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希爾的投資策略:保險業務緣何成為“護城河”?

我們都知道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是一家保險和多元化投資集團,它通過持股的方式擁有許多不同的優質企業,通過分享這些企業經營的利潤來實現股東權益的增值。仔細想想,基金也是通過持有股票來獲得收益的,伯克希爾的模式是不是與基金很像?

如果把伯克希爾比作一隻基金,那麼它從1965年以來截至2018年,已經上漲了2,472,627%(年化回報20.5%),遠遠超越同期標普500的15,019%(年化回報9.7%)。明明都是投資,為什麼巴菲特這位“基金經理”可以創造出這麼多財富?巴菲特的解釋是他為伯克希爾打造了獨一無二的“護城河”,這也是長久以來,雖然它像基金,卻又不等同於一隻基金的原因。

不僅是投資,對於伯克希爾來說,保險是它的核心。1962年,巴菲特在買入伯克希爾時,伯克希爾僅是一家位於新英格蘭的紡織公司。當年的紡織公司已是夕陽產業,利潤低且需要大量設備投資。1964年,巴菲特正式接管這家紡織公司,他開始高明地搭建自己的“護城河”。1967年,巴菲特收購了國家賠償保險公司(National Indemnity Company)。此後,保險就成為伯克希爾的核心。

為什麼保險業務能夠成為伯克希爾的“護城河”?巴菲特的密友兼事業夥伴芒格曾說過:“我們發現,如果能以資金成本為3%的浮存金(Float),去購買每年能夠賺13%的公司,這不就是一個極為理想的投資方式嗎?”眾所周知,巴菲特是最重視複利效果的投資大師,複利因子主要就包含現金、時間和收益率。

先說現金。保險業特有的先收錢、後支付的運營模式,導致收付之間產生龐大的差額,這個就是芒格所說的浮存金,伯克希爾龐大的保險業務產生的浮存金,讓巴菲特有了大量的“現金”。

再說時間。保戶付了保費,未來保險理賠的時間大概率可能會拉得很長,這個具備“時間差”的模式又讓巴菲特擁有了“時間”。

然後我們來看複利因子的第三點——投資收益率。巴菲特獲取穩定投資收益率運用的就是價值投資。這個價值投資基本上是完全自下而上的。巴菲特在最新的《致股東信》中表示:“我們並不知道下週或明年的股票會表現如何,我們也從未進行過這種預測。相反的,我們的想法是專注於計算有吸引力的公司股票價格是否比市場價格更高。”持續踐行價值投資的背後,是巴菲特對企業財務報表、行業週期及企業發展週期的深入研究,當然,這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巴菲特洞察先機的天賦。

此外,巴菲特的不分紅策略也是提高投資收益的原因。正是由於巴菲特五十年來堅持不分紅(僅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分紅之後堅持不分紅至今),使得投資產生的價值不斷被重新投入伯克希爾的運作中,就像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以“利滾利”、“利生利”的模式享受時間的複利。

如此看來,浮存金(現金)、長期投資(時間)和價值投資(投資收益率)三點相互作用,互相影響,打造了愛因斯坦所說的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最終構築了伯克希爾無法被逾越的“護城河”,也使得“基金經理”巴菲特在全球範圍內享譽盛名。

伯克希尔的投资策略:保险业务缘何成为“护城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