老师的。她帮我婆婆了结了一桩心事。”正在忙碌的调解员朱爱莲抬起头,想起了年前调解的一起邻里纠纷案件,“噢,你是蒋阿婆的儿媳妇小吴吧。”“是啊,朱老师,经过你的调解,现在我婆婆整个人都开朗了好多,真的要好好感谢你。”说着,吴某将锦旗展开来,并从包里掏出了一份感谢信。

【法文化:调解故事】邻里起纷争 调解促和谐

闻名在外 纠纷来敲门

2018年11月,朱泾镇村民蒋阿婆因废木板摆放的问题,在自建房子的工地上与邻居陶某发生争执,争吵中蒋某头部受伤,后送医治疗花费人民币800元。蒋某与陶某就赔偿事宜发生纠纷,经多方多次调解,仍然以失败告终。蒋阿婆的儿媳妇看着婆婆因此事闷闷不乐,且日益消瘦,非常心疼。听闻我区人民调解员朱爱莲因调解业务出色,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于是吴某找到了调解员朱爱莲咨询。朱爱莲了解此事后,考虑到蒋阿婆年龄较大不宜奔波,主动提出上门调解。

【法文化:调解故事】邻里起纷争 调解促和谐

耐心劝解 打动当事人

因岁末年初,调解中心业务繁忙,朱爱莲利用周末时间,来到陶某家,向她说明来意,陶某一口拒绝:“她自己砸伤的,凭什么让我赔医药费,太搞笑了。再说这件事村里也调解过了,根本没用”。“你先消消气,有用没用就看你的态度了。大家是老邻居了,抬头不见低头见,为这件小事变冤家,得不偿失。你说呢?”朱爱莲趁热打铁:“蒋阿婆年龄大了,现在因为这件事情呢身体也不太好,你想想要是换做是你的母亲,你心疼吗?我今天趁周末给你们说和说和。”听了朱爱莲的一番话,陶某有所触动,“朱老师,我给你面子。”

【法文化:调解故事】邻里起纷争 调解促和谐

以心比心 唤起邻里情

两人来到蒋某家,朱爱莲看到消瘦的蒋某,宽慰道:“蒋阿婆,有事情呢我们一起解决,你也别放在心里,到头来生了病还不是自己受罪。你看,今天小陶也来了。”蒋某哭诉着说:“她动手用木板砸中了我的头部,我流了好多血,去医院缝了好几针,花了800元。我不仅吃了苦花了钱,还要忍受她的恶劣态度,我真的咽不下这口气。”陶某听了,当即就不乐意了,“明明你自己不小心把木板甩在了头上,还诬陷我,别因为你年龄大我就一定得让着你!”眼看着争吵越来越激烈,朱爱莲赶紧劝双方打住,说道:“我们先把这件事放放一边,我先问问之前你们的关系?”蒋某说道:“以前我们关系也挺好的,我们不仅是邻居还是老亲戚,见了面都会互相打招呼问好的。”陶某点了点头,赞同蒋某的话,脸上的表情也缓和了不少。朱爱莲见势,又补道:“既然你们关系都挺好的,那你们觉得因为这件小事恶化了两人的关系值得吗?邻里好赛金宝,远亲不如近邻。”陶某有所动容,“朱老师,对方医疗费花了800元,作为人道主义我愿意支付400元。”蒋阿婆紧跟了一句:“我毕竟还流血了,医药费就该你承担。”朱爱莲把陶某拉向一边,商量道:“我知道你也不是故意的,老人家也不容易,看在老邻居老亲戚的份上,能否再考虑考虑?就当看望病人吧。”陶某思忖良久,最终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蒋某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朱爱莲将蒋阿婆、陶某的手拉到一起,叮嘱道:“以后遇事好商量,不要冲动。左邻右舍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两人都非常感谢调解员,不仅帮助他们调解了这起纠纷,更重要的是,唤起了双方的邻里之情。

【法文化:调解故事】邻里起纷争 调解促和谐【法文化:调解故事】邻里起纷争 调解促和谐

往期关注:中共金山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打造“升级版”法治金山

【法文化:调解故事】邻里起纷争 调解促和谐【法文化:调解故事】邻里起纷争 调解促和谐

长按二维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