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春秋霸主如何練成——從夷吾和重耳看晉國稱霸之路(上)

春秋大格局——亂世的到來

公元前771年,周王幽烽火戲諸侯,貪圖美色,不理國政,最終被西方少數民族犬戎攻破國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周滅亡,其他周朝宗室不能再立足於此處,在原先被廢周太子宜臼的帶領和其他諸侯國的擁立下,周朝遷都雒邑(今河南洛陽),東周時代到來。自此周天子微弱,各諸侯國紛紛獲得大權,都獨立成一個個小國家,史稱“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這個時代是中國最混亂的時代之一,也是明君賢士大發展時期。

看春秋霸主如何練成——從夷吾和重耳看晉國稱霸之路(上)

▲春秋列國分佈圖

春秋時期,諸候爭相稱霸,原先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已經不能擔當起領導各諸侯國的能力,甚至為了防範周邊少數民族,還需要向強大的諸侯國求救,於是很多諸侯國便攜“天子”以令諸侯,尊王攘夷,成為一方霸主。周朝名存實亡。

而這春秋霸主最早登上歷史舞臺的,有兩位,這兩位可以說關係密切,不僅是親家,還是仇家。兩國之間的戰爭也持續了幾十年,相愛相殺,成為了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事件。而這兩個國家後面的兩位明君,對這兩個國家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們便是秦穆公和晉文公。兩位先後登上了春秋霸主地位,那這其中都有哪些緣由和考量呢?

混亂的晉國

往後走二十年,公元前651年,晉國君主晉獻公已經在位二十六年了,他知道自己大限將至,便召喚了他最信賴的大臣荀息到跟前,囑咐他要好生輔佐兒子奚齊,讓他成為合格的君主,爭霸一方。奚齊本就平平無奇,無論是才幹還是膽識都是不去晉獻公其他兒子的。晉獻公其他的兒子那都是在春秋史有一定地位的,除了大兒子被奚齊的母親驪姬陷害自殺,另外兩個:一個重耳,一個夷吾,還是有點本事的。夷吾就是那個一直欺騙秦穆公的晉惠公,而重耳則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也是那個介子推割肉而喂的重耳。

由於驪姬得寵,驪姬一直排擠其他三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驪姬便與晉獻公的寵優優施通姦,兩個人天天給晉獻公吹耳邊風,在兩人的讒言魅惑下,晉獻公將其他三個兒子分別調離國都,讓太子申生去把守曲沃,公子重耳把守蒲,公子夷吾把守屈。由此只將奚齊留在身邊。而後驪姬跟優施變本加厲,設計陷害時任太子的申生,申生不得已逃亡,最後自殺身亡,其他二人也再未回國晉城國都,只得退守封地。由於兩人的不辭而別,晉獻公開始懷疑兩個兒子,終於在驪姬等人的諂媚下,公元前 655年,晉獻公以謀反之罪討伐兩個兒子。權利面前無親情,親情在權利的面前顯得如此渺小。

看春秋霸主如何練成——從夷吾和重耳看晉國稱霸之路(上)

▲重耳復國圖

此時的重耳和夷吾還不知道父親竟然會來攻伐自己,直到晉國大軍到了重耳所在的浦地。由於沒有做好準備,晉軍長驅直入,直搗黃龍,重耳不得不帶上自己的謀士出逃。而夷吾聽說了重耳的狀況,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應對來自父親的討伐。當晉軍到了夷吾所在地屈時,未能攻下夷吾,只得退回晉國國都。

而過了幾年,晉獻公去世,將王位傳給了小兒子奚齊。而就在這幾年中發生的事情,導致了晉國混亂的朝政。

前頭說道晉獻公將王位賜予了奚齊,並派輔助大臣荀息輔佐奚齊。奚齊本就年幼,根本無力維持朝政,再加上生母驪姬的禍亂,此時的晉國突然就失去了主心骨,其他諸侯國虎視眈眈。但是這個荀息還是有點本事的,春秋時期著名的假道伐虢之計,便是出自他的手筆。奚齊上位以後,沒過多久,晉國大臣裡克發動政變,誅殺驪姬奚齊等人,想迎公子重耳回國繼位。

看春秋霸主如何練成——從夷吾和重耳看晉國稱霸之路(上)

▲假虢伐虞

此時的晉國徹底陷入了無君主的局面。而晉國繼位的人選在只有兩個,一個是公子夷吾,一個是公子重耳。原本里克發動政變的目的是為了團結晉國貴族,剔除驪國餘孽。但是由於國君呢空虛,使得晉國政壇,自然而然地分成了兩派:以裡克、丕鄭為首的一派支持公子重耳,以郤稱、呂甥為首的一派支持公子夷吾。兩派之間劍拔弩張,他們都爭先恐後地派出信使前往兩公子的駐地與他們聯絡,以期望自己所支持的公子能夠儘快回國奪位。

