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貪官和坤,那麼會討皇帝喜歡,卻為何唯獨不去巴結嘉慶帝?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句俗語在民間流傳已久,百姓們都希望官員清廉,能夠充分為百姓們著想,雖然歷朝歷代清廉的官員不少,但是貪官更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清朝的大貪官和珅,這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清朝大貪官和坤,那麼會討皇帝喜歡,卻為何唯獨不去巴結嘉慶帝?

不過,沒有點頭腦也是做不成貪官的。能夠撈到那麼多錢財,使得自己的身家富可敵國,你可以說這種人是小人,但是他們一定不是蠢人。真正的蠢材根本不可能撈到這麼多錢財,就像和坤,其實他是一個世上少有的聰明人。

清朝大貪官和坤,那麼會討皇帝喜歡,卻為何唯獨不去巴結嘉慶帝?

做貪官,要小心謹慎討好皇帝和權貴,在收羅錢財的時候也要小心謹慎,免得自己落下什麼把柄在別人手上,讓自己某一天落得個萬劫不復的下場。所以,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清朝大貪官和坤,那麼會討皇帝喜歡,卻為何唯獨不去巴結嘉慶帝?

清朝貪官和坤,乾隆在位時極盡討好之事,卻為何沒有巴結嘉慶帝?這個原因有三點,我們一件一件來看。首先第一點是和坤他不知道要提前交好嘉慶帝,乾隆其實根本沒有打算將皇位傳給嘉慶皇帝,他以為自己還能在這個位置呆很久。

清朝大貪官和坤,那麼會討皇帝喜歡,卻為何唯獨不去巴結嘉慶帝?

奈何他上位之前曾經說過,自己在位時間不會超過自己的爺爺康熙皇帝,所以他讓位這一舉動是極其無奈之下的選擇,和坤直到公佈繼承人的那一刻,才知道下一任皇帝是誰。雖然他及時找補,給嘉慶帝送去財寶,但是已經晚了。

清朝大貪官和坤,那麼會討皇帝喜歡,卻為何唯獨不去巴結嘉慶帝?

第二點就是和坤他不敢去巴結嘉慶皇帝。帝王家沒有親情可言,生在帝王家,最主要的就是掌握權力,每一個人都想著爬上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壯年的皇帝和青年的皇子之間的矛盾不可謂不大,乾隆皇帝本來就多疑。

清朝大貪官和坤,那麼會討皇帝喜歡,卻為何唯獨不去巴結嘉慶帝?

是想和珅在這種情況之下,怎麼有膽子去討好嘉慶?他難不成是想被安上一個“結黨營私”的帽子,進而被扔進監獄,萬貫家財收入國庫嗎?他當然不想,作為一個權臣,哪裡有膽子在乾隆皇帝眼皮底下去討好一個皇子?

清朝大貪官和坤,那麼會討皇帝喜歡,卻為何唯獨不去巴結嘉慶帝?

而且,在中國古代,臣子和皇家之間可以說是涇渭分明,清朝臣子的地位尤其低,而且和珅可以說是乾隆一手提拔上來的,沒有乾隆就沒有現在的他。俗話說得好,一僕不侍二主,和珅怎麼敢在乾隆眼皮底下去討好其他人?

清朝大貪官和坤,那麼會討皇帝喜歡,卻為何唯獨不去巴結嘉慶帝?

而最後一個原因就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該討好誰。皇室之間的競爭可不是一般的激烈,為了獲得那個至高無上的地位,各個皇子和他們的母妃母族可謂是手段盡出,為了除掉自己稱帝路上的障礙,肯定會想盡各種辦法。

清朝大貪官和坤,那麼會討皇帝喜歡,卻為何唯獨不去巴結嘉慶帝?

不知道是乾隆運氣格外不好還是怎麼回事,乾隆立一個皇子就死一個,他立永璉為太子,結果永璉不到十歲早夭,後來又立了永琮,但永琮不到兩歲便早夭。所以後來他乾脆不公佈太子人選了,所以,就算是和珅,也不知道誰才是最終的繼承人。

參考文獻:《清史稿·卷三百十九·列傳一百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