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這是清朝三代帝師翁同穌的一副對聯。他認為,古今聖賢之人.都是大氣之人,越是遇到重大事 件,越是能沉著淡定,舉重若輕,應付裕如。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晉書.謝安列傳》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淝水之戰,坐鎮指揮的謝 安與客人下棋,等待自己8萬軍隊與前秦80萬軍隊作戰的消息。棋 局進行中,前線派來的信使到了,書中這樣描述:“謝安看書既竟,便 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客問之,徐答雲:‘小兒輩遂已破賊。一 面對危險處變不驚,鎮定自若,面對驚喜能掩飾自己的情緒不至 於人前失態。一個“小兒輩遂已破賊”,把謝安的從容不迫刻畫得淋漓盡致。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靜氣是一種修養,一種品行。人一旦有了這種氣度,心靜下來了,喧囂遠了,內心的本真就顯現出來7,也就跳出名、利、欲的誘惑。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心懷坦蕩,蘭心傲骨。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靜氣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修煉和積累的結果。只有靜氣者,才能不焦躁,不恐慌,不失態,在沉著冷靜中做出正確的判斷,讓許多問題 迎刃而解。 “天地間真滋味,惟靜者能嘗得出;天地間真機括,惟靜者能看得透;天地間真情景:惟靜者能題得破。面對各種喧囂忙碌、紛繁複雜的 人事,平心靜氣,淡泊名利,執著於自己內心的追求,人生寧靜方能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