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公司著力打造“護城河”

□本報記者 馬爽

我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正在提速:繼2018年8月證監會發布《外商投資期貨公司管理辦法》後,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也多次表示,2019年會繼續在更高層次、更廣範圍、更多方式上推進對外開放;要堅持特定品種開放的路徑,積極推動包括股指期貨在內的特定品種對外開放,同時要做好開放過程中的制度對接。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相關人士認為,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加速意味著:一方面,期貨公司在衍生品市場中將面臨外資系期貨公司全方位的挑戰和壓力;另一方面,國內期貨公司開拓全球衍生品業務也將迎來契機。總體而言,期貨行業格局將加速調整,期間也將加劇“擠出效應”,期貨公司唯有找準定位、提前佈局,才能打造核心競爭力“護城河”。

與此同時,華泰期貨等眾多期貨公司,不斷髮揮資本實力、全業務鏈協同、場外期權、投研、金融科技、合規風控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力爭把握機遇,在行業創新轉型的浪潮中突圍而出。

完善制度安排 加快對外開放

來自中國期貨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股指期貨和國債期貨累計成交量為2721萬手,累計成交額為26.1萬億元,僅佔全國市場的0.90%和12.39%。

“從成交量結構來看,金融期貨是商品期貨的近9倍,場外衍生品是場內的近10倍,”華泰期貨宏觀研究員陳嶠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我國當前金融期貨和場外衍生品市場發展才剛起步。

陳嶠認為,近年來我國的期貨市場無論是從品種種類還是資本規模都保持了快速增長,金融期貨也在擴容與結構改善的過程中。雖然金融期貨在2015年股指限倉後一度進入“冷藏期”,但伴隨著國債期貨品種的完善以及股指期貨的四次交易制度調整,金融期貨再度被激活,近期無論是成交量或是持倉量都出現了明顯的回暖。如要進一步發揮金融期貨規避金融風險和優化資金管理的功能,將有待進一步豐富金融期貨品種和工具,完善市場機制與制度等配套建設。

華泰期貨宏觀研究員蔡超認為,當前期貨市場不斷完善制度安排、加快對外開放有三方面必要性:

首先,期貨市場的制度安排日益完善有助於期貨市場真正發揮出價格發現的功能。以股指期貨為例,流動性的缺失和較高的對沖成本影響了股指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發揮。只有在期貨市場不斷完善制度安排的情況下,交易不活躍阻礙價格發現的現象才能得到避免。

其次,加快對外開放有助於提升我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加大對外開放、實現國際化之後的期貨市場,可以提供一個串聯境內外市場的開放平臺,讓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境內期貨市場,通過引入全球產業客戶和機構投資者等參與者將使得期貨投資者結構不斷完善,增加市場參與深度,從而有利於提升我國期貨市場和相應品種的國際影響力。

再次,加快對外開放有助於倒逼期貨公司提升專業水平與競爭力。通過引入有競爭力、先進經營理念的外資機構,將推動國內金融機構與國際接軌,學習和借鑑新的理念和經營方式,提升國內整體期貨行業的發展水平。同時,國內期貨公司在與國際金融機構競爭角逐中,將產生“鯰魚效應”。只有具備國際化視野,並不斷打造具有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核心競爭力的期貨公司才能順勢而上,取得更好發展,這在很大程度上將積極推動國內期貨公司的改革和創新轉型。

最後,完善制度安排、加快對外開放可助推我國“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健全的交易機制加上開放的市場環境帶來的商品定價能力可以吸引“一帶一路”企業和金融機構參與我國期貨市場,期貨公司可以為“一帶一路”相關客戶提供多樣化風險管理服務,支持相關產業企業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和管理風險,從而為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全方位迎接挑戰和壓力

2018年8月24日,證監會正式發佈《外商投資期貨公司管理辦法》顯示,即日起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可向證監會提出申請,持有境內期貨公司股比不超過51%,三年後持股比例不受限制。

“狼”真的來了?行業人士認為應辯證看待這個問題:一方面這確實給國內期貨公司帶來了全方位的挑戰和壓力,但另一方面為這些機構開展全球衍生品業務提供了契機。總之,行業或加速調整,期間可能會出現“擠出效應”,期貨公司唯有找準定位、提前佈局才能打造核心競爭力。

