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浙一天︱周恩來總理力挺的新安江水電站投產發電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那一年,29萬人奉獻出故土;又一年,1萬多人匯聚到建德。

只為成就新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制設備、自己施工建造的大型水利發電站——新安江水電站。

時至今天,倘若你從杭州出發,穿杭新景高速,一路錦山秀水到了建德新安江。路上問起新安江水電站,當地人大多自豪地和你講,“喔曉得來,當年周恩來總理都來過的唻……”

翻出1959年的《浙江日報》

周總理那天來到了新安江水電站工地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四月九日,天氣晴朗,萬里無雲。這天,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來到了新安江水電站工地。”

我找到了1959年04月23日的《浙江日報》,記者沐定禎採寫下《周總理視察新安江》的報道,這是開頭的一段。

周總理一到工地,稍事休息,就去參觀了主體工程。他在水利電力部副部長李銳和工程局黨委書記王醒等同志陪同下,徒步跨過懸在新安江上的纜索橋,翻上右岸壩頭。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1959年4月,周恩來在新安江水電站工地視察

周總理站在那,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制設備的水電站的建設情況歷歷在目:

壩體上扎著密密麻麻的腳手架,工人們熱火朝天工作。風、水、電三個系統的機器齊聲轟鳴。

他還去了整個工程的後勤部江村埠。周總理對砂石料的機械化生產很感興趣,他看了採砂船,又看篩分機……,一樣樣看完後,問這許多機器是哪個國家造的?工程局黨委書記王醒同志回答說:“全都是國產。”

周總理這時就對攝影記者說:“這麼好的事情,為什麼不拍幾個鏡頭?”在刊登通訊時,就特別刊出了總理提議所拍的幾張照片。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臨行前,周總理為新安江工程親筆題詞:“為我國第一座自己設計和自制設備的大型水力發電站的勝利建設而歡呼!”

1960年4月22日,新中國第一座大型水力發電站——新安江水電站投產發電,從此強大的電流源源不斷地送往華東大地。

水電站的大門口,至今一直立著周總理的雕像。

新安江人眼中的水電站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秀美新安江

施工初期,有的人面對著滾滾江水,不敢相信在短短几年內能夠築成大壩,發出電來。他們說,別看新安江枯水期間清流潺潺,有些地段寧靜得象一個姑娘;可一到洪水季節,會象一頭被激怒了的猛獸,橫衝直撞。要利用這條河流來發電,談何容易。

1956年8月,1萬多人匯聚到建德銅官峽,開始新安江水電站額社工建設。1957年4月,新安江水電站主體工程正式開工。

作為新安江出生,新安江成長的當地人,我猶記得水電站洩洪是最驚心動魄的一景。建成半個多世紀,也只洩洪7次,其中1次是試洩洪。洩洪之時,水如長龍,激起浪潮無數,沁涼的飛沫直往人頭髮上兜頭兜腦地撲來。浩浩湯湯,也有那錢塘潮水七八分的氣勢。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網友分享的水電站參觀門票

60年代,新安江水電站開始對外開放,中國第一座自行建造的水電站迎來了一批批前來參觀的中外來賓。那時,參觀水電站必須要有縣以上黨委機關的介紹信。

日子再往後,平頭老百姓也可以去水電站參觀,上世紀90年代,去新安江水電站遊覽大概是很時髦的,因為我家就有兩張留影。一張1991年,一張1992年,不管是合影還是獨照,都勢必要坐在一輛摩托車上面,這是場景需要,或許有輛摩托車在當時,已經是小康人家了吧。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90年代的新安江水電站遊客照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不同年份的照片,但都騎著摩托車凹造型,以示時髦

在新安江讀小學的孩子,至少在我那個年代,春遊都遊覽過新安江水電站。迷瞪瞪小學生們,在老師帶領下,穿過大壩後的發電廠房。裡面9臺組轟鳴運轉,塗著鮮明的綠漆,綠油油地存在記憶裡。