夷吾與重耳的逃亡奪位之路

前頭說了,晉獻公受到驪姬等人的魅惑,出兵攻打兩個兒子,三兒子夷吾守住封地,但不久也被迫逃亡。而重耳早已在晉獻公第一次討伐就逃亡了他國。

重耳從封地逃出來以後,倉皇跑到了黃河南岸的柏谷(今河南靈寶)。由於此地較為偏遠,晉國追兵還未能趕來,一行人便在此處商量未來的道路。而他的部眾就有後來的“五賢士”——狐偃、趙衰、胥臣、賈佗、魏犨——以及諸如介子推、豎頭須等人。

看春秋霸主如何練成——從夷吾和重耳看晉國稱霸之路(上)

▲晉文公與“五賢士”

狐偃,重耳的舅舅。他認為這個時候,我們要回到我的母國狄國。狄國素來於晉國無仇,如果此時我們跑到狄國,一方面他肯定會因為你是他們的外孫而保護你,另一方面我們將狄國跟我們綁在一起,共同對抗晉國,保留實力。而且諸如齊楚等大國而言,我們勢小力微,對他們沒有利益關係,他們肯定不會幫助我們的。即使幫了我們,又因為遠離晉國,一旦想重回晉國那就難了。

這裡,可以看出狐偃的分析對了一半錯了一半。重耳逃亡在外,與夷吾是競爭關係,目前我們還未知夷吾會如何走下一步,我們必須就近尋找一個安全的地方看看接下來的情形,一旦國君空缺,那誰第一個趕回國,誰就是下一個晉國國君。這一點從齊桓公跟公子糾爭奪君位一樣,時間就是金錢。

而且無論是齊國還是楚國,他們對其他諸侯進行封賞或者扶助,其根本目的還是在為本國的利益考慮。況且兩國當下爭奪的主戰場還在東方,晉國在西方,跟秦國的利益衝突更為明顯,無論怎樣也是尋求秦國的幫助,而不是齊楚。

但是狐偃卻並沒有想到秦國,而且決定去往狄國,這是一個不也不扣的下招。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夷吾所走的路遠比重耳更好,這也是為什麼夷吾最後先回國成為晉君,而不是重耳了。

第一次防守成功的夷吾還是未能抵擋晉獻公的第二次進攻。公元前654年,晉國大將賈華第二次攻打屈地,夷吾不得不攜帶謀臣出逃。而這個時候重耳已經聽從狐偃的計謀到了狄國。夷吾本來也想跟弟弟在狄國匯合,但是被謀臣郤芮阻止。

看春秋霸主如何練成——從夷吾和重耳看晉國稱霸之路(上)

▲春秋後期形勢圖

郤芮認為,一旦前往狄國與重耳會面,那必定坐實了晉獻公給二人安的“二人同謀反”罪名。而且一旦晉國有變,為了爭奪國位,兩人一定會有一場廝殺。何不如前往秦國,即離晉國近,又能影響晉國內政。只有依靠秦國才能奪得晉國國君位,反觀狄國,國下民弱,軍隊渙散,根本不可能對晉國有任何的影響。秦國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旦被重耳或者驪姬掌控,那自身的安危就沒有保障了。

而一旦直接去秦國,又必定成為秦國傀儡。那該怎麼辦呢?郤芮採取了一個折中的做法,去投奔秦國的附庸梁國。正是應了西方那句“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郤芮這一招走的可謂巧妙。既能得到秦國庇佑,又能不被秦國控制。

梁國地處今陝西韓城一帶,與晉國的韓地隔河相望,但由於與秦國相鄰,且同屬於嬴姓諸侯,二者關係更為密切。一旦去了梁國,梁國受了危險,那必定秦國會出手,即使驪姬在晉國獲得大權,迫於秦國壓力,也不敢入侵梁國。由此夷吾一躍在攻勢上打敗了重耳,成為最有希望繼位的晉國公子。

果不其然,去了梁國不到兩年時間,驪姬就派人去梁國結好夷吾,一同打擊重耳。此時的夷吾無論是在晉國國內還是國外都是形勢大好,反觀重耳,十分不樂觀。狄國交通閉塞,文化落後,各方面都不能幫助重耳。而且驪姬為了打壓重耳,於獻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52年)派裡克統兵討伐狐氏大戎,在採桑(今山西交城)打敗狄軍。幸好裡克本就支持重耳,再加上狐戎一脈與晉國的姻親關係,這一次並沒有對重耳趕盡殺絕。

前往狄國之策使得重耳在三方的爭奪中處於極端的劣勢,夷吾因為佔據了優勢,使得驪姬不得不用重金拉攏夷吾,而對待重耳則是很堅決,直接兵戎相見。

秦國的干涉,晉惠公上位之路

秦國由於地處邊陲,一直被中原各國看不起,中原各國給秦國取了個蔑稱:“夷狄之國”,而他們以華夏正統自居。為了改變自己的地位,秦國曆任國君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繼位,此前秦國一直向西發展,以掃蕩西部戎狄為主,到這個時候穆公還是向東發展,謀求稱霸之路,而在秦國東部一直被強國晉國遏制,為了尋找機會,秦穆公一直在等待,直到晉獻公去世以後,秦國感覺他們的機會來了。

