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陵大盜孫殿英,抗戰時期曾與日軍血戰,兒子卻成文物保護專家

孫殿英,著名的東陵大盜。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北伐成功。當孫殿英擔任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他的部隊駐防在薊縣的馬伸橋,離清東陵僅一山之隔。當時,冀東一帶土匪猖獗非常多,為了掃滅這些土匪,國民革命軍派出孫殿英部前往。

可剿匪就得有錢,沒錢怎麼幹呢?為了獲取錢財,孫殿英對清東陵垂涎欲滴。為掩人耳目,他派人到處張貼布告,聲稱部隊要搞軍事演習,暗地裡積極準備盜墓行動。

東陵大盜孫殿英,抗戰時期曾與日軍血戰,兒子卻成文物保護專家

1928年7月上旬,孫殿英以軍事演習施放地雷為名,派部隊趕走全部守陵人員,實行戒嚴。隨後,他們盜掘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東陵。慈禧太后的定東陵被炸開 ,孫殿英從她的金槨內棺盜竊了大量稀世珍寶。乾隆皇帝的裕陵也未能倖免,據說棺材內乾隆的屍體已化,只留下頭髮、辮子。陪葬寶物不少,其中最寶貴的是頸上的一串朝珠和一柄九龍寶劍!

東陵大盜孫殿英,抗戰時期曾與日軍血戰,兒子卻成文物保護專家

東陵盜寶案發生後,孫殿英上下打點,並沒有受到嚴懲。1930年,孫殿英參加中原大戰反蔣,失敗後被收編。抗日戰爭爆發後,孫殿英奉命率第四十一軍從山西馳援熱河。當時,駐守熱河的東北軍湯玉麟部和萬福麟部遭遇到日軍就潰散而逃。

孫殿英部到達赤峰,與日軍展開交戰,曾經持續七天七夜。之後,部隊退往猴頭溝門,繼續與日軍作戰十幾天,失敗後撤到察哈爾。1947年,孫殿英被解放軍生擒,後病逝於戰犯收留所。

東陵大盜孫殿英,抗戰時期曾與日軍血戰,兒子卻成文物保護專家

東陵盜寶案發的第三年,孫殿英的兒子孫天義出生於北京。21歲時,他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五年後,他在西安外國語學院工作。對於父親製造的這一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孫天義只能從母親、寡居孫家的姑母,還有父親的幕僚及朋友口中得知。

雖然父親是“大盜”,但孫天義卻自強不息,成為大學教授、院長以及文物保護方面的專家。1992年,陝西省決定成立黃帝陵基金會,孫天義擔任副會長,兩年後,他接替會長職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