當年水電站投資4.56億,鋼筋水泥共用了38萬多噸。從投資到規模,雖無法堪比今天的葛洲壩、三峽等電站,但在當時即為“第一”。考慮到那時的生產力狀況和技術實力,要建出發電站確實不易。這個里程碑式水電站,在當時的確值得中國人自豪。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大壩洩洪時的場景

水電站建成後的新景觀

白沙奇霧有多奇?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是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當年的水電站建設者們,在這裡奉獻了自己的智慧和青春。幹完一天的活,大家結伴去新安江洗澡。他們喊著“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這樣氣勢磅礴的口號,周總理都讚不絕口,“你們電站提出的這兩句口號,體現了中國工人階級的氣魄,很好!”

新安江水電站開建後,一排排的臨時竹排房搭建起來,那時,汪家、滄灘、葉家、嶺後,很多地方都住滿了人,很熱鬧。

人事已往,成就猶在。一江碧水逶迤東去,新安江水電站,百米高的大壩“鎖瀾”,形成碧波如鏡的千島湖。湖面水經過自然沉澱,到達水下70多米深處需要三年。當這些水流從壩底閘口洶湧而出,水溫常年保持在14—17℃左右,冬暖夏涼。不僅調節著沿江下游20公里範圍內的氣候,還在大壩下游4公里的水面上飄起江霧,夏季尤為涼爽。

這種江霧在氣象學上稱平流霧。成就了“新安十景”中的“白沙奇霧”。

每到夏季,新安江畔舉行耐寒勇士的比賽,不比誰遊得快,比誰在江裡待得久。因為即使七八月份,江水依舊冰涼徹骨。不少遊客把手伸進水裡,導遊說誰能堅持5分鐘有獎。可是誰也無法堅持。

新安江水電站的存在,猶如一臺永不停機的大空調,形成新安江特有的小氣候。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雨後新安江 陸斯超 攝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江畔晴天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小城夜景

好日子也別忘了

水電站背後悲壯的奉獻

新安江,從當初70多戶人家的山野小漁村,發展成7萬餘人口的水電城。在建德,幾乎一村一方言,而新安江市區生活的人們卻只操著一口新安江普通話。老一輩人說,那是因為修建新安江水電站的建設者,在這裡群聚生根、開枝散葉,南來北往的語言匯通,有了這大白話似的新安江話。比如我們叫“吃”,是叫“切”。

現在的度假勝地千島湖,就是因攔壩蓄水而成,千餘座島嶼如翡翠鑲嵌明鏡中。殊不知,一汪碧水之下,埋藏多少故事。

1957年開始移民和建設,1960年機組發電,為時3年。當年移民29萬多人,1377個自然村被淹,這是代價。

新安江截流前幾個月,也是淳安縣移民的高潮時期。一時哪裡去搞這許多交通工具呢?公社幹部把這些情況和社員們一講,大家就主動把有限的汽車和木船,讓出來供老弱婦孺乘坐,並在車船上貼了“今天支援新安江,光榮遷往新家鄉;明年建成水電站,子子孫孫幸福長”的標語,以表達當時的愉快心情和對前途的良好祝願。

那時,各級黨委、政府對新安江水庫的移民是重視的,當時淳安縣移民遷入建德和嘉興兩個地區,遂安縣移民安排在金華地區。

1958年3月初的一天,在建德地委的一次常委會上決定,並報請浙江省人委批准,新安江水庫移民全部在建德地區安置,取消金華和嘉興專署安置新安江水庫移民的任務,移民經費也降為每人150元。

有田種、有柴燒、有好水喝,就是當時新安江水庫移民重遷,向政府提出的條件。

值得敬佩和歌頌的不僅是淳安的新安江水庫移民,還有肯收留移民的井岡山下的兒女,他們以大局為重,幫助10多萬新安江水庫移民重新安居。

紫金灘銅官峽谷中的新安江水電站,如果你來,歡迎去見一見。

參考文獻:浙江日報、錢江晚報、《建德地名志》、童禪福《國家特別行動:新安江大移動——遲到五十年的報告》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