看春秋霸主如何練成——從夷吾和重耳看晉國稱霸之路(上)

▲秦晉之好

晉獻公去世,晉國一片混亂,再加後來裡克的斬殺驪姬一派的動作,晉君出現了空缺。一聽到這個消息的夷吾和重耳,都十分清楚,如若不能即使趕回國內,那君主之位必定會被對方搶過去。就目前的局面來看,晉國現在的形勢頗有當年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的態勢,但是晉國的形勢卻遠比當年齊國複雜,有很多重大矛盾需要解決。

首先晉國國內派系劃分明顯,原本在申生自殺一事上有著共同的認知,以及面對共同的敵人驪姬,但是就雙方而言,在面對晉國國君這個位置上,又有著無法調和的衝突。更何況即使有著共同敵人驪姬,但是驪姬對待二人卻採用不同的對待措施,使得三派之間的關係十分微妙,到底誰是誰的敵人,誰跟誰聯盟,都十分撲朔迷離。對這種局面起到重要調解作用的便是裡克之亂,裡克將原本混亂不堪的三方局面打破,變成簡單的兩方。但是卻又造成了一個不得不面對的難題,那就是二位公子在晉國的支持力度勢均力敵,無論是誰上臺,都意味著需要面對強大的反對力量。

而更區別於齊國公子小白跟公子糾紛爭的是夷吾跟重耳兩人不能陷入明面上的爭鬥。因為他們二人在國內的支持力量均等,而且兩人身上都揹負著第一任太子自殺的悲劇色彩,兩人為了維持這種優勢,是不能自相殘殺的。那麼由此可見,內部的力量已經不能影響兩人奪位的形勢,惟有外部力量,才能決定究竟是誰登上晉國國君之位。

那麼能夠影響到晉國國政的便只有鄰居秦國,而這也剛好正中秦國下懷。《國語》中記載,為了爭奪國君之位,夷吾率先出手,夷吾的支持者呂甥率先提出了請秦國介入晉國嗣君之爭的提議。在取得國內貴族的同意之後,呂甥便委派梁由靡出使秦國。

此時的秦國本就想通過晉國的嗣君之爭來為秦國謀求利益,一看送上門那自然是十分樂意。秦穆公變召集了大夫孟明視和公孫枝前來商議對策。孟明視認為公子縶“敏且知禮,敬以知微”,特別適合擔當這樣的差事。秦穆公也覺得行,於是便讓公子縶以弔喪的名義去考察兩個公子,以便確認立誰為君。

看春秋霸主如何練成——從夷吾和重耳看晉國稱霸之路(上)

▲春秋初期

公子縶考察了兩位公子,兩位公子的反應截然不同。重耳充分的發揮了儒家精神,“亡人無親,信仁以為親”。重耳極力維護儒家大義,以掩飾自己對權力的慾望。之所以重耳會這樣,其實從後面他在外流亡多年,卻依舊回國繼承君位,就可以清楚看出來,他這個人就是對權力還有迷戀。而他這番大義之論,顯然是符合秦穆公所謂的“考察德行”——公子縶名義上是來考察兩公子德行的——如果這是他的真實用意、並且他也會嚴格貫徹落實秦穆公講話精神的話——在他面前表現至仁至義便是獲取秦國支持的有力武器。

而這次顯然,公子縶並不是來考察所謂得“德行”,而是來看看哪位公子能將秦國的利益最大化。不管是重耳,還是狐偃在政治上都是不成熟的。這一次重耳又犯了這個重大錯誤,導致他直接與晉國國君失之交臂。

而反觀夷吾,則顯得十分成熟。但是你永遠想不到歷史會如何發展,這次重耳看似幼稚,但是卻給他樹立了一個德才兼備的好君主的模樣,你說他前面不去當君主是深謀遠慮也好,是他從來沒有想過也罷,但是歷史就是這樣發展的。就在公子縶離開重耳,前往梁國會見夷吾的時候。夷吾的謀臣郤芮已經具有遠瞻性地知道了他的目的。於是他勸夷吾說:秦國這次來,肯定是有目的得,我們切勿故作清高,現如今你流亡國外,唯一的目的就是回到國內,該低頭就低頭,回到國內還不就是你說了算?

於是夷吾便盛情款待了一番這位遠道而來的秦國公子,兩人就如何構建秦晉美好的未來以及晉君歸屬問題達成一致。最後夷吾還送了大量的財物給公子縶,派郤芮所謂回訪大使,對秦國進行了回訪。而這一次郤芮去秦國,雙方打成了什麼約定呢?晉惠公夷吾給秦穆公準備了什麼好處呢?

藤樹先生說:

一直被史書“無義”的夷吾,其實本人也是十分有才的,為何他能比晉文公早一步登上晉國國君之位,這其中都是有政治考量的。晉國在晉惠公夷吾的帶領下一步一步強大,為後來晉文公稱霸中原提供了不可磨滅的條件,晉惠公的強大之路,將會從下一篇文中細說,歡迎繼續閱讀。


參考文獻:

《國語》

《左傳》

《史記》

《春秋》

《晉國史話》

《夷吾的發家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