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旭集團:爲核心技術搭建「護城河」

十幾年前,它成功依靠核心技術研發從CRT裝備龍頭轉型為液晶玻璃基板巨頭;十幾年後,它依然依靠技術創新保持競爭優勢——作為一家技術創新型企業,東旭集團依靠對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構建和佈局,為企業核心技術搭建了“護城河”。

一場讓中國光電顯示業界密切關注的專利侵權糾紛,終於落下帷幕:

近日,基於此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會針對日本旭硝子株式會社(AGC)一項關於浮法玻璃的專利權宣告全部無效的審查決定,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依法裁定駁回了旭硝子株式會社(AGC)關於東旭光電科技有限公司(000413.SZ)的全資子公司四川旭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侵犯該專利權的起訴。

專利侵權糾紛背後不但是直接商業利益的爭奪,更是中外企業之間創新能力、產品競爭力的體現。

“糾紛的背後是中國人的產品性能和製造能力刺痛了對方,所以東旭這次在專利侵權糾紛中據理力爭,也是為民族企業在應對知識產權糾紛方面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此前任職於光電顯示下游龍頭企業京東方的一位技術專家告訴記者。

據瞭解,上述旭硝子株式會社(AGC)早在2015年即聲稱東旭涉嫌侵犯其一項專利權,而該專利在2016年就被專利複審委員會宣告全部無效。此次專利侵權糾紛已是雙方第二次交手過招。“要想不斷創新、趕超國外同行,中國掌握先進技術的民營企業必然要在知識產權領域經受歷練,東旭只是作為行業龍頭,承載了這一歷史使命。”東旭集團董事長李兆廷則說。

“產業報國”是東旭長期堅守的奮鬥使命。要想實現這一夢想,它需要許多堅實的支柱。如果說技術研發是第一根支柱,產業拓展是第二根支柱,那麼為創新和科研而服務的知識產權就是東旭發展的第三根支柱。

對於技術起家的東旭和工程師出身的創始人李兆廷而言,前兩根支柱都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以及東旭的優勢所在,而第三根支柱則是東旭為核心技術搭建的“護城河”,成為這家企業揚帆遠航的保障。

知識產權的盾與劍

位於北京西長安街沿線上的東旭集團總部大廈,如同一臺高效、精確運轉的CPU,在北京遙控著旗下遍佈全國的光電顯示材料、高端裝備及汽車製造、石墨烯產業化應用、新能源與環保以及產業園區等產業。

作為大型多元化實業集團,這家企業不僅實現了二十年的穩健成長,擁有近2000億元資產,還陸續擁有了東旭光電、東旭藍天和嘉麟傑三家上市公司。

與此同時,東旭集團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也已發展出自己完整的體系和佈局,體現出中國民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完善性和全面性。

作為企業掌舵人,李兆廷想做的是,以知識產權保護為盾,有力應對與國際巨頭在專利訴訟等方面的糾紛,為企業發展劃一條“護城河”;同時也以知識產權保護為劍,刺穿國際巨頭近似壟斷的不合理專利權主張,有力支持東旭產品及其他民族品牌的市場競爭。此次與旭硝子株式會社(AGC)專利侵權糾紛的勝訴就是這一發展理念的真實寫照。

2017年底,旭硝子株式會社(AGC)向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提出專利侵權訴訟,主張東旭光電旗下子公司四川旭虹光電涉嫌侵犯其一項發明專利權。收到上述起訴後,東旭集團法務本部知識產權中心及相關律師和四川旭虹光電的技術專家立即組成應訴團隊,積極應對。

經認真研讀涉案專利、反覆討論應對策略後,東旭應訴團隊認為,涉案專利為旭硝子株式會社(AGC)於2012年申請的涉及一種浮法玻璃的發明專利,實際保護範圍非常寬泛,已經涉嫌將現有技術涵蓋在其專利保護範圍內。因此向專利複審委員會提出申請,請求宣告旭硝子株式會社(AGC)涉案專利權全部無效。

專利複審委員會舉行口頭審理充分聽取雙方當事人意見後,於2018年7月作出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依法宣告旭硝子株式會社(AGC)涉案專利權全部無效。據此,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於2018年8月依法作出裁定,駁回了旭硝子株式會社(AGC)的該項起訴。

“為了將保護範圍過大的涉案專利權宣告無效,我們應訴團隊系統檢索了大量中外文文獻資料,廣泛收集相關證據,準確選擇無效宣告理由,最終獲得成功,這也從側面體現出東旭擁有較強的知識產權權益維護力量。此次專利權無效宣告的成功,一定程度瓦解了對方產品在中國市場的不合理壟斷。”東旭集團副總裁陳雲霞表示。