“衍生品市場全球化背景下,實體經濟需求呈現新趨勢新特點,由單一企業風險管理向全產業鏈風險管理延伸;場內市場向場外市場個性化需求發展;國內避險需求向國際轉移;需求群體由產業客戶、中小投資者向財富管理機構擴展。”華泰期貨宏觀研究員徐聞宇認為,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期貨公司作為金融服務鏈上的一環參與到為實體服務的過程中去,期貨公司的角色也將由過去的經紀商向財富管理者、資產管理者和風險管理者轉變,作為產業鏈金融服務中不可缺少的一環而存在。經紀業務仍是期貨公司長期發展的基礎業務,風險管理和資產管理業務是期貨公司圍繞實體經濟服務提檔升級的核心業務。

他表示,金融供給側改革對於期貨市場而言是“定價功能”的迴歸,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具備國內市場定價能力的期貨公司將參與到中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去,分享參與中國經濟轉型業務的實體企業發展的紅利;具備全球市場定價能力的期貨公司將參與到全球經濟轉型的競爭中去,為中國企業和投資者參與全球資產配置、為全球企業和投資者參與中國資產配置提供定價服務。推動期貨公司服務向差異化和綜合化發展,將是維持國內期貨公司長期健康發展的基本方向。

據介紹,華泰期貨已在五個方面做好了全方位準備:包括優化業務佈局和服務體系、打造客戶導向的組織架構、加快推動國際業務發展、用數字化重構底層架構,以及實施市場化用人機制,打造專業化人才隊伍等。

券商系期貨公司或繼續領跑

券商系期貨公司崛起於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貨推出。在此之前,眾多券商通過收購等方式大規模進入期貨行業。背靠股東優勢,券商系期貨公司在股指期貨的帶動下得到了飛速發展。據統計,2018年淨利潤超過2億元的券商系期貨公司已達到7家,包括中信期貨、國泰君安期貨、海通期貨、銀河期貨、申銀萬國期貨、華泰期貨和光大期貨,其中,中信期貨淨利潤超過4億元。

從註冊資本金來看,券商系期貨公司優勢更加顯著。相關統計顯示,目前國內註冊資本前15名的期貨公司,只有兩家為非券商控股期貨公司,而這兩家分別為券商的兄弟公司和參股公司。由此可見,券商系期貨公司依靠股東的資本優勢可較為容易地增強資本實力,股東的大額注資使券商系期貨公司在規模上得以迅速擴大,跨越了傳統期貨公司幾年甚至是十幾年才能完成的原始積累。

陳嶠認為,券商系期貨公司優勢還體現在:

一是客戶資源優勢。券商系期貨公司可依靠券商母公司眾多的線下營業部的客戶資源,發展IB業務,拓展業務量。同時,券商母公司的網站及APP客戶端的流量資源也可為期貨公司導流,而且引入的客戶資源相對從其他業務場景引入的而言較為優質。

二是品牌優勢。券商憑藉雄厚實力、先進文化、領先機制等在金融市場打造了強大的品牌優勢,期貨公司也可依託券商母公司的品牌地位更精準、更好地服務客戶。同時,憑藉品牌效應也容易吸引優秀的人才加入團隊。

三是金融科技及投研資源優勢。整體而言,券商金融科技實力處於傳統金融業的領先水平,且研究團隊業務量大、涉及的基本面廣,券商系期貨公司可以依託母公司,在IT金融科技與投研合作方面獲得多方面的支持。

四是整合資源開展創新業務優勢。證券、銀行和保險形成了三位一體的金融中介核心部分,券商系期貨公司可通過券商這一核心金融中介的橋樑作用接觸、利用、整合各類金融資源,站在更有優勢的金融平臺上從事傳統經紀業務和開展金融創新業務,拓展自身的發展空間。

五是成熟的管理與服務模式優勢。國內證券公司,尤其是頭部券商的發展較為成熟,券商系期貨公司可參照證券母公司成熟的內部管理模式、客戶服務體系、風險管理能力等,高效提升管理效率和質量。

“券商系期貨公司無疑具有全業務鏈協同優勢。”陳嶠說,以華泰期貨為例,華泰證券作為控股股東,具有龐大的客戶基礎、領先的互聯網平臺和敏捷協同的全業務鏈體系,主要財務指標和業務指標均居國內證券行業前列。華泰期貨通過發揮自身衍生品風險管理的專業優勢,與華泰證券建立互動、協作的機構客戶開發與服務模式,為機構客戶更好地提供全業務鏈的綜合金融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