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戰略”變“假肢戰略”這國跟隨美國圍堵中國或成犧牲品


“印太戰略”變“假肢戰略”這國跟隨美國圍堵中國或成犧牲品


2018年11月30日,G20峰會首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舉行雙邊會晤。

近期,澳大利亞準航母編隊開赴印度洋、太平洋海域,聯合多國展開系列海上演習,演習代號“印太奮進2019”。此次演習,澳大利亞海軍編隊將前往斯里蘭卡、印度、越南等七國,所謂“印太包圍圈”逐漸成型。

這一包圍圈是否意在圍堵中國?現在的澳大利亞已經是美國使用的碩大“棋子”,但如果一味推行“印太戰略”可能會失去什麼?

中央電視臺《防務新觀察》軍事問題專家杜文龍認為,澳大利亞的戰略可以稱為“假肢戰略”,就是美國在這裡裝了一個“假肢”,去操縱整個印太地區的東部方向。如果澳大利亞艦隊和空中作戰能力存在,在整個地區的影響會逐漸放大,但代價一定是非常慘重,會失去安全。澳大利亞本來特別安全,如果不結盟,不在美國的指揮棒下東奔西跑,沒有一個國家會把孤懸海外的澳大利亞當作目標。當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向南延伸,炸彈只扔到了達爾文港,其他地方扔不到。如果離日本近一點,可能會遭到滅頂之災,所以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這種情況下如果主動惹事,主動製造摩擦,主動與周邊國家有各種軍事聯繫,這樣一定會招致很多不穩定因素,引火燒身。如果與印度展開聯合演練,那麼印度洋上會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果失去美國的壓力,印度南北戰略對抗會不會發生,一旦有,北部方向又多了一重威脅。一旦澳大利亞伴隨美國進行大國競爭戰略,有可能成為大國競爭戰略中的犧牲者。重型卡車在高速路上跑,那隻青蛙可能在某一時刻變成一堆肉醬。這種國家如果一味地讓自己充當合格的“棋子”,那個顏色很深的“棋子”,一定不會有太好的結果,希望澳大利亞有醒悟的那一天。

中央電視臺《防務新觀察》軍事問題專家李莉認為,澳大利亞應該能夠看到,中澳關係無論在經濟和防務方面,都是重要的合作關係。中國長期以來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無論澳大利亞如何去呼應“印太戰略”,這個關係是它不能割捨的。兩國經貿聯繫靠多年發展積澱,才達到了今天的結果。如果僅僅以防務換取單方面利益,把所有經濟上的聯繫斬斷,對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是不可接受的,是短視行為。無論在南海問題還是東南亞問題的綜合考慮上,澳大利亞都需要考慮中國在這個區域的核心利益,這是不能迴避的。這個問題不能空想,還要落地。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現實需求,都有自己的現實利益,澳大利亞和整個東盟開會,可以請到悉尼來。去年中國和東盟戰略伙伴關係15年,澳大利亞把東盟請過去兩天,能抵消我們和東盟15年的聯繫嗎?所以澳大利亞需要冷靜,也需要清醒,任何一邊倒式的戰略偏移,對於國家安全的影響都是不可逆的。(文/雨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