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發動30萬大軍進攻東晉,謝安派8萬軍隊迎敵,結果大獲全勝

前秦在王猛的治理下,日益強大,經過10幾年的征戰,最終,前秦皇帝苻堅統一了北方,結束北方割據的局面,形成與東晉對峙的歷史政權。與此同時,皇帝苻堅的野心也越來越大,似有吞併東晉的意圖。

王猛是苻堅最信任的重臣,他生前為前秦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於王猛所提的國策建議,苻堅幾乎全部採納。不過,王猛臨死前,曾經告誡苻堅,切不可急於進攻東晉。這一次,苻堅沒有聽進去。

公元383年,苻堅不聽群臣勸諫,執意攻打東晉,完成自己心中的大業。八月,苻堅通告全國,集結近百萬大軍,意圖攻晉。不過,由於苻堅心急,他並不準備等待所有兵力集結完畢,就貿然下令自己的弟弟苻融率領30萬嫡系大軍攻晉。這表明苻堅缺乏耐心,急於求成,冒然進軍,這也為他後來的慘敗埋下伏筆。

東晉朝廷聽聞前秦大軍壓境,都叫宰相趕緊出個主意應對。此時的東晉,本身兵力就不充足,常年的偏安,軍備鬆懈。應對前秦數十萬大軍,壓力巨大。在這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宰相謝安卻不慌不忙地進行部署。

不過,迫於兵力不足問題,他只好拼湊並篩選全國精銳,讓其弟謝玄、謝石領軍8萬迎敵。這裡,謝安不慌不忙的態度,其實是為了穩定軍心的一種手段。畢竟,領導層的上面慌了,下面的士兵自然也就容易亂了。

現在的狀況是,前秦30萬對陣東晉8萬兵力。很顯然,東晉兵力僅僅是前秦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敵我懸殊。此時的東晉認為,如果等苻堅集結完所有軍隊,晉軍將毫無勝算。於是,東晉方面打算主動出擊,殺殺前秦的銳氣,以動搖軍心。

於是,主將謝石夜襲前秦大營。他派遣猛將劉牢之夜晚偷襲。秦軍無防備,被突然衝進來的晉軍嚇得驚慌失措。秦軍主將此時出來迎戰,卻被劉牢之一刀斬殺。秦軍頓時群龍無首,四處逃散。可見,晉軍偷襲頗有成效,秦軍銳氣大減。後來,晉軍在謝石的帶領下來到八公山安營紮寨,與秦軍隔河相望,這條河,叫做淝水。

晉軍方面,整肅軍隊,開始渡淝水,勇敢的衝擊秦軍陣地,此時安插在秦軍的奸細伺機高呼秦軍敗了,秦軍敗了。由於戰場十分混亂,奸細成功地擾亂了秦軍的軍心。大片秦軍開始潰退。苻融見狀,決定前去穩定軍心,不料墜馬,被晉軍結果了性命。

苻堅看見自己的弟弟被殺,軍心不穩,深感害怕,於是準備逃跑。他收拾殘兵,火速撤退。此時晉軍士氣高昂,一路殺來,秦軍更加的潰不成軍,死傷過半。晉軍乘勝追擊,又斬敵數千。顯然,此戰,前秦敗了,而且敗得很慘。晉軍則以少量的兵力,守住了國家,擊退了來犯的30萬大軍。

此時,謝石、謝玄等人向京都建康發捷報。此時,謝安正在慢悠悠的與賓客下棋呢。他偷瞄了一眼就放下信件,裝作若無其事的繼續下棋。客人走後,他才露出了一絲笑意。這或許可以看出,謝安此人,有很深的城府,而且,他是一個遇事不驚,從容鎮定的人。

秦軍與晉軍此戰,即為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它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又一次經典戰役。此戰中,晉軍大獲全勝,致使東晉數十年內再無外敵入侵。不過,苻堅剛剛統一的北方,經過此戰以後,內部再次分裂,北方又重新陷入混亂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