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那一年,29万人奉献出故土;又一年,1万多人汇聚到建德。

只为成就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己施工建造的大型水利发电站——新安江水电站。

时至今天,倘若你从杭州出发,穿杭新景高速,一路锦山秀水到了建德新安江。路上问起新安江水电站,当地人大多自豪地和你讲,“喔晓得来,当年周恩来总理都来过的唻……”

翻出1959年的《浙江日报》

周总理那天来到了新安江水电站工地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四月九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这天,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来到了新安江水电站工地。”

我找到了1959年04月23日的《浙江日报》,记者沐定祯采写下《周总理视察新安江》的报道,这是开头的一段。

周总理一到工地,稍事休息,就去参观了主体工程。他在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李锐和工程局党委书记王醒等同志陪同下,徒步跨过悬在新安江上的缆索桥,翻上右岸坝头。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1959年4月,周恩来在新安江水电站工地视察

周总理站在那,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的水电站的建设情况历历在目:

坝体上扎着密密麻麻的脚手架,工人们热火朝天工作。风、水、电三个系统的机器齐声轰鸣。

他还去了整个工程的后勤部江村埠。周总理对砂石料的机械化生产很感兴趣,他看了采砂船,又看筛分机……,一样样看完后,问这许多机器是哪个国家造的?工程局党委书记王醒同志回答说:“全都是国产。”

周总理这时就对摄影记者说:“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不拍几个镜头?”在刊登通讯时,就特别刊出了总理提议所拍的几张照片。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临行前,周总理为新安江工程亲笔题词:“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的胜利建设而欢呼!”

1960年4月22日,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从此强大的电流源源不断地送往华东大地。

水电站的大门口,至今一直立着周总理的雕像。

新安江人眼中的水电站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秀美新安江

施工初期,有的人面对着滚滚江水,不敢相信在短短几年内能够筑成大坝,发出电来。他们说,别看新安江枯水期间清流潺潺,有些地段宁静得象一个姑娘;可一到洪水季节,会象一头被激怒了的猛兽,横冲直撞。要利用这条河流来发电,谈何容易。

1956年8月,1万多人汇聚到建德铜官峡,开始新安江水电站额社工建设。1957年4月,新安江水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作为新安江出生,新安江成长的当地人,我犹记得水电站泄洪是最惊心动魄的一景。建成半个多世纪,也只泄洪7次,其中1次是试泄洪。泄洪之时,水如长龙,激起浪潮无数,沁凉的飞沫直往人头发上兜头兜脑地扑来。浩浩汤汤,也有那钱塘潮水七八分的气势。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网友分享的水电站参观门票

60年代,新安江水电站开始对外开放,中国第一座自行建造的水电站迎来了一批批前来参观的中外来宾。那时,参观水电站必须要有县以上党委机关的介绍信。

日子再往后,平头老百姓也可以去水电站参观,上世纪90年代,去新安江水电站游览大概是很时髦的,因为我家就有两张留影。一张1991年,一张1992年,不管是合影还是独照,都势必要坐在一辆摩托车上面,这是场景需要,或许有辆摩托车在当时,已经是小康人家了吧。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90年代的新安江水电站游客照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不同年份的照片,但都骑着摩托车凹造型,以示时髦

在新安江读小学的孩子,至少在我那个年代,春游都游览过新安江水电站。迷瞪瞪小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穿过大坝后的发电厂房。里面9台组轰鸣运转,涂着鲜明的绿漆,绿油油地存在记忆里。

当年水电站投资4.56亿,钢筋水泥共用了38万多吨。从投资到规模,虽无法堪比今天的葛洲坝、三峡等电站,但在当时即为“第一”。考虑到那时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实力,要建出发电站确实不易。这个里程碑式水电站,在当时的确值得中国人自豪。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大坝泄洪时的场景

水电站建成后的新景观

白沙奇雾有多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当年的水电站建设者们,在这里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青春。干完一天的活,大家结伴去新安江洗澡。他们喊着“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这样气势磅礴的口号,周总理都赞不绝口,“你们电站提出的这两句口号,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气魄,很好!”

新安江水电站开建后,一排排的临时竹排房搭建起来,那时,汪家、沧滩、叶家、岭后,很多地方都住满了人,很热闹。

人事已往,成就犹在。一江碧水逶迤东去,新安江水电站,百米高的大坝“锁澜”,形成碧波如镜的千岛湖。湖面水经过自然沉淀,到达水下70多米深处需要三年。当这些水流从坝底闸口汹涌而出,水温常年保持在14—17℃左右,冬暖夏凉。不仅调节着沿江下游20公里范围内的气候,还在大坝下游4公里的水面上飘起江雾,夏季尤为凉爽。

这种江雾在气象学上称平流雾。成就了“新安十景”中的“白沙奇雾”。

每到夏季,新安江畔举行耐寒勇士的比赛,不比谁游得快,比谁在江里待得久。因为即使七八月份,江水依旧冰凉彻骨。不少游客把手伸进水里,导游说谁能坚持5分钟有奖。可是谁也无法坚持。

新安江水电站的存在,犹如一台永不停机的大空调,形成新安江特有的小气候。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雨后新安江 陆斯超 摄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江畔晴天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小城夜景

好日子也别忘了

水电站背后悲壮的奉献

新安江,从当初70多户人家的山野小渔村,发展成7万余人口的水电城。在建德,几乎一村一方言,而新安江市区生活的人们却只操着一口新安江普通话。老一辈人说,那是因为修建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者,在这里群聚生根、开枝散叶,南来北往的语言汇通,有了这大白话似的新安江话。比如我们叫“吃”,是叫“切”。

现在的度假胜地千岛湖,就是因拦坝蓄水而成,千余座岛屿如翡翠镶嵌明镜中。殊不知,一汪碧水之下,埋藏多少故事。

1957年开始移民和建设,1960年机组发电,为时3年。当年移民29万多人,1377个自然村被淹,这是代价。

新安江截流前几个月,也是淳安县移民的高潮时期。一时哪里去搞这许多交通工具呢?公社干部把这些情况和社员们一讲,大家就主动把有限的汽车和木船,让出来供老弱妇孺乘坐,并在车船上贴了“今天支援新安江,光荣迁往新家乡;明年建成水电站,子子孙孙幸福长”的标语,以表达当时的愉快心情和对前途的良好祝愿。

那时,各级党委、政府对新安江水库的移民是重视的,当时淳安县移民迁入建德和嘉兴两个地区,遂安县移民安排在金华地区。

1958年3月初的一天,在建德地委的一次常委会上决定,并报请浙江省人委批准,新安江水库移民全部在建德地区安置,取消金华和嘉兴专署安置新安江水库移民的任务,移民经费也降为每人150元。

有田种、有柴烧、有好水喝,就是当时新安江水库移民重迁,向政府提出的条件。

值得敬佩和歌颂的不仅是淳安的新安江水库移民,还有肯收留移民的井冈山下的儿女,他们以大局为重,帮助10多万新安江水库移民重新安居。

紫金滩铜官峡谷中的新安江水电站,如果你来,欢迎去见一见。

参考文献:浙江日报、钱江晚报、《建德地名志》、童禅福《国家特别行动:新安江大移动——迟到五十年的报告》

史上浙一天︱周恩来总理力挺的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