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延津 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会盟此地

延津县,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位于河南省北部,黄河北岸,县境北靠卫辉市,西邻新乡市、新乡县,南连原阳县、封丘县,东接滑县。

新乡市延津 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会盟此地

延津县境,古属豫州之域,春秋时为郑国廪延邑,秦王政五年(前242年) 以境内多棘,置酸枣县(治今延津县城西南)。汉朝时,仍为酸枣县;东汉初平元年(190年),诸侯讨董,共计18路诸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齐聚酸枣,举行讨伐董卓大会,推举袁绍为盟主,袁绍历数董卓的种种罪行,呼吁各路盟军戮力同心,诛杀董卓,为国为民除害,这也就是《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历史原型“酸枣会盟”。


新乡市延津 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会盟此地


北魏时,酸枣县并入小黄县,不久又复置;北齐时,酸枣县并入南燕县。隋朝开皇六年(580年),复置酸枣县。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酸枣县改称延津县。

新乡市延津 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会盟此地

金朝贞佑三年(1215年),置延州(治延津县),辖延津、阳武、原武三县,蒙古至元七年(1227年),延州废;此后,历元、明、清,延津县先后隶属于南京路、汴梁路、开封府、卫辉府。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胙城县(治今延津县胙城乡)并入延津县。

建国后,延津县先后隶属于新乡专区、新乡地区,1986年改属新乡市至今。


新乡市延津 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会盟此地


延津县总面积886平方公里,下辖5个镇、7个乡,总人口52万人(2016年)。


新乡市延津 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会盟此地


延津县历史名人辈出:申启贤(清朝进士,被誉为“禁烟先驱”)、陈伯昂(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被称为辛亥“爆破专家”),现代中国十大青年作家之首,茅盾奖获得者刘震云等为祖国做出贡献的延津人。

新乡市延津 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会盟此地

悠悠岁月,数千年历史,过往的烟云,喧闹的历史事件匆匆而过,延津这块热土孕育了善良勤奋的人们,愿我的家乡越来越美丽,人们越来越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