以光電產業起家的東旭,在基板玻璃、蓋板玻璃產業掌握國際先進技術,產品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這也促使東旭更加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以維護技術創新優勢。為推動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東旭在公司部門序列中設置了獨立的知識產權中心。目前,東旭已圍繞光電顯示材料、光伏太陽能、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板塊進行了系統的專利佈局,從而有效激發科研創新活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也為各產業板塊的協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東旭集團及其子公司累計申請國內專利2585件;擁有授權有效專利1593件。累計申請國內商標317件,其中維持有效和已公告的商標有247件;擁有國外註冊商標5件,核心技術秘密260餘項。

技術創新成就隱形冠軍

龐大的工業製造體系中,各細分工業鏈條上都生存著一批掌控某個細分市場核心技術的企業,其中大部分位於產業鏈上游,不與終端消費者直接聯繫,因此有人稱它們為隱形企業。

然而,這些隱形企業在整個工業體系的關鍵部位或關鍵材料領域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以獨特的方式影響甚至掌控著各產業鏈條的發展,因此也被稱為隱形冠軍。其中,以自主知識產權構建核心技術“護城河”是隱形冠軍的典型特徵之一。

以東旭集團為例,這家企業在自主知識產權保護和創新的基礎上,也在持續以技術突破推動產業升級迭代,為客戶提供更優秀的產品。

從1998年進入電子玻殼裝備製造領域,到2003年向平板顯示產業轉型,自主研製出我國首條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下線我國首片第5代液晶玻璃基板,再到2018年擁有5代到8.5代玻璃基板生產線20餘條,成為銷量達中國第一,世界第四的行業龍頭——東旭集團在十幾年間從問鼎中國光電顯示產業龍頭,到轉型石墨烯產業應用、新能源汽車,再到向人工智能領域拓展,經歷了多次轉型攻關。

就玻璃基板產業而言,據瞭解,東旭的五代線玻璃基板產品目前已佔據全球市場約三分之一強,蓋板玻璃產品全球佔有率也達10%左右。“事實上,憑藉東旭等企業的技術水準和產品品質,現在中國六代線以下的玻璃基板市場,完全可由中國民族企業獨挑大樑,”上述前京東方技術專家表示。

而在與此次專利糾紛相關的蓋板玻璃領域,東旭光電子公司旭虹光電早在2014年2月即開始研發、啟動高鋁蓋板玻璃項目,最終研發出國內首款專為智能觸控終端製造的蓋板玻璃產品“王者熊貓”。而此前中國此類產品均需向美國康寧、日本旭硝子等國際巨頭進口,因此東旭集團成為國內第一家打破這一局面的企業。

2015年,東旭又成功試製出當時全球最薄0.33毫米並可360度彎曲的浮法蓋板玻璃。而彼時作為蔡司鏡頭供應商的國際特種玻璃生產巨頭德國肖特(SCHOTT)公司能夠將蓋板玻璃的厚度最低降到0.3毫米,這已經代表了國際尖端技術水平。

目前,東旭已成功突破高鋁蓋板玻璃製造全套技術、裝備和工藝,成為中國首家全面掌握高鋁蓋板玻璃成套技術並實現規模生產的企業。

據瞭解,蓋板玻璃的技術難度第一在於料方,第二在於對整體工藝的管控,例如如何杜絕氣泡和表面缺欠的產生,保證一定的良率等。因此,東旭不但擁有一所國家級玻璃基板實驗室,還在四川綿陽建立了一家精密玻璃研究院,負責蓋板玻璃新品、新料方的研發。

據瞭解,玻璃製造有兩種工藝,一種是溢流法,其操作方法類似垂直抻面,均勻地將爐子中垂直而下的玻璃液不斷抻拉攤薄均勻,然後切邊切塊。另一種是浮法,其讓玻璃液從爐中呈水平方向流出來,然後在水平方向抻勻、攤薄。而東旭集團是中國目前唯一掌握溢流法和浮法兩種工藝的企業。

目前,東旭曲面蓋板玻璃組件已形成500萬片的年產能力,並已為客戶批量供貨。未來,隨著下游通訊產業5G和無線充電技術的興起,大多數智能手機會使用玻璃後蓋,從而大大提升蓋板玻璃需求。據介紹,一個智能手機中的蓋板玻璃成本大概佔手機成本的10%,其佔比在顯示模組、CPU、鏡頭等後位居第五。因此,隨著蓋板玻璃國產化率的日益提高,東旭產品的高性價比優勢或將愈發凸顯。

“康寧等光電顯示行業巨頭都有上百年的積澱,想要超越它當然很難,但是東旭通過在研發上持續的努力和在知識產權方面不斷爭取,再經過十年二十年的發展,至少可以讓中國的基板、蓋板領域不再被外國卡脖子。”上述行業分析人士表示。

东旭集团:为核心技术搭建“护城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